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爱老“孝文化”蔚然成风 珊溪街头“孝心村”美名远扬

来源:温州网–温州都市报作者:2013-06-21 20:09:00
核心提示:
查看评论

  照顾病母40余年未嫁、媳妇为公公再婚当红娘……在文成县珊溪镇街头村敬老爱老蔚然成风,关于“孝”的故事源源不断。这些孝故事所折射出的,就是当地党委政府、村民共同精心呵护,着力发扬光大的“孝文化”。

  小品《一盒蛋糕》提醒勿忘孝顺父母

  如今走进街头村的文化礼堂,时常能见到各种有关“孝”的演出。

  2007年,街头村成立了孝文化民乐团。多年来,该民乐团累计编排节目40余个,包括歌曲、小品、快板、三句半、越剧等等。如曾在文成县小品比赛中荣获金奖的小品《一盒蛋糕》,讲述了一个“老婆老妈同天生日,但他只记住了老婆的生日,而且大操大办,却将老妈的生日忘记了”的故事,提醒观众即便进了城,娶了媳妇,也不能忘记孝顺父母。

  “民乐团为村中的‘孝文化’传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参与编排节目的包学冠老人称,这些“孝故事”的素材都源于生活,参与编排表演的人,也都是街头村村民,而且都是义务演出。民乐团就是通过这样一个个节目、一场场演出,以寓教于乐的形式传播“孝文化”,深受村民喜爱。

  如此一来,该村的文化礼堂成了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不仅如此,精彩的演出还吸引了周边群众过来欣赏。

  “忙碌的生活,确实会让我们忘了孝敬父母,忽视了这一传统美德。看了《一盒蛋糕》,会不自觉地跟自己的生活进行对照,时时提醒自己,要对父母好。”文成县珊溪镇分管宣传的金女士说,她已是第五次观看《一盒蛋糕》了。虽然是一样的故事情节,一样的服装、台词,但村民的精彩表演,每次都能戳中这位80后的泪点,引起她的共鸣。

  “孝廉子孙”奖激励年轻人尊老尽孝

  民乐团很好地传播了“孝文化”,但要论街头村“孝文化”的开端,则非“孝廉子孙”评比莫属。

  街头村于1992年设立“孝顺子孙”奖,前年更名为“孝廉子孙”奖。每年重阳节期间举行大评比的时候,该村都会掀起一场激烈的大讨论:谁家的孩子更孝顺?本年度的“孝廉子孙”奖该给谁?

  截至今年,街头村已评选“孝廉子孙”71人,93人次,不少人员连续多年当选。最多的一年评选13个,最少的一年一个。对于被评上的“子孙”,该村老年协会会向其颁发一张奖状、一朵大红花,后来又增设台灯、保温杯等奖品。虽然奖品不多,但这个奖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优良的见证,因此备受村民重视。

  包学冠老人还有一个身份是街头村老年协会名誉会长。他说,上世纪90年代,该村多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留守的老人生活艰辛,赡养老人的问题日益突出。“孝顺子孙”奖就是在那时设立的,为的就是鼓励子孙尽孝,就算外出了也不能忘记长辈。多年下来,这一奖项竞争激烈,很好地激励了年轻人尊敬老人、孝顺父母。如今,村里出口顶撞老人的少了,打电话慰问老人的多了;不孝顺父母的少了,时不时给父母买衣送补品的多了。

  “老少关爱”让学生从小学会敬老

  除了子孙不孝顺,老无所依外,如今不少老人更担心的是老无所乐,被社会“抛弃”。因此,街头村还将孝从家庭延伸到邻里。除了鼓励亲朋好友行孝,该村还鼓励邻里之间有“孝”。为此,该村老年协会组织了不少活动。

  目前,街头村老年协会有会员581人,囊括了全村绝大多数老人。在这个集体里,不仅有老年学习网,更重要的是开展了“老少关爱”、“银龄互助”等活动。如村里有6名五保户、孤寡老人,该村老年协会组织人员每周从爱心餐厅内送饭至老人家中;为了帮助16名年事已高、生活自理能力差的老人,老年协会就近找健康状况好的老人进行结对帮扶,互相照料。

  此外,该村老年协会每年都会与一些学校开展“老少关爱”活动,组织老人与学生结对,老人关爱学生,也让学生从小学会孝敬老人。

  链接:

  街头村从1992年开始,已连续23年开展评选孝廉子孙、孝顺媳妇和全家孝等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反响,先后获得“感动温州十大人物孝文化特别奖”“浙江首届孝贤故事提名奖”“浙江文化示范村”、第四届“浙江孝贤”先进集体等荣誉,被誉为“孝心村”。

本文转自:温州网

N编辑: 温网编辑|责任编辑: 黄作敏
拜尔口腔医院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