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航天员面对面:王亚平称聂海胜是定海神针

2013年06月11日 09:41:15来源:人民日报查看评论
核心提示:

  核心阅读

  即将执行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10日下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的记者见面会上首度亮相。他们准备得如何?有哪些性格特点?怎么看待这次飞行任务?

  追逐梦想不放弃

  记者:三位航天员之间怎么分工?

  聂海胜:针对神十任务准备,我们这个乘组在一起训练了将近一年时间。我是此次乘组的指令长,同时也负责手控交会对接。张晓光任务期间主要是负责手控交会对接的辅助操作,同时也是对接的备份航天员。王亚平主要负责交会对接过程中辅助的操作和监控,另外她负责太空授课、空间科学实验,以及天宫上的一些日常管理。张晓光在太空授课中是摄像师的角色,任务也很重。

  记者:海胜是第二次飞天,晓光和亚平是第一次,现在心里什么感觉?尤其是晓光15年的坚持难不难?

  聂海胜:也有人对我说,已经飞过一次,成功、荣誉都有了,为什么还要再飞?对我来说,荣誉真的代表过去,不能代表现在与未来。就像运动员一样,取得了奥运冠军还要继续比赛,这是对职业的一种热爱和追求。

  张晓光:大家看到我穿的训练服,左边是国旗,代表为祖国争得荣誉,右边是我们的任务徽章,代表承担的责任。所以此时此刻,我觉得我能够有机会代表祖国执行这样的任务,成为航天员以来这15年的困难和挫折,都是值得的。

  飞向太空是我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当我看到我的队友们执行任务的时候,说句心里话我心里也失落。我把自己关在办公室琢磨,然后给自己制定计划,寻找不足和缺失,然后努力去提高。这些年我都是这样坚持的,心态要平和、淡定,看得清自己,同时不抛弃不放弃,追求我的梦想。

  王亚平:神九乘组回来以后给我们传授了很多经验,刘洋作为第一个上天的中国女性,给我分享了很多女性在太空里的体验。别人可能会觉得女性身体素质不如男性,但是刘洋圆满完成任务的事实证明,男航天员能做的事情我们女航天员同样能做,而且女航天员可能具备一些优势,比如更细腻,因此我很有信心。

  为太空授课专题准备

  记者:飞行前都做了哪些训练,需要克服哪些困难?

  聂海胜:我们的训练主要有以下几项:交会对接技术训练,飞船的正常程序训练,组合体的正常准备训练,针对各个阶段可能会出现的故障所做的一些准备,空间科学实验训练。这一次还增加了太空授课的演练,我们进行了专题的准备。

  王亚平:为了太空授课我做了充分准备。其他的航天员相关训练,其实很多都比较难。比如转椅、超重训练等,整个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都有难度。对于女性来说,我觉得超重训练可能更加困难。

  成为航天员之前,我和刘洋两个女飞行员是驾驶运输机的,而他们男飞行员都是驾驶过歼击机的,他们飞行的时候体验过超重、失重的感觉,而对我们来说超重训练是全新的挑战。

  我记得自己刚加入航天员队伍的时候,成绩一直都没有办法突破,心里也很着急,想了很多办法,比如进行体质方面针对性的加强训练,增加心血管调节功能的训练,增加肌肉力量方面的训练。慢慢琢磨、思考、总结,入队第二年的时候,成绩就达到预期目标了。

  太空来了“开心果”

  记者:作为乘组中唯一的女性,亚平你怎么评价你的两位师兄?

  王亚平:首先我觉得他们俩都是很棒的队友,我们的团队是一个非常团结、和谐的组合。我的两位师兄,不管是业务能力还是心理素质,都非常强。与他们在一个团队,遇到任何困难都不会怕。

  聂师兄就像是我们乘组里的定海神针。他以身作则,要求严格,经常会随时随地考我们一些比较偏比较难的问题。只要有他在我们心里就很踏实。张师兄非常热情、开朗,也是我们团队的开心果,但他工作起来又非常认真投入。两位师兄工作上把我当成一个可以并肩作战的队友,在生活中他们对我又很照顾。我觉得我们乘组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记者:海胜呢,对你的两位队友有什么评价?

