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桥头菇溪治理后生机重现 又见鱼跃人戏水

2013年08月06日 06:54:54来源:温州网–温州日报查看评论
核心提示:

家门口整治完成的菇溪,让孩子们在这个夏天有了一个游泳戏水的好去处。 陈翔 摄

图为菇溪大桥一侧即将纳入整治的菇溪。 陈翔 摄

  温州网讯 “扑通、扑通……”几个抱着游泳圈的孩子跃入清凉的河水中,欢快地嬉戏着。下午5时许,虽然燥热的空气还未完全退去,但站在温州市永嘉县桥头镇金村的菇溪大桥上放眼望去,不远的几个埠头处早已聚集了游泳嬉戏的人群。远处,几只白鹭还在水面上起起伏伏,还有人拿着钓竿顾自垂钓……

  站在菇溪边,脸上能感到有凉风吹来,100米左右宽度的河面波光粼粼。“从家里走过来才几分钟,很方便。”住在石埠头村的朱先生说,这几天他每天都会带上女儿来这里游上一个多小时,“前几年想就近找个游泳的地方就要到山上的山涧里。”而现在,一个“特大号”的天然泳池就他的家门口。

  如果把时光拨回到4年前,这样的场景让桥头镇人难以想象,他们最清楚曾经的菇溪是什么样子:河水被污染成“牛奶河”,岸边不时能看到堆积着的工业废料和生活垃圾,别说是下水游泳,就算在溪边行走都会被污染的空气呛得难受。

  治理菇溪:

  民意打出“第一拳”

  菇溪是瓯江的支流,发源于丽水青田峰山,贯穿永嘉县桥头全镇,于朱涂村而汇入瓯江。曾经,菇溪水的清澈也与楠溪江相似。

  71岁的桥头镇窑底村村民金永忠说:“我们年轻的时候,菇溪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山溪,那时周边的村民都喝这条溪里的水长大,水质好,鱼虾也多,我们经常去溪里摸鱼抓虾。”这样的记忆,也让他对后来菇溪被污染一事耿耿于怀。

  菇溪的污染,是和桥头镇的美誉一起来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时被外界誉为“东方钮扣之都”的桥头镇,在菇溪两岸建起了上百家私营小作坊,包括钮扣厂、炼油厂、电镀厂等等。当地人说,树脂炼油厂燃烧的浓烟经常笼罩了菇溪两岸的天空,从炼油厂排放出来的废水没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排河道,钮扣厂在钮扣抛光环节使用了大量的岩粉和洗涤剂,抛光后的废水流入菇溪,到处可见涌起的白色浮沫……

  赢得了市场,却输掉了环境,这样的结果,是很多逐渐富裕的桥头镇人所不愿看到的,全面治理菇溪的呼声越来越高。

  2008年,正值桥头钮扣市场创建25周年之际,在纪念活动的当天,还一并启动了菇溪河道防洪治理工程。现任菇溪河道治理工程常务副指挥金绯宇说,虽然当时菇溪河道治理的呼声很高,但政府财政资金颇为紧张,在这种状况下,治理菇溪的“第一拳”由民意先打出,工程启动资金3000多万元,就是由桥头镇各家企业的老板自愿捐助汇聚而成的。当地长城拉链叶克连、诚大实业集团金昌锋、迈利达集团邹云省等企业家,个人捐资都达100万元。

  民意的支持还不止于资金,桥头镇井大村的老人方云松,自工程启动之后,就主动成了菇溪河道治理的“市民监督员”,每天他都会到施工现场看看工程进度,像他这样的老人,附近的村居还有许多。

  而曾从事建筑行业的金永忠,则当起了工程队的“参谋”,水泥配比怎么样、钢筋网扎不扎实,他都会仔细查看。

  金绯宇说,河道全段8.62公里,涉及300多户的拆迁安置,今年首先要签订150多户拆迁安置协议,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仅仅一个月时间,协议就完成了95%,“百姓的支持,给了政府很大的动力。”

  治水策略:

  岸上岸下齐整治

  治理菇溪河道工程的第一步,是疏浚和堤坝建设。目前,工程已经完成一、三期,正加快二期后续工程,并向四、五期扩展。

  河道疏浚、堤坝建设让菇溪两岸看起来更加靓丽,但却不能解决水质污染的根本性因素。要让菇溪水保持长久清澈,除了掐断来自岸上的工业废水、农业养殖排泄物、居民生活垃圾等污染源,别无他法。

