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求空调”模式全开 学校该不该装
核心提示:
学校该不该装空调
欧阳金雨
湖南连续几天拉响高温预警,省会长沙这几日的最高气温持续在35℃以上。
广大学子难耐寝室热浪,纷纷开启“求空调”模式。一方面纷纷晒出各种独特避暑方式,出现了宿舍游泳池等奇葩景观;另一方面,学子们又在网络上以填词之类的行为艺术吸人眼球。长沙理工大学学生就模拟《江城子》说:“长理学子耐热强,电风扇,背靠墙。金村云村,何处可乘凉?莫说心静自然凉,进寝室,桑拿房,辗转反侧梦难香。汗湿裳,床板烫!遥望湘江,惟有汗千行。料得今年夏更长,装空调!求校长!”
学子们装空调呼声强烈,却也有人认为学生过于娇生惯养,甚至拿出老一代求学时的艰辛来对比。湖南文理学院一老师就吟诗回复:“少壮时期当图强,这点苦,不算长,好好读书为国做栋梁!天将大任斯人降,苦心志,为人上,宁静致远自然凉。当大官,办实事,清正廉明运永昌。莫负青春好时光,经研究,学子郎,此事没得商量!”
这位老师的话,自然是在调侃,可能连他自己都没当真。但其中一句“宁静致远自然凉”,一句“此事没得商量”,也侧面体现了学校对学生需求的漠视。办公楼的凉风习习对比于学生宿舍的热浪滚滚,反映了校园里师生间“两个舆论场”缺乏沟通——学生确有生活难题,一届届学生也牢骚满腹,但多年得不到解决。
发展,本就为了更好的生活。过去的大学生,曾为伙食质量表达过抗议,到了90后一代,“求空调”要求舒适生活自然也属当然。学生不是为了“吃苦”而生活在学校的,尤其是当这种“吃苦”,已经影响了学习,已经与时代发展脱钩,就非常不合时宜了。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条件,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生活。把艰苦的生活条件,与磨炼意志简单等同起来,本身就是一种落后的教育观。而且,大学生们各种奇葩的避暑方式和新颖的求空调方式,已表现出了很强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
所以,空调还是尽可能给学子们装上吧。虽然可能面临供电设备扩容、线路改造、经费有限等诸多困难,但至少态度很重要,可以量力而行逐步为之。
长沙下达高温限时令,室外气温37℃以上——
12时至15时不得外出施工
本报6月21日讯(记者陈永刚通讯员袁小玲)记者今天从长沙市住建委了解到,该部门已向全市各建筑工地下达高温限时令,要求在室外气温37℃以上的天气,中午12时至下午3时不得外出施工。
通知要求,各建筑施工单位要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暑降温措施,在施工作业场所及时提供足够的、符合卫生要求的凉茶或含盐凉开水、绿豆汤等防暑饮料;施工现场必须配备专业医护人员,并配备足够的常用防暑降温用品和预防中暑的急救药物;高温作业场所要采取有效的通风、隔热、降温措施,尽量减少高空和深基坑作业,对年老、身体素质差、不适应高温作业的人员要及时调换岗位;要强化工地食堂卫生安全管理,有效预防食物中毒及传染性疾病,确保施工人员饮食安全;努力改善农民工住宿条件,保障宿舍通风良好;加强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避免因高温施工引发触电事故。
长沙市住建委负责人表示,将派出督察组,不定期对高温季节工人劳动保护情况进行督察,对不落实通知要求的建筑企业作出严肃处理。
烈日下,期待“高温关怀”
端午过后,省内部分地区气温一路飙升,三湘大地开始接受高温天气的“烤验”。省气象台表示:在往年,这样的高温通常都出现在6月下旬,这预示着今夏高温天数可能增多。
骄阳似火,酷暑难耐,烈日下的劳动者又一次进入公众的视野:开公交的司机、马路上执勤的交警、骑摩托的送水工、拌水泥的建筑工……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建设者,热盼“高温关怀”。他们期待用人单位主动“送清凉”:发放高温津贴、配备降温设备、“早出”“晚归”调整工作时间、发放防暑药品等等。
然而,基于现实的考虑,不能过多寄希望于用人单位的血管里流淌道德血液。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和部门因地、因时制宜,建立健全防暑降温预案,加强劳动监管,优先保障劳动者的权益,为他们提供消暑帮助。
“高温关怀”,是尊重关爱劳动者的有效表达,也是体面生活的具体体现。烈日下,期待更多“高温关怀”。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