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区拉开城市更新大幕 面积相当于2个老城区

2013年09月24日 06:15:56来源:温州网-温州日报查看评论
核心提示:老城人口交通疏到新区|发展“高产田”都市工业

蔡晖/制图 

  温州网讯 城市有机更新,这个词近年来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简而言之,是对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而对其最通俗经典的解释,来自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院士——城市是一个有生命的机体,需要新陈代谢。但是,这种代谢应当像细胞更新一样,是一种有机的更新,而不是生硬的替换。

  随着国内越来越多城市启动更新,温州,这座有着白鹿衔花福瑞的千年古城,也对城市更新酝酿许久。昨天,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温州市区城市有机更新专项规划》,正式拉开了市区城市更新的大幕。

  依照该项规划,我市将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市区规划建成区范围内,对“三改一拆”用地,即旧村庄、旧厂房、旧城区(含旧小区、旧市场)和违章用地、已拆用地等,进行全面改造和综合整治,以优化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据概算,此次更新面积约计85.3平方公里,总体上按照“内疏、中整、外聚”的思路内外联动。

  内疏>>

  老城人口交通疏到新区

  市区核心区,也就是市民熟知的老城区,仅约40平方公里,却容纳了大部分的市区人口、商业、居住、交通等等,用“不堪重负”四个字形容不为过。因此,更新的途径为“内疏”,即将老城区内人口、交通、冗余功能,向外疏解至如龙湾中心区、瓯海中心区、滨江商务区等片区。

  规划部门建议,在瓯海中心区、滨江商务区、龙湾中心区、梧田新区等区域,推进文、教、卫、体等配套设施建设,打造大型居住区,将老城区多余人口进行疏解。

  对备受诟病的城区交通,规划部门建议首先要将专业市场等吸引大量交通的场所迁出,引出部分过境交通等;其次是将中心医院、学校等迁出;再次是居住、就业等用地布局要合理,尽量能够就近就业,减少通勤交通等。

  而冗余功能,指的是老城区内的工业产业、大型专业市场以及过度集中的教育医疗设施等。规划人士建议,这类场所设施应该向外围区域如瓯海中心区、滨江商务区等区域疏解,缓解旧城的压力。另一方面减少在核心区范围内新建大型商业设施。

  中整>>

  发展“高产田”都市工业

  中整,整的是老城区的边缘地区,也就是鹿城工业区、温州高新区、瓯海经济开发区等,整合提升产业及相关配套,发展都市工业。

  所谓都市工业,一般相对集中在都市型工业园区,具有良好的建筑外形,与城市生态环境相协调,通常是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研究开发型和轻加工型产业。都市工业整合之后,既可以为老城区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也可以减少市民就业交通距离,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为此,中整之策,关键在于“优二提二”,以构建“高端化、总部型、低碳化、集群化”的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加速淘汰或升级“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企业,促进工业生产由“低产田”向“高产田”转化。

  外聚>>

  配套集聚承接老城人口

  外聚,就是指外围区域以配套、产业集聚,拉动人口集聚,培育城市功能片区,承接老城区外疏人口。

  近年来,我市在老城区外围如瓯海中心区、龙湾中心区等地,新建或农房改造形成的小区不少,但由于配套严重缺位,无法吸引老城区内的市民集聚。

  因此,配套集聚是关键。规划部门,在滨江商务区、龙湾中心区、瓯海中心区、梧白片区、经开区等区域,新建医院、学校等文、教、卫、体等设施,新建城市道路。

  比如教育设施方面,包括东部城区的第二外国语学校、龙湾二小、瑶溪六小等,西部城区的五星小学、营楼小学、鞋都三小等,南部城区的娄桥安居房配套小学、大学城九年制学校,启动站前小学、货站单元小学、娄桥新三小等学校建设。

  产业集聚方面,比如可以引导旧城区生产性专业市场相对集聚,并以此在外围形成宜居、宜商的城市环境。

 [1] [2] 下一页

本文转自:温州网

N作者: 记者章映 |编辑: 金道汉|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