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院脂肪肝门诊二成是瘦子

2013年08月21日 09:22:17来源:温州网-温州商报查看评论
核心提示:

不少瘦子查出脂肪肝医学上叫内脏型肥胖

  油脂摄入过量与缺乏运动是主因,熬夜的人发病率更高

  2013-08-21

  温州网讯 外表看起来身材纤细、手无缚鸡之力的小瘦子,体内可能装着一个“小胖墩”。今年1—7月间共有27140人次在温医附二院参与了健康体检,调查其中21—40岁人群肥胖指数发现,10个人中就有2~3人患有脂肪肝,5个人中有1~3人患高血脂(调查数据见右边图表)。一些平时号称“吃再多也不长肉”的人,可能是内脏型肥胖的“伪瘦子”。

  脂肪肝门诊二成是瘦子

  他们属于脂肪分布异常

  啤酒肚、苹果身材的胖子们一度将身材苗条的瘦子们视为艳羡的对象,可是一份体检报告,让吃不胖的陈小姐有些惊愕——脂肪肝、胆固醇、甘油三酯指数均偏高。体检报告表明,身高1.68米、体重96斤的陈小姐,其实是一个胖子。

  事实上,这种肥胖指数偏高的小瘦子在医院的门诊中较为常见。在附一医脂肪肝专科,患有脂肪肝的胖子和瘦子的接诊率比例接近4:1,这也意味着,肥胖病并非是胖子的专利,“只能说,胖子比瘦子更容易患上脂肪肝”。

  同样在附二医体检科,每年发现的肥胖病患者中,不乏各种瘦子。医生解释,脂肪在人体内有三种分布形式,最常见的是堆积在皮下组织,但脂肪摄入量过多,血液或肝脏也会有脂肪堆积,引起高血脂或脂肪肝。

  附一医感染内科医生郑明华解释,外表肥胖的人是把脂肪装在皮下组织,瘦子发生脂肪肝是因脂肪分布和代谢功能异常所致,脂肪堆到肝脏了,其实这类人为内脏型肥胖。

  肥胖病检出率每5岁增加5%

  20岁后需重视两项肥胖指数

  附二医体检中心对今年1—7月间27140名参与健康体检的市民进行了统计,发现20岁以后,肥胖病的检出率以每五年近5%的比例增加。

  该院体检中心主任陈雪鹏透露,肥胖指数主要依据物理指标(包括腰围数和BMI体重指数)、血脂指数(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以及脂肪肝指数,后两项指数分别通过血液检验和腹部B超手段检测,“如果医学检测出血脂和脂肪肝指数超标,就足以说明这是一个胖子” 。

  近年来,肥胖人群越来越多,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肥胖指数超标的检出率也是成倍增长。根据年龄的分布,21—25岁人群在体检中心脂肪肝、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的检出率仅为14.15%、16.84%和11.08%,而36—40岁人群这三个项目的检出率上升到33.2%、32.42%、28.64%。而超过45岁,有的年龄段肥胖病体检发现率甚至超过了50%。

  “单纯体重、腰围指数超标的肥胖对健康的影响概率并不大,一旦伴随脂肪肝和高血脂,这种肥胖就是身体异常的信号。”陈雪鹏称,脂肪肝的后期将是肝脏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功能衰竭或肝癌。

  35岁是青年和中年的分界线

  熬夜的人脂肪肝发病率更高

  对于许多上班族而言,35岁前后是人生事业的上升期,应酬不断,饮食结构紊乱,加班熬夜成家常便饭。“有些人认为要趁年轻放手一搏,身体年轻撑得住,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陈雪鹏如是说。

  在医学上,35岁被称为青年和中年的分水岭,这也意味着,超过了35岁,身体功能已经步入了中年,代谢功能、内分泌功能减退,面对高油脂食物、酒精、熬夜加班,身体的承受力和恢复能力远不如年轻人。“尤其是熬夜,对肝功能的影响最大,肝脏的代谢和解毒功能都会受到影响。”陈雪鹏称,熬夜的上班族患脂肪肝的概率远高于普通人群。

  医生认为,油脂摄入过量与缺乏运动,是高血脂和脂肪肝发病的最主要原因。若早期发现肥胖指数偏高,建议自我调节,先从饮食结构着手,按照“一口肉、两口饭、三口水果、四口蔬菜”的原则,配合适当的运动, 3~6个月内肥胖指数即会下降。半年内尚未康复的,则需要到医院接受药物治疗。

N来源:温州网-温州商报|作者: 记者张雅丽 |编辑: 金道汉|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