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之后,家长希望孩子更清晰地认知社会
核心提示:
记者观察
羊城晚报记者 薛江华
“在孩子的教材里,是没有负面的,但我想亲口告诉他,在现今社会生存需要有好的心理素质,我不希望日后因为心理问题,在孩子的身上发生任何的悲剧。”高考结束后,一名父亲充满忧患地对记者如此道来。记者留意到,虽然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考试已经结束,但是对大多数家长来说,对于孩子未来的成长仍是放不下心,他们希望孩子能更清晰地认知和适应这个复杂而多样的社会。
开考第一天,在育才中学考场外,王妈妈不太愿意面对记者。后来,当这位妈妈袒露自己的家庭不太健全的时候,记者感受到了她复杂的心情。王妈妈在铁路系统工作,工作地在佛山。在女儿高二的时候,丈夫因病不幸离世,这个变故给他们家庭带来重重一击。为了更好地让女儿专心学习,从高一开始,王妈妈就在女儿小云就读学校对面的单位宿舍里租了一间小房,在父亲离世后,小云在这间小房子里度过了一段难挨的日子。
从失去父亲的悲痛中走出,小云开始进入高三一年的备考期。小云是初二才从湖南郴州转学过来,因为语言和地域的差异,她一直沉默少语,王妈妈说女儿是个内向的孩子。但就是这个内向的孩子,却在高考备考期间做出了两件出乎意料的事情——
一件事情是因为负责宿舍区管理的保安每天清晨6点半就会在楼下敲梆子,这刺激到了小云的神经,小云找保安谈判,保安却嘲笑这个高三生不够勤奋,不能早起学习。小云内心很委屈,因为她的习惯是复习到夜里12点,然后早上多睡一会。交涉无果,却又另起波澜。小云所住宿舍对面的一栋楼加装电梯,为了赶工期,日夜施工。小云忍受不了,跑过去和施工人员吵架。
这两件事情让王妈妈很吃惊,她一方面觉得女儿很有维权意识,另一方面,她也觉察到女儿的焦躁和易怒。王妈妈告诉记者,因为高考的重要性,整个社会也营造出一副“全民高考”的氛围,这让孩子觉得,所有的人都需要为高考让路。因为怕影响女儿参考的心情,王妈妈只能巧妙地提示女儿,当你改变不了别人的时候,就只能自己去适应环境。就这样,女儿在开考前两周搬回了家里住。
王妈妈说自己有一个同事的孩子,在广州一所著名高校读书,在大四毕业前夕跳楼自杀了。这件事情给王妈妈带来了很大的刺激,她说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孩子却一直生活在单纯的世界里,他们没有太多接触和了解社会,走出学校后,发现社会原来很残酷,内心一下子接受不了,很容易就心理失衡。王妈妈打算在女儿高考结束后,慢慢地和她讲一些她可能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事情。
再看另一个家庭的故事。
黄佳,曾当选过广东首届“十大杰出父母”。这个坚强的爸爸,在妻子十年前中风瘫痪后,就一个人用肩膀扛起了整个家。黄佳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为了让孩子有好的成长环境,他上演了现代版的“孟母三迁”。从幼儿园开始,黄佳就不间断地“折腾”,直到搬到一个他认为满意的环境才罢休。黄佳说儿子承载了家庭三代人的愿望,所以必须要全力做好后勤工作,让他全身心投入高考,做好最后的冲刺。在开考前,黄佳专门休了年假,并在七中考场附近给儿子租了三天的房,这三天,他全程陪同儿子参考,并委托妻子的姐姐在家照顾妻子。
在数学考完那天,儿子因为一道14分的数学题做错了,心情不好,晚饭后,他陪儿子去网吧打了一个小时的游戏。在考试期间,做出这样让常人看来难以接受的举动,在黄佳看来,却很寻常。他说这是儿子的提议,他觉得如果能让儿子觉得放松,值得一试。但在填报志愿上,黄佳却和儿子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儿子非常想学金融专业,但黄佳认为,这样的专业如果日后没有什么门路,很难就业。他更希望儿子选择一些在他看来更务实的专业,比如学医、师范、上军校。可儿子却选择了把自己吃肥、体重超标的方式来断了父亲让自己上军校的念想。
黄佳觉得儿子是个天真的孩子,他从课本里学习到的知识和从社会上获取的有限信息都是正面的,并没有接触到社会的阴暗面。“儿子说学金融好,因为一个月可以赚到我现在一年的钱,但他不知道,在就业问题上,不是人人都可以像参加高考那样获得公平的机会。”黄佳希望可以在孩子成绩出来后,和他好好地谈一下,但在志愿填报上,他说自己还是会尊重孩子的选择。
出于工作原因,记者长期接触家长群体,不少家长都表达了和上面两位父母类似的观点。他们首先希望孩子能顺利升入大学,但更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够在进入大学后,甚至更长远地步入社会的时候,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和一颗足够强大的内心。
薛江华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