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给景区添一面涂鸦墙?

2013年05月29日 09:21:53来源:温州网–温州都市报查看评论
核心提示:我们只要客观看待这种现象形成的历史背景,通过疏堵结合逐步去培育民众的文明意识,才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昨天本报《“到此一游”爬满江心双塔》的新闻,是基于此前的两个新闻事件引申出来的:其一,有“×××到此一游”的中文,出现在埃及卢克索神庙;其二,2000年,香港“文汇报高级记者宋寅”在甘肃省瓜州县东千佛洞,留下了所谓“参观考察”的文字。

  一个出自孩子,一个来自大人;一个留名国外,一个行书国内。这样的事情,不是巧合,尤其是在国内,包括江心屿在内的各地景区,几乎都有这样的痕迹。所以,涂鸦事件,显然已经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现象。

  古人所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可能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指一辈子,一种则是指一阵子。在名山大川留下自己“路过”的佐证,就是一阵子的事情,由此也可见涂鸦行为的“源远流长”。当然,有些题刻,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涂鸦,比如温州的雁荡山,岩壁上随处可见诗词楹联,不少手迹,都是名人的墨宝。他们“一游”的心得感受,已经作为一种文化,让景区充满内蕴。一些景点所谓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其“人文景观”,就很纯粹地呈现在摩崖之上。因此,警示“不许涂鸦”,只是针对籍籍无名者,真正的高官显要、名人大德,景区对他们即便是真的涂鸦之作,仍是求之不得。

  与这种名人题刻比较,涂鸦当然缺乏规范的操作和留存的价值,其行为对景区带来的伤害,无需赘言,而留在国外的坏名声,似乎更加不堪。但是,我们应该正视“人过留名”的文化传承,应该理解许多凡人“到此一游”的不易,他们未必都在求不朽,只是有一种图虚名的自我满足,这种愿望实现的途径,除了留影,再就是留言。

  对此的指责当然有必要,处罚也不过分。但总体感觉是很多声音缺少点理性,甚至接近于漫骂。这样的“群情激奋”,其实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因为这些声音更多是对个体的归罪,而没有考量过普通游客情绪表达的需求。因此,各地景区何不在适当的地方、用适当的办法,设立一些类似涂鸦墙的处所,让有兴趣的游客尽情挥洒?印象中有不少景区搞“同心锁”,锁上刻着名字,一把把连接一串,蔚为壮观。如果涂鸦墙也能搞出个“蔚为壮观”,倒也不失为“景中之景”,再能将游客有创意的想法拿来所用,一举两得。尤其是这种疏导的作用,恐怕比指责、禁绝更加有效。

  当然,所谓涂鸦墙,更多倾向于一种设想,但其存在的必要性却不容置疑。因为对于涂鸦这种普遍性陋习,试图短期内予以消除有很大难度。但我们只要客观看待这种现象形成的历史背景,把握从众者的心理意愿,通过疏堵结合逐步去培育民众的文明意识,才有助于问题的解决,类似“涂鸦墙”的努力,也才能事半功倍。(文/钟秦)

N来源:温州网–温州都市报|作者: |编辑: 陆向东
下载温州网新闻阅读器apple storeandriod全文浏览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