  聂海胜:我跟张晓光一起工作,平时关系就十分要好,交流比较多,也常在一起开玩笑。他性格非常开朗,对人很热心,也比较执着,为了追求从不放弃,一直在奋斗拼搏。他这次能够入选,我衷心祝福他。王亚平是一个很勤奋也很聪明的女孩,学习能力比较强,到航天队伍两年内就达到了上天执行任务的能力。其实她去年就达到了标准,根据任务需要,今年执行任务。

  太空日程按北京时间

  记者:站在航天员的角度,尤其是有神六飞行经验的海胜,你们觉得神十任务与此前的飞天任务有什么区别?

  聂海胜:我国航天发展非常快,几年就是一个大的飞跃。以前的飞行属于试验性质,神十任务则是应用飞行,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第二步第一阶段的收尾,对今后的任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此次飞行时间达到了15天,比神九多了两天,达到了中长期航天驻留时间的起始点。

  时间长了,我们也做了更多准备。首先就是对日常的生活作息制度进行了调整。以前每天安排一个人24小时值班。这次飞行大家晚上都能够休息,但是有情况就能被唤醒。所有的日程都按北京时间来走,这样我们的太空生活就形成了比较良性的循环。此外,这次的饮食上也会更符合个人口味。针对失重环境我们也做了一些防护,比如加强自行车、拉力器等在轨锻炼,还准备了其他的防护工具。

  王亚平:这次我要在太空为全国中小学生上一堂科普课。我们挑选了一些非常有趣的小实验,前期做了大量准备,在地面也进行了反复的训练和演练,以期在太空里能达到最好的演示效果。

  张晓光:对我个人来说,有一个全新的挑战。那就是我要在太空中用镜头讲一个故事:将王亚平“老师”讲课的丰富内容和美丽姿态展现给全国观众。这个“故事”很长,有40分钟,说实话对我这样一个外行摄影师来说,讲好这个故事不容易。接到任务的两三个月时间里,我认真学习了摄像技术,镜头要及时到位,不能在需要给王亚平特写的时候,我的镜头还在别处呢。

  一幅画看默契度

  记者:三个人有哪些需要密切配合的任务?训练时怎么磨合、培养默契?

  聂海胜:要讲最能体现配合过程的,我想要数交会对接这一任务。交会对接是我们最忙的阶段,也是最需要精力集中的时候。

  我们三个有明确的分工,也需要高度协作。我主要负责手控交会对接,负责中间位置的操作,张晓光负责右边的辅助操作,很多的命令、指令要通过他来发送。而王亚平负责监视张晓光指令的发送,以及我操作过程中情况、参数的判读问题,所以王亚平必须对我们整个操作过程的准确性及数据的判读作出正确的指令。特别是要发送命令、指令的时候,她要提醒并且开始读秒,然后确认。我们配合很默契,亚平会用眼神或者小手势来表达对我们操作的认可度。

  记者:听说一幅画就测出了你们三人的默契度?

  王亚平:那幅画是一次心理课上画的。我们乘组三人配合共同画一幅画,但是在画画之前和画画过程中,我们三人不能有任何交流。三人轮流画的过程中,随时可能被打断,然后下一个人接着画。我们画了挺长时间,经过好几轮,最后我觉得完成了一幅完美和谐的画,而且作画的过程中有很多让我非常意外的地方。有一次张晓光师兄想画一条铁路,但画了两条平行线的时候就被打断了,然后我接着他画,我马上感觉到他想要画一条铁路,所以第一笔就是把这两条平行线延长了。等整幅画完成了以后,我忍不住问了一下我们的指令长:你当时知道我们画的是什么吗?他当时想都没想,就说了一句,铁路吧。就是这种不谋而合的感觉。这种默契不是一下出现的,而是慢慢从生活、训练和工作当中一点点培养起来的。

  与家人齐心协力“开”一艘飞船

  记者:大家有什么兴趣爱好?

