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雨花斋”爱心不断 或能成第二个红日亭

2013年08月12日 14:36:10来源:温州网–温州晚报查看评论
核心提示:

  温州网讯 继红日亭“夏熬凉茶,冬煮热粥”之后,温州又多了一座“提供免费午餐”的慈善地标。

  一家藏身于鹿城区滨江街道蒲鞋市社区名为“雨花斋”的素食餐厅,自8月5日开业后生意一直很火爆,每天都有400多名市民来这里品尝五菜一汤,而且不需要花一分钱。

  日前,记者在这里见到了让“免费午餐”成真的鹿城区滨江街道蒲鞋市社区主任陈爱飞。

  中午11时的“雨花斋”里,两层80个位子座无虚席,外面还有排队的人。据了解,老年人、环卫工人、保安和外来务工人员是这里的常客。正在就餐的陈大伯告诉记者,他就住在金丝桥小区,素餐馆开放后他每天都来。他说:“夏天在家做饭太热,来这儿吃,伙食好还干净,这个免费食堂真便民。”

  记者:作为一个社区主任,怎么会想到办这样一个食堂?

  陈爱飞:蒲鞋市社区现在有3万多住户,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5604位,他们中又大多是孤寡老人,我就想给老人们设一个爱心就餐点,但苦于没有足够的财力。后来,凑巧温州素食协会的人找我,表示想办一家免费吃素的“雨花斋”,后来我跟着他们去建德的第一家“雨花斋”实地考察了一番,觉得很好就一拍即合定下来了。

  记者:筹办花了多长时间?经费从哪里来?

  陈爱飞:从资金到位、餐厅装修完工到人员就位,花了大概三个半月。我们现在的场地以前是社区的车棚,因为这些年骑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少,停车棚几乎空置,为了让停车棚的环境符合就餐的要求,我们还对其进行了装修,添置了厨房用具。这些资金都是通过社会爱心捐赠而来的,总共花费了40万元资金。

  记者:“雨花斋”是由社区和温州素食协会一起管理的?

  陈爱飞:是的。“雨花斋”现在也是我们滨江街道蒲鞋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我们主要提供场地和义工,温州素食协会的志愿者也成了我们餐馆义工的一部分。

  义工是“雨花斋”里一道最美的风景。他们有学生有企业老板,身穿统一服装,在不同岗位上奉献着爱心。采访当天,9岁的义工举着“珍惜粮食,请勿浪费”标识牌;大学生小张和小林看到新闻后来了,希望利用暑假做些有意义的事。陈爱飞主任也穿梭在义工中间,给腿脚不便的老人搀扶一把,给第一次来的人一个热情的问候。

  记者:现在每天有多少人来享用免费午餐?

  陈爱飞:开始时我们的构想是每天提供200份饭菜,后来来的人多了,就决定来多少做多少。“雨花斋”8月5日开张,第一天就有300多人来就餐,现在平均每天就餐人数达到400多人。我们还为3名无法上门的老人提供了“特殊服务”,安排志愿者每天将午饭和晚饭准时送到他们的家中。

  记者:要保证这么多人的伙食,“雨花斋”的压力不小。这些工作都是义工在做吗?

  陈爱飞:是的。整个餐厅除了一名厨师是聘用的,其余全是义工,共有100多名。他们每天分批来餐厅服务,上午8时前到位,打扫、买菜、洗菜,中午等所有人吃完饭,还要清洁。此外,社区20多名工作人员也分批来餐厅义务服务。

  记者:社区工作本来就忙,现在您还把中午时间都花在了“雨花斋”上,家里人理解吗?

  陈爱飞:我做社区工作24年来,现在是最忙的时候。早上8时上班,就到“雨花斋”看看,中午社区工作一忙完就来“雨花斋”帮忙,晚上7时才回家。还好我儿子已长大,不用我操心,家里人也比较理解,毕竟这是帮助人的善举。

  丝瓜、白菜、豆腐干、花菜、榨菜……“雨花斋”当日的素食菜肴相当丰盛。除了饭菜,“雨花斋”每日还为市民提供免费汤品,采访当日就餐者喝到的便是南瓜汤。此外,考虑到连日来酷暑不退,“雨花斋”还特意准备了冰西瓜。

  记者:每日的菜式搭配难吗?

