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挑的塘河水久置不臭 温州的端午节奇闻轶事

2013年06月13日 07:08:41来源:温州网-温州商报查看评论
核心提示:“那个点打上来的塘河水,藏水久置而不发臭,很是神奇。”金文平说

  温州网讯 除了吃粽子、鸡蛋,喝菖蒲酒、饮雄黄酒,挂香袋,关于端午,温州还有哪些独特的民俗习惯和奇闻轶事?昨日,温州市民俗学会会长金文平为市民一一道来。

  旧时划龙舟为驱邪强身

  在温州,民间划龙舟一直有着深厚而广泛的群众基础。据《温州民俗大全》中描述:温州竞渡,至迟在宋时已很流行。宋朝叶适曾作诗形容“斗龙船”的盛况:“一村一船遍一邦(乡),处处旗脚争飞扬”。弘治《温州府志》亦有记载:是月,各乡皆造龙舟竞渡。

  “关于划龙舟的起源,全国各地版本非常多,”金文平介绍说,“温州民间盛行划龙舟还是比较早的,主要出于两方面原因。”由于端午时节恰逢春夏之交,气候潮湿,不少老人都挺不过这段日子,因而在温州,五月有“恶月”之称,“划龙舟多少带有驱邪的意味。”再者,农历四、五月又刚好是农闲时节,“而龙舟竞斗有强身健体的功效,因而日渐成为一种锻炼身体的传统而流传下来。”

  “要划就一定要斗。”金文平说,民间“斗龙船”的讲法是温州人“不服输”的性格使然,再结合了古时苍南、平阳等地的抗倭遗风后,使得“斗”的意味更加浓厚。“不过如今,民俗展示在传统龙舟上得以延续,而竞斗龙舟则日趋体育竞技化,两者正日渐剥离。”

  端午挑的塘河水久置不臭

  明清至民国时期,文成南田地区一直保有农历五月初四过端午的传统,据传这是为纪念刘基而作的更改。据当地人的说法,1370年,刘基告老还乡。次年,朱元璋为一政事所困,认为唯刘基能解其忧,便派人请军师出山。“信使抵达南田的日子恰是五月初四,父老再三请求过了端午再走,可刘基以国事为重,执意即刻启程。”见挽留不得,村民提出当天便过端午,这便有了当地端午提前一天过的习俗。

  而在市区的南塘河,同样流传着一个颇为“奇妙”的传统,打小生活在南塘河畔的金文平称至今仍不解其中奥秘。端午当天午时时辰,挨家挨户会蜂拥至南塘河边的埠头挑水,把家中大大小小但凡能盛水的容器,统统灌满塘河水。“刚打上来的水配上中药和鸡蛋壳、箬叶烧成的灰,泡一壶正宗的午时茶饮用,而那个点打上来的塘河水,藏水久置而不发臭,很是神奇。”金文平说,“遗憾的是因为河水受污染,1983年以后,大人提大桶、小孩拎小桶打水的场面就再也见不到了。”

  “窃龙舟”真的不算偷

  旧时的南塘河,一直端午龙舟扎堆之地。上世纪80年代后期,鹿城区成立后曾在南塘河举办过一次规模不小的传统龙舟竞渡比赛,“从茶园寺出发到龙方桥为止,数百米的距离吸引了几十支龙舟参加。”

  金文平介绍说,南塘河中央有一处水墩,从墩上往四周望去,正好有塘河五处支流汇聚于此。“清朝时候,当时的县令每年端午都会在水墩置起太师椅,立起‘彩头’,目睹‘河头红’、‘海圣黄’、‘六堂蓝’、‘山下白’、‘七相黑’五龙竞渡来此抢珠,因而这里又被誉为‘五龙抢珠’之地。”金文平表示,如今在南塘河还能寻觅到这处水墩的踪影。

  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言“窃书不算偷”而遭人耻笑,但在旧时温州,偷别人的龙舟来划确实不算偷,对“失主”而言还是颇为长脸的行为。“即便偷去划了好几天,也无需担心有人会找上门要求归还,直到不划了,失主还要亲自上门划回来。”金文平说,“在当时,本村的龙舟被别的地方的人偷去划,是一份体面和荣光。”

本文转自:温州网

N作者: 记者 赵琛璋 |编辑: 金道汉|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