  聂海胜:平时喜欢打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还喜欢钓鱼。其实大家认为我年纪比较大了,为什么体能还这么好。除了对执行任务的渴望激励着我以外,锻炼是我保持良好身体状态的最好方法。

  张晓光:我比较喜欢下围棋,还有陪家人钓鱼。另外也喜欢看历史、文学书籍,我觉得这对提高航天员的素质很有好处。

  王亚平:我比较喜欢一些团结协作类体育运动,比如篮球、羽毛球双打,还有田径类的接力赛等,这种运动能让我感受到一起战斗的幸福感。

  我非常喜欢音乐。老歌、新歌、民歌,国内的、国外的,都很喜欢。起床第一件事儿是把音乐打开,然后再做其他的事情。所以我准备带很多歌去太空,还有小品视频。

  记者:家人对你们这次的任务以及平时的工作是什么态度?

  聂海胜:我爱人一直都很牵挂我。当初选拔航天员的时候,她担心得流过泪,当时她其实是不主张我来的,但最终还是同意了。我在执行神六任务的那段时间,估计她都没有我睡的时间长。但是,既然我选择了这个职业,她就一直全力以赴地支持我。

  张晓光:通过我的努力,有机会到太空上看一看我们美丽的地球和宇宙,家人都非常支持我,但他们也明白这是任务,因此很冷静。

  王亚平:我爱人也是飞行员,但现在为了全力保障我,只能少飞一点。我记得他曾开玩笑跟我说,以前我俩是各自开一架飞机,现在我们俩是齐心协力“开”一艘飞船,要全力以赴地支持我。

  同为飞行员,我爱人对我们飞行当中的风险不说也懂,我们从来没有讨论过风险的问题。他对我们航天工程的安全性有信心,也对我们所有科研人员严谨的工作态度有信心,对我们乘组的胜任力也是充满信心的。

  航天员乘组与中外记者见面

  10日下午,神十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工作生活区问天阁,与中外记者见面。

  17时30分,三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准时走入会见厅玻璃隔间内,向大家挥手致意。随后航天员们并排坐下,他们身着深蓝色训练服,左胸上的五星红旗与身后的国旗背景相互辉映。会见厅内的记者们一见航天员,立刻报以了持久的掌声。

  航天员系统总指挥、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邓一兵首先简要介绍了本次航天员乘组中每个人的情况。他表示,经严格刻苦的训练,三名航天员各方面考评优秀,具备执行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能力。

  随后,三名航天员各自介绍了此次飞行中各自将完成的任务。

  聂海胜已是第二次出征太空。他告诉记者,神六任务结束后,自己就时刻准备着再次执行太空飞行任务。但是,与神六相比,这次任务飞行时间更长、空间试验更多,风险挑战也更大,是一次全新的考验。能担任指令长,聂海胜备感荣幸,也深感肩负重任。他满怀信心地表示,将与其他两名航天员一起,在中国人的太空家园完成使命。站在一名军人的立场,聂海胜也表示,将不辜负战友们的期望,坚决完成任务,为八一军旗添彩。

  作为我国首批航天员之一,张晓光已历经15年艰苦训练,这次能够太空圆梦,他表示“人间万事出艰辛”。结合自己挑战与机遇并存的追梦历程,张晓光说,伟大的时代给每个人实现梦想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但是成功属于永不放弃的人,只有始终保持淡定的心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才会实现个人梦想。张晓光在此次任务中担负着太空摄影师的职责,他表示会通过摄像机,记录航天员们看到的每一个美好瞬间。

  1980年出生的王亚平,自称是个爱好广泛的“80后”,喜爱摄影、音乐、篮球和旅行。面对即将到来的神奇之旅,首次执行太空飞行任务的她说,将带着一颗好奇的心和满脑子的想象,去充分体验失重环境下的太空生活。同时,王亚平还将作为太空授课的主讲老师,带领广大青少年一起感知、探索神奇而美妙的太空,“让我们太空课堂见!”

N来源:人民日报|作者: 赵展 慧喻 思娈 余建斌 |编辑: 金道汉
下载温州网新闻阅读器apple storeandriod全文浏览打印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