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全市将建食品安全信息发布透明平台
核心提示:
温州网讯 2013年温州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如何?明年又有何重大举措?昨日,温州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陈云源在新闻通报会上通报了有关情况,并表示,在新的一年里,温州食品安全工作将着重努力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手段,全力打造透明的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平台,在基层全面推广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致力社会共治,并加大专项整治工作,以确保市民吃到放心的食品。
今年以来,我市在食品安全突出问题整治上,共排查治理“无证无照”小作坊1243家;“无证无照”小菜场305个;“无证无照”小餐饮单位8946家,取缔2626家。全市检查各类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85840户次,责令整改7685户次,查处违法行为1835起,取缔无证无照单位1962家。
2014年,我市将在进一步明确职责、完善监管体制的基础上,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手段,着力打造食品、药品电子监管信息系统。目前该系统已进入软件设计阶段。市食安办有关人员介绍,该平台启用后,相关部门关于食品的定期抽查、检验检测结果将及时在平台上公布,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公布更多经营者行为,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将完善举报奖励制度,在全市重点生产经营单位张贴监督牌,鼓励社会各界共同监督食品安全问题,掀起一场食品安全的“全民保卫战”,让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作为普通市民,对我市的“食品安全”有着怎样的期待?就此,记者带着大家普遍关心的话题专访了市食安办副主任陈云源。
毒生姜、问题牛奶等问题食品,今年频频被曝光,似乎“毒食品”离我们很近,那么我们日常吃的东西够安全吗?
答:毒生姜、问题牛奶等问题食品均在其他城市发现,事情一曝光,我市相关部门立即开始对该品种实行监控,没有发现问题食品流入我市后,又举一反三,加大了对外来农副产品的监控力度,将问题食品挡在门外。
从目前看,流向市民餐桌上日常吃的食品相对是安全的。我市已对温州市娄桥蔬菜批发交易市场等大型大宗食品经营市场进行重点监控,已完成全市41家200个摊位以上的农贸市场快速检测室建设;其中,娄桥蔬菜批发交易市场计划将检测室扩建成500平方米的检测中心,力争年底前实现检测流程规范和100%的检测覆盖率,严把食品市场准入关。
今年我市共监测了856个批次的本地农产品质量,合格率达98.01%;全市213个速测点对14265批次的蔬菜、水果进行实时快速定性检测,合格率也达98.24%,而生猪“瘦肉精”的抽检,53507批次的肉产品合格率100%。
同时,持续加大对加工流通环节的专项整治工作,确保食无忧。
食品安全问题涉及面很广,有人说是“九龙治水”,针对这样的情况,市食安办要发挥怎样的作用?
答:食品安全管理问题涉及9个部门,像农产品生产管理属农业部门,食品生产管理属质监部门,流通领域管理主要属工商部门,同时商务、经信委、卫生、食药监、海洋渔业、城管等部门也会参与。这样的局面会出现监管交叉点和空白点,而食安办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协调相关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管理,明确职责,消除“盲点”,解决问题。
食品安全管理部门这么多,如果遇到问题食品,我们应该向哪儿投诉举报呢?
答:各监管部门都有自己的投诉举报电话,如质监的12365、工商的12315、食品药品监管的96311、卫生的96301等,老百姓可以根据食品安全问题的“出处”,直接向相应负责的部门投诉或举报。也可以直接拨打我市的食品安全统一投诉举报电话96317或拨打市长专线12345。
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食品,或者怀疑买了问题食品后,可否自行报送相关部门要求检测?
答:若市民发现食品有问题,可直接向有管辖权的部门投诉,也可以通过向食安办举报,由食安办进行分办,相关职能部门会专门调查处理。市民如果自行拿问题食品到相关部门进行检测,一是相应结果不能作为执法依据,二是检测费用一般要由个人承担,三是有些食品还需要省有关专业机构进行检测,比较费时费力。因此我们不提倡市民这么做。
今年,我市被打击的食品安全犯罪案例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成果如何?
