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传媒中标公司一年亏1亿 自认投标价虚高

2014年01月09日 18:55:24来源:中国广播网查看评论
核心提示:

  央广网财经北京1月9日消息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曾经的香饽饽如今却变成了烫手的山芋。2012年铁路媒体市场化招标中,永达传媒咬牙斥资近五亿拿下高铁列车和车站广告牌等多个高铁传媒资源,一跃成为高铁商业广告最大的运营商。

  然而,仅仅过了一年,永达传媒就傻眼了。一年下来不仅没赚到钱反而亏了一个亿。永达传媒入场高铁传媒的遭遇只是整个行业的一个小缩影,像永达传媒一样,其他在2012年年底中标的广告传媒公司都是一肚子苦水,这一年的运营勉强维持收支平衡,投入越多的,亏得越多,最重要的原因是“当初期望值过高,投标价虚高了。”一位业内前高铁传媒公司高管告诉我们,原来他以为这个市场会随着高铁的快速发展而一飞冲天。

  高管:高铁传媒本身是围绕铁道部高速铁路的建设在走,它到哪里,我们投资运营到哪里,所以我们还是要依赖于高速铁路。我们只有更快的发展,我们的媒体才会更好的为广大客户服务。

  永达传媒是一家成立于1995年的公司,过去十多年深耕高速公路户外广告,在户外广告领域颇具有影响力。

  2011年之前,永达传媒不曾涉足过铁路传媒市场,虽然永达传媒深信随着中国高铁的发展,高铁传媒市场将会是最可观的广告市场,苦于铁路的封闭和垄断性,无资源的路外媒体无法介入。永达传媒那时也没有铁路系统的人脉,一直在外徘徊。

  不过在2012年底的高铁商业广告招标会上,永达传媒一举花了2亿多元布局了三纵三横的主要干线,另外斥资2亿多元将全国高铁站点95%的电子信息屏收入囊中。签约合同显示,每年付给铁路局的钱就达到4.8亿元。

  但幸福如昙花一现。2013年一过完,算算账,永达传媒傻眼了。亏损1亿多元。按照高铁商业广告经营权的合同,永达传媒、华铁传媒等公司一般拥有竞拍获得线路和动车组的三年经营权。三年内,不管广告运营情况如何,要按照竞拍价格向各路局支付经营费、渠道费。也就是说,即使亏惨了,该交给路局的每年4.8亿元,一分也不能少。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告诉我们,永达传媒自己也承认当时招标价格虚高,栽了就栽了,但是希望各方先把市场培育起来再竞争。

  资深人士:现在是招标,你标的高了,那你自己对市场的判断是有误的,这个应该要认,这是没问题的。只不过在整个市场不太好的情况下,而且铁路高铁传媒的市场还没有被大众认可,它还在培育期,需要多方努力把市场先做大、做好,然后再谋求利益和利润。这个公司之前错误估算了市场的潜力,所以说他们太过热情了,把标的标得太高,等到建成之后大家最后都非常傻眼,今年的经营状况非常不好。

  同时这位业内人士还表示,现在各家公司都在呼吁,希望铁路局方面能够网开一面,减免一些未来的经营费和渠道费。

  资深人士:有这样一个呼吁,希望跟铁路局能够协商一下怎么把损失减少一些,然后能够大家都做下去,这其实也能收到钱,这些企业也不至于做一半死一半。

  高铁传媒市场在2011年打开

  2011年铁道部新任部长盛光祖上台后,力推铁路市场化。2011年10月30日,铁道部试行2012年一年的高铁商业广告经营权的竞拍,一反以往一对一邀约合作对象的形式,采取了半公开招标模式。

  当时放出来公开招标的高铁列车共400多组车,最终华铁传媒中标列车占了70%,永达传媒和奥神集团则分割了其余的30%。

  高铁传媒的客户群

  高铁最受“三高”人群青睐。调查显示,乘坐高铁的人群68.9%以上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个人月平均收入为6336.6元,家庭月平均收入过万元。北青报记者注意到以公务、商务出差为目的的出行成为乘坐高铁的主力。企业、公司一般职员最多,占到出行人群职业分布的20.6%;党政机关/社团/事业单位领导干部所占比例最少,只有0.19%。

  高铁传媒公司为什么会亏损?

  业内分析,最重要的原因是过去一年国家三公规定一再收紧,禁酒令也下达,白酒行业整体销售严重下滑,各大白酒企业纷纷下调业绩预期,也直接影响了各大白酒企业的营销热情,广告投放上的投入被大幅削减。

  白酒企业是高铁传媒最大的高铁广告客户,占其高铁广告总额的70%,当白酒广告大幅削减之际,高铁广告难免受到最大的冲击。尽管很多公司后来积极拓展旅游、酒店、化妆品广告市场的收入,但后者对高铁的接受程度尚在初始阶段,不像白酒这么成熟,一时难以弥补缺失的白酒收入来源,这才造成大额亏损。

  亏损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初对市场预估太过乐观,对风险预估不足,导致竞拍平面广告和站台LED屏的经营权出价过高,才会造成成本居高不下、亏损加剧的局面。

  

本文转自:温州网

N作者: |编辑: 温网编辑|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