  陈爱飞:别看“雨花斋”不大,但这里不仅有会计、出纳、采购员,还有负责每天营养搭配的营养师。我们每天都会在营养师的建议下推出不同的菜谱,保证那些来这里就餐的人能摄取足够的营养。我们真的是将它当作一个餐厅来做,所以义工还会在大家吃完后问一句“你觉得今天的菜味道怎么样”,我们也会听取市民的反馈。

  记者:如今每日来雨花斋就餐的人那么多,在食品卫生和安全上,是不是也下了工夫?

  陈爱飞:因为是爱心就餐点,所以对于食品的卫生和安全我们更不敢马虎。我们的菜都是到批发市场里采购的,食用油是专门从大超市买的放心油。而对于碗筷,我们的义工都是多次清洗并进行消毒的。你看我们的消毒柜,一天可以一次性消毒300多副碗筷。

  在一群就餐者中,90后大学生张鑫特别引人注目。“我是来感受下免费爱心餐的魅力的。”张鑫说,他看到新闻报道后就想来捐钱,但在捐钱前他决定先考察一番。“看着老人们吃得开心,挺感动。”张鑫掏出了一百元钱,“虽然能力有限,但今后有时间,我会来当义工的。”

  记者:你们现在所有的资金运营都来自捐赠,您有没有担心“雨花斋”会因为资金不足而运营不下去?

  陈爱飞:开始的时候真的有点担心,想着一天要供200人免费吃饭,得花多少钱啊,万一哪天没钱了怎么办。但后来真的运营起来的时候,我才发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市民的爱心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如今每天都有人为我们捐钱捐物,目前已收到现金5万多元,也有人前来申请做志愿者。

  记者:温州的“红日亭”多年来一直“夏熬凉茶,冬煮热粥”,是打算做成“红日亭”第二吗?

  陈爱飞:没错,我希望今后能将它打造成温州第二个像“红日亭”这样的慈善地标。“雨花斋”运行半个月后我们将公开捐款捐物详细表,保证财务上的透明和公开。希望有更多的人士参与进来,将爱心不断传递下去。另外,对孤寡老人,我们想提供更多的帮助。

  记者:“雨花斋”只在中午时段开放,今后会增加晚间时段吗?

  陈爱飞:其实我们一直想增加提供晚饭,但现在场地比较有限,另外考虑到义工人数还不够,中饭后整理完毕已是下午2时。等今后义工人数更多的时候,我们会适时考虑增加。

  在“雨花斋”,记者见证了一次“光盘行动”。几乎每一个在餐厅就餐的人都会在吃完饭后,对自己的碗检查一番。看着那些颗粒不剩且异常干净的碗,记者不禁自问,上一次吃得如此干净是什么时候了?

  记者:虽然是免费用餐,但对来用餐者还是有一些要求和建议的吧?

  陈爱飞:“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宣传节俭、素食的理念,要求用餐的市民们不能浪费,饭菜都要吃完,对于吃不完的客人,我们会帮他们打包带走。此外,在用餐过程中,我们会提醒和要求市民文明、礼貌、有序,你看,大家都是排队打饭,互相谦让。

  记者:在您眼里,“雨花斋”一定不只是一个餐厅这么简单?

  陈爱飞:首先,我们倡导素食,因为素食有各种益处,比如低碳环保等。其次,我们倡导节约,不能浪费粮食。然而更重要的,我们想借这个平台传达互助和文明的风气。所以,我心里并不仅仅认为这是一个餐厅,它有着更深远的意义。

  爱心

   因传递而持久

  陈爱飞主任告诉我们,当初她和几个创办者只是抱着“我为社会做点好事”的念头创办了“雨花斋”。但让她没想到的是,在他们献出爱心的同时,自己也被整个社会涌动的爱心所感动。

  两个姑娘从永嘉赶来,只为送两袋大米;一位母亲将自己的一对儿女送来做义工,还让他们掏出零花钱献爱心;一位在大热天走30分钟的路也不愿花钱坐车的老伯,却给这里捐了省吃俭用的一万元……

  陈爱飞说:“我们的爱心在传递,而我相信流动起来的爱心能够持久。”这正如《爱的奉献》中的一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N来源:温州网–温州晚报|作者: 记者 范晨 见习记者 李庭 欧阳潇/文 实习生 黄晶晶/摄 |编辑: 叶双莲|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