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篮”也有大梦想: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菜
核心提示:作为温州菜篮子的“把关人”,吴建淡每天想的就是如何更好地保障从这道门出去的农产品质量。
温州网10月11日讯(记者 张湉 实习生 李秀悦 通讯员 叶乐峰)问题春笋、无根豆芽、神农丹生姜、假羊肉、染色黄鱼……问题食品层出不穷。从过去的“吃得饱”转变到现在的“吃得好”,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而作为温州菜篮子的“把关人”,吴建淡每天想的就是如何更好地保障从这道门出去的农产品质量。
吴建淡,温州永嘉人。96年毕业后被分配到温州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先后做了3年的司秤员和5年的管理员。十多年基层的摸爬滚打,锻炼出如今的温州菜篮子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副经理,兼食安科科长。
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需要过三道关卡,即生产、流通、消费,而“菜篮子”正处非常重要的流通环节。如何做好“菜篮子”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监管重任?吴建淡一直在思考摸索着。
他认为,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循环且完整的体系,既要提高检测水平,又要加强宣传教育;既要从业人员加强自律,又要监管部门加强联动,必须多管齐下。“我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建立一个长效可行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让老百姓吃得安心。这是我的梦想。”吴建淡说。
为实现这个梦,2010年起,他在市场内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致力打造“市场交易信息化”这一概念。
“市场会安排买卖方都以实名制办卡,再将双方信息存入数据库,日后通过刷卡形式进行交易。一旦出现问题,可追查当天记录,条条框框一目了然。”吴建淡解释。这一创新,既避免了传统交易效率低、纠纷多、程序繁琐等缺点,也成为了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依托。
如何落实这一管理办法?吴建淡将其归结为八个字——准入、检测、追溯、联动。
首先,批发商须凭生产许可证方可进入市场交易;其次,市场加大对农蔬产品的检测,每天至少抽检155个批次,为突破工商局食品检测滞后、取量小的局限,公司还斥资300多万设立了一个500平米的检测实验室,并在市场加设流动检测车,随时随地采样抽检,15分钟便能出结果;一有发现问题商品,市场可根据数据库的详细记录,便捷地追究源头,迅速退掉不合格的产品;最后,联动。吴建淡加入了市民监督团、市民考察团,并联合农业部门等相关单位进行处理,希望打造一个信息共享平台,集众人之力打击不法分子。
在“四位一体”的监管防控体系之下,许多问题商品变得无处遁形。今年7月,台风天气影响蔬菜生意,一经营户因不舍得扔掉不新鲜的茭白,竟将“品相”发黄的十几斤茭白浸泡在“保险粉”溶液中进行“美白”,所幸还未出售便被市场食品安全专管员发现,及时拦截。经检测,这十几斤茭白二氧化硫超标。若误食,将对人体肝脏造成一定损害。
日积月累的沉淀,也练就了吴建淡的一双“火眼金睛”。每当发现“次品”鱼目混珠的行径,他总要“跳”出来,和媒体、百姓分享自己的几招经验。“就拿鉴别‘无根豆芽’为例,如果豆芽身粗壮肥胖,较长,色泽灰白,豆粒颜色发暗、发亮或发蓝,带有一股豆和水结合的清爽的气味,掐断豆芽茎后,断面有水分冒出,那就多为问题豆芽。”
在还是一名基层员工的时候,吴建淡白天忙活着去农民那收购蔬菜,然后在傍晚时分交易,直至凌晨。眼看着市场规模和消费群体日渐扩大,他积极拓展对外业务,引进国内外其他地区的新品种,在“引进来”的同时,他还主动“走出去”,将温州特有的蔬菜送到更适宜它生长的西北宁夏种植,解决了季节供应不均的问题。
升为副经理后,吴建淡
不改往日老黄牛的工作精神,仍然常年工作,几乎不休息。直到这两年,才开始有了一星期一天的固定休假。“最美好的时光都献给了这份工作,岗位虽平凡,但有梦想,有激情,所以熬得住。”本文转自:温州网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