  桥头人认识到,对于治水而言,河道治理工程本身只是一部分,更大的力气还要下在岸上。

  伴随着河道整治的开展,桥头镇近年来对菇溪两岸的污染型企业进行了整治,强制关停一批直接建在岸边或溪滩上的非法小作坊、小企业。

  桥头镇委副书记徐浙忠说,自去年以来,该镇已拆除11万多平方米的各类农业和工业违章建筑。“我们的拆违行动重点就针对那些对环境污染较大,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违建企业和作坊。”就在前不久,桥头镇联合多个部门,拆除了下辖的下近村和溪心村内1.4万平方米违章养殖场。

  生活垃圾,一度成为菇溪的主要污染源。两岸的不少村居曾将菇溪作为垃圾的“中转站”,把各自收集起来的生活垃圾全部倾倒在溪滩上,等到菇溪发洪水时,将垃圾顺带冲走。如今这一现象不再出现了。

  目前,桥头镇建立了“户扫——村集——镇运”的垃圾清运模式,按照常住人口每年人均40元的标准,以以奖代补的形式组织各村进行垃圾清运,并进行一月一督查,一季一考核,目前该镇的垃圾清运能力已达到每天70吨,基本上避免了垃圾集中倾倒在菇溪的现象。

  几年来,菇溪河道防洪治理工程经历多次升级,成为省级重点工程,治理范围从上游的梨村延伸至下游的朱涂大桥,并从单纯的河道疏浚、堤坝建设扩展到市政设施改善、交通线路优化的综合治理工程。目前,经过综合整治,菇溪最基本的水质治理已初现成效。永嘉环保部门在今年近几个月对菇溪河中游窑底监测点的检测数据表明,水质已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Ⅱ类标准。

  清水效应:

  倒逼机制正形成

  溪水清清,沿岸居民戏水游泳,散步消暑,乐在其中。可以说,菇溪治理已经成为当地居民众口夸赞的好事。

  更为可喜的是,沿岸的居民、企业和当地政府认识到溪水变清的来之不易,倍加珍惜,转而形成倒逼机制,更为重视环境保护,并主动投入其中。

  作为当地的一家钮扣生产龙头企业,迈利达集团就主动投入技改,研发新的工艺流程,将钮扣生产工序中产生污水的抛光工艺进行改造,不仅减少了用水量,更为关键的是,不再有“牛奶”样的污水产生。

  迈利达集团董事长邹云省告诉记者,在过去桥头镇的许多钮扣企业大多采用岩粉和洗涤剂作为磨亮钮扣的添加物,“一个转桶的抛光作业就要用掉4公斤水。”而大量岩粉和洗涤剂就随着水流出,最后排入河道,造成污染。如今,迈利达集团的抛光环节以金刚砂代替了岩粉,金刚砂的质地较重,不仅能保证抛光质量与原先相同,而且将整个环节的用水量减少到0.6公斤,这样也减少了废水的产生。再加上废水净化循环使用,流出来的不再是“白花花”的了。“金刚砂成本虽然比岩粉要贵很多,但是减少了用水和洗涤剂,还能循环使用,实际上比原来还有所节约。”邹云省说,现在迈利达集团的整个生产线都进行了这项技术改进,不仅污染减少了,企业效益依然保持。

  溪水变清,也倒逼政府加快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污水处理有厂无管”是当地的一个老问题,主体工程早已完成的桥头镇污水处理厂一直无法正式运转,其原因是当地的截污纳管工作推进缓慢。借着菇溪河道治理的契机,桥头镇加速管网铺设的进度,主城区以及河岸边主要道路下的6.3公里管网建设,目前正为最后一段距离做冲刺,预计年内可以投用。

  随着溪水变清,桥头镇还顺势改造提升服装辅料特色产业集聚区,加快白垟小微企业创业园350亩征地报批工作,通过腾笼换鸟,引导菇溪两岸的小微企业集中入园发展,促进小微企业提升发展,以有形之手促进企业转型提升,振兴实体经济。

N来源:温州网–温州日报|作者: 记者 沙默 报道组 叶圣义 |编辑: 林振将|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