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周末都上山捡垃圾的外教伊凡要回去了

2013年06月27日 14:21:16来源:温州网–温州晚报查看评论
核心提示:

  温州网讯 我一直有自己的理由

  记者:为什么要在大罗山上捡垃圾?有没有想过当地不少人都不去做,你一个外国人为什么要这么做?

  伊凡:我认为地球是我们每个人的家,虽然我是外国人,但我喜欢温州这个地方,她就是我的家,我愿意为她这么做。在我的家乡澳大利亚,没人会为我去捡地上的垃圾而感到惊讶,当然那儿也没什么垃圾。在中国,其实大家也不喜欢到处都是垃圾,可能只是习惯不好,但这些是可以改变的,就如同现在我的很多学生,他们就已习惯帮忙捡垃圾了。

  记者:是什么让你坚持下来,不是捡一次,而是捡了两年?

  伊凡:很多人看到我都说你很无私啊,其实不是这样,我一直有自己的理由:第一,捡垃圾,捡一次是不够的,捡两次也不够,你只有不断努力,去了一次又一次,背下了一袋又一袋垃圾,改变才会发生。就像我学习中文,真的很难。中文有一个词叫“慢慢”,它就代表着你一点点在做,你是努力的。

  第二,我认为爬山可让我更加强健,而且在爬山过程中好多人都会主动和我说话,我就能练习自己的中文听力了。

  第三:我在课堂上其实是挺严格的老师,会对学生说“上课不许说话”之类的话,但在很多学生知道我捡垃圾并加入到我的队伍中来后,我们不再是师生的关系,而是同伴,所以每个周末就成了改善我们师生关系的很好契机。

  记者:刚才你说“改变”,你想通过自己的行动去改变他们吗?

  伊凡:那不是我所想的,我从没想过要改变温州人的思维模式,我只是想改变环境。通过我做的这些小事,我希望能为保护环境做点什么,哪怕是一点点。但我发现因为我所做的这些小事,他们好像真的改变了。

  从15袋垃圾到两袋垃圾

  记者:刚开始去捡垃圾你遇到过不适应的地方?

  伊凡:其实是我自己两年来一直在做调整。开始去捡垃圾的时候,我用的是塑料袋来装垃圾,但其实塑料袋对环境也不好。怎么办,后来我通过学生找到了可以多次利用的蛇皮袋,只要不破,就可以一直用。还有开始我戴的是塑料手套,现在我用的是1块钱1双的棉手套,脏了可以洗。

  记者:你感觉出了他们有哪些变化?

  伊凡:其实我觉得两年来,变化真的很大。从人们的态度来说,开始时有人看到我捡垃圾,通常就是竖起大拇指,说“很好啊”、“谢谢你”。现在,那些看你总是在捡的人,不再扔垃圾了,他们甚至愿意像你一样,去弯腰捡起身边的垃圾。

  再说环境,以前的大罗山上垃圾很多,开始的时候我和20个学生上山一趟得背下来15袋的垃圾,上周日我和1个学生上山找遍了,也就背下来两袋垃圾。而且山上沿路设置了不少垃圾桶,河边还立起了温馨提示牌,提醒大家不要乱扔垃圾,能看出政府也在做更多的努力。

  不要管他们捡垃圾的理由

  记者:你认为那些学生为什么跟着你捡垃圾?

  伊凡:这个我真的有为他们分类,也许有的学生是为了练英语,也许不少女学生来是想着能减肥,也许有想通过爬山变强壮的,还有一些学生是可能觉得可以和志愿者活动挂钩拿学分等。但据我所知有一个男孩子是真的想要做些改变环境的事。其实不管他们是什么理由来的,都没关系。假设20个学生是为了来拿学分,但当中就会有5到6个学生干得特别卖力,我觉得这就可以了。

  记者:捡垃圾在一些人看来是一件挺卑微的事,而你不仅捡垃圾,还自掏腰包买垃圾袋等,有人不理解你吗?你自己怎么看?

  伊凡:我是一个普通人,也说不上聪明,我只是从没觉得捡垃圾是一件卑微的事儿,当然可能就是因为我不聪明的缘故。开始的时候也有人直接对我说,“我们会付钱让清洁工捡的”之类的话,但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都不扔垃圾了,能自觉把垃圾放进垃圾桶,就可以“解放”多少清洁工,他们就能去做更重要更有利于社会的事。大家总是说捡垃圾脏,但为什么清洁工可以做,我不可以呢?我就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干净的人,而且我每次捡完垃圾回来都会洗澡。

  我会把温州的经历写成书

  记者:学校想用你的名字给大罗山上的一个亭子命名的事,你知道了吗?

  伊凡:知道。刚听到时我有点发懵,这是什么情况啊,然后我就说不愿意,因为觉得没必要这样宣扬我个人,但后来学校说这是在传递一种理念和精神,我才同意的。其实挺感动的,这种感动无法言说。

  记者:听说你回去想把在温州的经历写成书,书中会有哪些内容?

  伊凡:应该会有为什么我会开始在温州做捡垃圾的事,我在温州遇到的有趣的事,还有刚开始去捡垃圾时遇到的困难等等。估计故事太多,我要写10万字,不过我打算慢慢写,起码需要花上六个月。

  如果再回中国我想去茂名

  记者:这次离开温州后还会回来吗?

  伊凡:来温州教书前,我在广东省茂名市待过一段时间。那里环境和温州比,要差很多。温州人的环保意识相对较好,我只花了两年的时间就能让不少温州人因为我做的事发生变化,而在茂名,可能我需要花上三到五年。所以如果再回中国,我会更想去茂名,那儿更需要我。

  记者:对温州的环境和温州人的环保习惯,你有什么建议?

  伊凡:我想过,如果每个人都负责一个区域,只是单纯做到我让它干净,让它没有垃圾就可以了。或是店里的人今天没事,就出来打扫下自己店铺前面的路,那可能整条街就会干净。如果不喜欢爬山捡垃圾,换一种方式,比如我在公交车站等车就会看看有没有垃圾,而捡起他们我只需要5分钟。当然我只是说,如果你觉得这样好,你可以去做,因为做不做取决于你,每个人的事都是自己决定,轮不到我来给建议。

  【记者手记】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伊凡很瘦,因为爱打乒乓球,所以即使上课也是一身标准的乒乓球运动员装扮,以方便他下课后随时可以杀两盘。他极具模仿和表演的天赋,会手舞足蹈地向我们表演人们第一次看到他这样一个老外捡垃圾时候的神情。而每当回答我的提问,他又会习惯性抚摸几下自己的光头,似乎那儿有他的思想源泉。

  采访时,一直有一种情绪围绕着我,间隙中,我偷偷问旁边的一位老师,“你们平日和他一起,是不是总觉得感动?”那个老师想了想回道,“惭愧更多。因为我们也每周上山锻炼,可却从没想过做这样的事”。

  和伊凡告别时,我想起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一句话,教育,是人与人之间,也是自己与自己之间发生的事,它永不停止。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触碰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只要这样的传递和唤醒不停止,我们就不会告别伊凡。

N来源:温州网–温州晚报|作者: 首席记者 范晨/文 王人望/摄 |编辑: 叶双莲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