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逝世 一幅绣像牵起他与温州的情缘

2014年01月08日 06:56:56来源:温州网–温州都市报查看评论
核心提示:

  温州网讯 在原温州师范学院(现温州大学学院路校区),有逸夫图书馆、逸夫发绣艺术楼两幢建筑,邵逸夫先生曾先后捐赠一半的建设资金,共计港币500万元。邵逸夫先生与这两座楼的缘分,起于一幅彩色丝线绣肖像作品的“牵线搭桥”。

  “早上听到邵逸夫先生去世的消息,我真难过,在我记忆中他是一个清瘦慈祥的老人,文质彬彬,没有架子,又很有爱心。”78岁的原温州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魏敬先感慨地说。昨天,他和原温师院院长谷亨杰教授共同向记者讲述了邵逸夫先生与原温师院的温馨往事。

  雁荡山赠像,初识逸夫先生

  他操着宁波口音直夸绣得好,看上去比他本人年轻了30岁

  1990年前后,温师院搬迁至学院路,学校建设需要大量经费,但仍有缺口。当时谷亨杰从宁波师范学院院领导那儿得知,逸夫先生每年捐出大笔善款支持教育事业。

  “我想,如果我们学院也能获得逸夫先生的捐助就好了,可是从未与他有联系,贸然求见不妥,于是我想到让魏老师绣一幅逸夫先生的肖像画作为礼物,让逸夫先生借此能了解我们学院的情况。”谷亨杰说,不久,他打听到杭州邵逸夫医院开工典礼的宣传册上有逸夫先生的肖像照,那是逸夫先生很喜欢的一张照片,他赶紧叫魏老师到杭州去取。

  “当时,为了尽快完成这幅作品,3个多月时间里,除了上课我都在绣。作品完成后,我们托省教育厅人员送到香港,可惜由于相关政策所限,没有送成。直到第二年,邵逸夫先生一行回故乡宁波,路过雁荡山观光时才有了机会。”魏教授说。

  谷院长将相关的情况向市领导作了汇报,在市领导的支持和安排下,1991年5月份的一个早上,他们终于在雁荡山朝阳山庄与邵逸夫先生会面。“我们在逸夫先生到达的前一天赶到山庄,第二天一大早在逸夫先生出门游览前见到了他。我递给他一本《魏敬先人像绣作品集》,向他介绍了温州的发绣人像艺术,然后再把逸夫先生的肖像绣给他看。他看了很高兴,欣然接受了作品,操着宁波口音直夸绣得好,看上去比他本人年轻了30岁。”谷院长回忆。

  “当时的逸夫先生看上去很清瘦,但精神很好,思路很敏捷。我向他介绍绣像技法,说绣人物面部只用一条丝线的二十四分之一,细到不能再细时,他伸出大拇指连连叫绝。”魏教授说,不久后,温师院收到邵逸夫先生的两封亲笔签名信,一封是感谢赠像之谊,信中称“日前访问浙江,感承惠赠绣像一幅,绣工精细,拼缀奇巧,神态逼肖,气韵生动,观者皆誉为乃尽显温州刺绣独特艺术风格之作,拳拳美意,内心至感,谨奉专函致谢”;另一封为捐赠信,表示决定捐赠港币300万元,为原温师院建设“逸夫图书馆”之用。

  应邀访港,再见逸夫先生

  发绣肖像又续情缘,邵氏基金再捐善款港币200万元

  逸夫图书馆捐赠项目促成后,1992年春节前后,谷院长和魏老师受邵氏基金会邀请去香港访问,向逸夫先生报告项目计划。受邀的六七十人,均为受捐赠单位的相关负责人。

  魏老师说:“在会前会后,我们和他都有照面,逸夫先生西装笔挺,少了上次见面的休闲轻松,多了庄重感。我们曾受邀到逸夫先生家的别墅吃晚餐,他家里有许多世界名画和收藏,装修很豪华。席间与他偶有机会聊上几句,也是关于绣像的话题。”

  “我永远忘不了逸夫先生对我们学院做出的贡献,从赠像那年起,每年春节前我都会写信向逸夫先生表示祝福,一直坚持了10年,直到我退休。他每次都会给我回一封贺卡,贺卡虽然是秘书准备的,但都有他的亲笔签名。”谷院长说,在他离任院长一职时,也嘱咐下任院长要记得逸夫先生的情意,不要忘记给逸夫先生写信。

  魏敬先教授为国内外众多知名人士创作发绣肖像,赢得不少好评,他的发绣技艺名声大噪,可苦于学校的发绣设施比较简陋,只有一个教室。为了发展发绣艺术,该校计划筹建逸夫发绣艺术楼,于是又想到了邵逸夫先生的邵氏基金会。恰逢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邵氏基金会主席马临先生70岁大寿,国家教育部门计划向他赠送礼品。当时,谷亨杰已离任温师院院长一职,时任温师院顾问、国家教委曾宪梓教育基金会评委。经他推荐,魏老师受委托为马临先生绣了一幅发绣肖像,受到了马临先生和国家教委的好评和感谢。1995年,邵氏基金会决定再次捐款港币200万元,给原温师院建造“逸夫发绣艺术楼”。除了邵逸夫先生家乡的宁波师范学院,能获得邵逸夫先生的第二次捐款,这在全国高校中也是少有的。

本文转自:温州网

N作者: 记者张新彤 |编辑: 叶双莲|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