核心提示:
[目击]安置情况
19时
依稀可见残垣断壁,当地人说芦山县城老城损坏最严重。
20时
县财政局安置点,吃上大家捐出的米饭和肉汤。
21时
芦山中学新校区收到180顶帐篷以及上百床棉被。
24时
芦山县体育场旁的安置点,灯光已经熄灭,多数人进入梦乡。
震后第一夜,雅安市芦山县城最初一片漆黑,唯有小车、摩托车灯光映照着这个被地震伤害的城市。县城的人们摸黑回家拿棉被、床单,自发地用雨布搭建帐篷,还把家里的肉、米、菜等捐献出来,做起了大锅饭。在县财政局大院安置点,两三百位居民合伙吃上了热腾腾的饭菜。
救灾物资正火速运往灾区,但对于芦山县的老百姓来说,他们渴望物资能尽早到达,比如帐篷、食物和水。
吃得简单,但暖心
他分发店里6000多件水
昨日12时许,记者跟随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四川)进入芦山县。因G318线塌方,车队不得不从天全县绕道。
越接近芦山县,道路两边的建筑损坏越严重,墙体垮塌、房瓦滚落,心也越来越沉重。到达芦山县城时,已经是19时,夜色笼罩,依稀可见残垣断壁,当地老百姓说老城损坏最严重。
在县城里转一圈,可以看到有一两家商店还开着门。平安路美芦超市杨老板说,他是下午才开门营业的,三个多小时,店里的几十件水、方便面、火腿肠全被卖空,纸巾、糖果等也是热销品。
县财政局临时安置点的两户居民,守着仅有的一件矿泉水,舍不得多喝一口。他们中间有一位是一家矿泉水售卖店的员工,昨日地震后,已将6000多件水全部分给了老百姓。
他们捐出菜粮给大家吃
县财政局安置点的最里端,支着两口煤球灶,锅里热腾腾地煮着猪头肉,案板上放着盐、味精等作料。居民冯品莲告诉记者,这是临时支起的灶台,所有菜品都是居民从家里运出来的,“有个叫吴应君(音)的,捐了50只鸭子,这锅里的两个猪头也是居民捐的,米、盐、菜都是大家自发拿来的。”
20时,这里的晚餐是白米饭、豆芽煮汤等。大家之前说好,不准浪费一粒米、一口汤。
饭后,小伙子们就自发去接水洗碗,“两三百人吃了晚饭。”冯品莲不无自豪地说,虽然地震让人很害怕,但大家都非常团结。
除这个安置点外,大多数安置点的食物都是干粮和方便面。有的居民开始着急,芦山仍然很缺食物和饮用水。
住得简陋,望平安
“不敢睡在家,太吓人了”
主干道上,到处可见简易帐篷,竹竿做的脊,雨布建的篷,被褥、板凳就可搭起一张床。
进入老城区,远远看到一家三口打着手电筒、抱着几床棉絮从家里出来。“不敢睡里面,太吓人了。”居民韩小林告诉记者,她和老公、儿子一起往县财政局走,准备在那里度过震后第一夜。
对一些居民来说,韩小林一家至少还有棉被等,有的只能在家门口坐上一晚,或者两家人挤在一辆面包车上。
县财政局安置点最大的帐篷,是借用一家办“九大碗”的钢架和篷布搭建而起。芦山中学老校区、新校区等地方,都有集中安置点。截至20时30分,大部分安置点的帐篷还不够,大家用雨布代替。
“家人都没事,我出来坐坐”
这之后,芦山中学新校区收到180顶帐篷以及上百床棉被,该安置点负责人说,这里已经基本够用。
24时,位于芦山县体育场旁的安置点内,灯光已经熄灭。多数人进入梦乡,宋德超坐在帐篷前说:“一家人都在安置点,他们都睡了,我出来坐坐。”
他说,芦山县人口少,平日夜里特别安静,这一夜是多年来街上人最多的时候。
宋德超的家就在居民安置点对面,“家人都没事,虽然有亲戚在太平乡,但也联系上了。”
宋德超望了望安置点外的食品发放处,热气腾腾的面条在锅里翻腾,四五十人正在排队等待“加餐”。
新闻特写
第一夜救援点最敞亮
震后第一夜,芦山中学新校区最敞亮,这里有国家电网应急车在发电。校区的一处宽敞地,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四川)的救护车、卡车停在这里,这里将作为移动医院集中收治伤员的地方。
救援队队员曾霞告诉记者,救援队到达芦山后兵分两路:一队人员赶到芦山县人民医院对伤员进行会诊;另一队人员开始做移动医院展开准备工作。
救援队连夜展开移动医院,首先工作的是水电车,启动柴油发电机,保证移动医院的电源使用。X光机、检验室、手术室等将第一时间投入使用,一天最多可收治200多名伤者。
由于地震伤员多为骨折,救援队准备了足够的夹板、绷带等物资,“手术车可给伤员做手术。”最重要的是,救援队可在第一时间将重伤员的信息传回四川省人民医院,在伤员需要转到医院治疗时,提供第一手的病员信息。
转发到:搜狐微博 开心网 人人网 豆瓣 新浪微博 温网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关键词:雅安地震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