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知名音乐教育家林虹突发脑溢血离世 享年90岁
核心提示:1月5日,温州市知名音乐教育家林虹老先生安详地离开了我们,走完了90年的人生旅途。
出书的遗愿尚未完成
林虹先生在出版发行了《但愿人长久》和《欲去又依依》后,又创作了40余首宋词歌曲。与此同时,他还为每首宋词歌曲配写了《词情曲趣》,介绍原作者的创作背景、欣赏要点等信息。他曾说,咏唱歌曲时,只有了解这些背景资料,才能更深切地领会词曲的内涵。
林虹先生多次和学生詹振权提起过出版《文集》的愿望,他希望把过去写的音乐和文学作品整理出来,再加上一些新创作的宋词歌曲和“词情曲趣”,然后汇总成集。“真的很遗憾,我已经开始帮先生联系编辑出版事宜了,但想不到现已成了难以弥补的遗憾了!这事只能日后再处理了。”詹振权惋惜地说。
“乐盲”学生,也爱上音乐课
詹振权是林虹先生六十年前的学生,他与林虹先生一直交往密切,是先生家的常客。
詹振权回忆,他在读书时代并不太喜欢音乐,但林先生歌唱得好,琴弹得好,让他爱上了音乐课。“文革”期间他曾在农村中小学工作,因当时的学校缺乏专业的音乐教师,常常拉他代课。他能自弹自唱,偶尔还会写词作曲。“那时,不少同事和学生觉得我似乎颇有点这方面的能力,其实吧,这只是个善意的误会:因为在林老师众多‘音乐好手’学生中,我只是个学艺不精的‘小徒’罢了。”
“我们所有的同学都非常仰慕林老师。”詹振权说,“当时我们的一名同学天生小指残缺,为了能跟上林老师的上课进度,每天晚上等我们睡觉后,他就偷偷去琴房练琴,后来琴弹得不错,通过了先生严格的考查。在那个年代,音乐是副课,很多人并不重视,但林老师却让我们这些缺乏音乐细胞的‘乐盲’学生也能感受音乐课的快乐和享受。”
詹振权(林虹先生的学生,温州大学教授,师生情谊60年)
特殊年代,朋友结婚,送上自家的被子
近年来,沈克成与林虹先生等四位老友每月都有定期聚会。最近一次,沈克成提议去“印象南塘”看看,可林虹先生拒绝了,说怕自己会触景伤情。沈克成回忆,上世纪50年代,林虹先生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就住在南塘一带,当时南塘是很偏僻的地方。但就在那个时候,他凭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歌曲。当时,他和唐湜(诗评家、诗人)、金江(寓言文学作家)、沈克成、吴明华等五六个人经常在一起互相勉励和学习。每逢林虹创作了一首新歌,大家就会一起哼唱,试图从鸡蛋里挑骨头。“那种苦中作乐的情趣,真的让人终生难忘。”沈克成说。
在沈克成的眼里,林虹先生是一位很重情谊的人,印象最深的是给骆寒超(教授,诗人)送被子的故事。当年,骆寒超生活极度贫寒,而林虹先生一家的生活也不宽裕。骆寒超结婚时,林虹把自家的被子送给了骆寒超。沈克成说:“这条被子解了骆寒超的燃眉之急,要不然,洞房里连床被子都没有啊!”
沈克成(学者,计算机中文输入法沈码发明人,与林虹先生相知相交50余年)
爱干家务,自嘲是“保姆的保姆”
林虹先生有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大女儿林小芒说:“爸爸虽然九十高龄,但对我们仍像对小孩子一样。原定去年12月31日我要去他的住处一起吃饭的,但那天特别冷。爸爸打来电话,说天气太冷了,叫我们不用过去了。没想到,那竟是永诀。”
林小芒说,虽然有保姆照顾生活起居,但父亲特别爱干净,而且喜欢做家务,自嘲是“保姆的保姆”。多年来,父亲一直坚持自己整理书房,拖地板、叠衣服,有时还自己洗衣服。
林小芒(林虹先生大女儿)
本文转自:温州网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