答:今年以来,我市在对食品安全犯罪行为刑事追究力度和打击成效方面均居全省前茅,全市共刑事立案171起,刑拘184人,罚没款1221.45万元。查处了一批典型的大案要案,主要集中在食品生产、销售环节。以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用物质,超限量、超范围地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行为居多。包括用工业松香脱毛、肉制品添加双氧水漂白与消毒、芋头(土豆)添加亚硫酸钠去皮及硼砂掺入凉皮等。
其中瑞安市联鑫食品有限公司的猪肉变“牛肉”案件最为典型,经公安机关参与侦查,最终查获假牛肉制品20余吨,抓获犯罪嫌疑人40余名。
一旦出现问题食品,我市将怎样遏制问题食品流向市民餐桌?
答:我市已建立了一套食品安全应急管理体系,一旦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将根据《温州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启动相应程序。
此外,为增强我市食品安全应急处置能力,我市成立了由食安办负责管理的咨询类专家库及卫生部门负责管理的鉴定类专家库,70余名来自于各职能部门、大专院校、医院、专业检测机构和食品行业协会的专家可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除了家庭餐桌的食品安全,大家对校园食品安全也特别关心,这方面又是怎样管理的?
答:目前,我市已启动千万学生饮食放心工程,制订出台了《温州市千万学生饮食放心工程2013~2015年行动方案》。至今,我市学校大宗商品统一配送或定点采购单位已有1699家,占到总配送或定点采购单位的75.88%,量化分级为B级以上(食品安全状况为良好)的食堂992家,占50.23%。
此外,我市已启用学校食堂食品电子监控系统,在学校食堂的配菜间、烹饪间、洗碗间等3个关键地方安装监控摄像头,对厨房环境卫生、食材质量、操作是否规范等方面进行监控。目前,市区首批11所学校已开始试运行。
同时,严格校园食品准入制度,鼓励学校同温州人本、民丰等大型超市实行连锁经营,现在已有校园品牌超市90家。并抓好学校周边食品安全整治工作,取缔“无证无照”的小摊小贩,提升学校周边餐饮店的许可证持证率。
目前,农村的食品安全问题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假冒伪劣食品较多,我市将如何加强这一块的监管工作?
答:的确,目前农村的一些小店确实有销售“三无”食品现象,同时仿冒品牌的食品也有出现。针对这类问题,我市将通过加强网格化管理机制,在农村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员、协管员队伍来协助专业监管执法队伍,发现问题、排查情况、提升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接下来,我市还将启动农村儿童食品安全保障工程,加大对农村儿童食品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农村地区或面向农村地区生产的儿童食品监督抽检和快速检测力度,保障农村儿童饮食安全。
此前,我市已有瓯海区试点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这项制度会向全市推广吗?
答:今年10月份,瓯海区公布首批涉及食品生产加工、经营销售等领域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及有关责任人“黑名单”后,反响很大,这是我市打造食品安全生产经营单位诚信体系的一部分。目前包括鹿城等县(市、区)也在尝试推行“黑名单”制度。在2014年,市食安办将努力主导、计划逐步把这项制度向全市11个县(市、区)推行。
2014年我市在食品安全方面还有哪些重要安排?
答:2014年继续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和大宗食品的安全监管和查处力度。目前,我市已对明年首个季度的食品安全工作做了安排,主要突出五项工作:流通环节开展临界食品专项整治,生产环节开展食品标签标识专项整治,肉品管理环节开展放心猪肉专项整治,种植环节开展草莓质量专项整治,餐饮环节开展年夜饭安全专项整治和春季学校食堂及周边餐饮环境专项整治。
从全年来看,市食安办将进一步巩固食品安全网格化建设,从基层开始做好食品安全的预防与管理工作,同时加大创新食品安全监督手段和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加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加大有奖举报制度的宣传力度,积极鼓励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知情人员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使更多市民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督工作中来,以扩大食品安全的社会监督面,努力形成社会共治的新格局。
本文转自:温州网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