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之旅寻访泽雅千年纸山 聚焦古法造纸传承

2013年07月01日 11:23:49来源:温州网查看评论
核心提示:

  温州网71日讯(记者 颜弘炜)6月30日,“寻找温州城市千年记忆”——温州文脉之旅第二站启动。文脉之旅的车队先到达泽雅镇,再开始爬坡绕山,一边是盎然的满山绿意,一边是碧蓝的泽雅水库。此次文化寻踪的目标,是“中国古法造纸文化”。

  千年纸乡的魅力

  “山水泽雅,千年纸乡”,这是泽雅休闲旅游圈的主题口号。瓯海区泽雅风景旅游管理局局长黄克荣介绍说,泽雅人世世代代造纸,最多达到十万多人,大大小小的村落沿溪而建,最盛时,漫山遍野铺满了金黄色的纸,因此被称之为“纸山”。

  如今,泽雅各村仍保存着完整的造纸工艺体系和生产设施、生产工具,还有人在用古法进行造纸,四连碓造纸作坊群是国家级文保单位,被称为中国造纸的“活化石”。

  泽雅造纸传说中有72道工艺,其中重要的有21道工艺。当“温州文脉之旅”到达横垟村时,一位阿婆正在作坊里进行“捞纸”工序,将竹帘放在架子上,在水中来回过两遍,竹帘上就留下薄薄的一张纸,这就是“二捞成纸”。阿婆说自己一天能捞“两头半”,“一头”大约4000张,按照目前的市场价,“一头”的价格在90元左右。

  黄克荣表示,造纸赚的是辛苦钱。曾经泽雅人从孩童开始便要接触造纸,如今的年轻人却鲜有从事这项技艺的,因此千年纸乡也面临着传承的问题。

老人们在进行“捞纸”工序(含章 摄)(更多图集

  “文脉之旅”中有来自复旦大学的研究生

  这次的“温州文脉之旅”,吸引了各行各业的人参加。政协委员、军人、作家、画家、教师、大学研究生、普通网友、热心温州文化传承的民间人士……

  温籍画家王绍基随身带着速写本,每到一处,他都用画笔记录下该处的场景。

  此次的千年造纸文化探访队伍中,还有幼儿园孩子的身影,他们对于古法造纸也有浓厚的兴趣,在位于唐宅村的中国传统造纸技术传承与展示示范基地中,孩子们用仿真模型一遍遍地重复“捞纸”。

  队伍中还有两个“特殊人物”,来自复旦大学的谷宇和陈晓琳。

  作为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的研究生,“造纸保护”也是他们研究的内容之一,这次在网上看到温州网发起的“温州文脉之旅第二站—体验纸山文化,观摩千年造纸古村”人员招募,他们特意从上海奔赴温州。来观摩一下温州的古法造纸。

  陈晓琳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此次前来主要抱着学习与研究的目的,此前他们去过浙江其他几处古造纸村,诸如龙游、诸暨、富阳;比起这些地方,泽雅造纸的原料与用途与上述几处略有不同,但在造纸文化的宣传和保护上,做得比其他地方都要好。

  为泽雅古法造纸传承出谋划策

  泽雅千年古法造纸该如何传承?参加本期“文脉之旅”的嘉宾提供了很多建议。

  温籍画家王绍基表示,目前泽雅造纸的档次比较低,希望能够提高纸的档次,另外大力开发旅游,做一些能让人想起泽雅的纪念品。

  网友“守候沧桑”一直热心温州传统文化的传承事业,他提出文化要走读,要亲身体验,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到“温州文脉之旅”活动中来。

  75岁的永嘉老作家朱文豪表示,文脉之旅开展得很及时。同时他希望继续加大宣传力度。

  复旦大学学生的陈晓琳表示,从各个古村到博物馆于造纸文化馆,一路看下来,泽雅古法造纸文化从硬件设施与技术的角度来说已经做得挺好了。目前缺的就是一个模式,重点在于需要建立一种纸农的生产模式与传承保护的模式。

  媒体人余炳连则表示,要生产旅游衍生产品,给古法造纸传承人一定的经济补贴,同时政府需要推进扶持政策,需要加大宣传让更多的市民关注。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将古法造纸传承下去。

山水泽雅,千年纸乡(含章 摄)(更多图集

本文转自:温州网

N作者: |编辑: 颜弘炜|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