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岩斌妻子讲述 “千里寻债主”背后的故事

来源:温州网–温州都市报作者: 记者朱斌 2014-02-16 08:54:30
核心提示:一张18万多元的欠条,收藏多年,除了谢岩斌本人,就只有他的妻子徐益芬最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昨天,徐益芬向记者讲述了这张欠条背后的故事。
查看评论

谢岩斌与妻子徐益芬合影。谢岩斌提供

  温州网讯 2月13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了诚信温商谢岩斌“千里寻人,只为还债”的故事,经报道后,在温州全市各界引起关注。前天,温州市委书记陈一新就此事批示:谢岩斌主动偿还时隔17年的欠款,体现了温商诚实守信的精神和品格。各有关部门和新闻单位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信用建设的良好氛围,更好地塑造“信用温商”、“信用温州”的区域形象。

  一张18万多元的欠条,收藏多年,除了谢岩斌本人,就只有他的妻子徐益芬最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昨天,徐益芬向记者讲述了这张欠条背后的故事。

  同乡,同行,同租一个院子

  1991年,谢岩斌前往北京发展,而此时,来自永嘉枫林的徐益芬已是北漂一族。初到北京,徐益芬先是给别人打工,做缝纫活,一年后她在北京海淀区的一处四合院租住了一间屋子,并把老家的父母、妹妹和表妹接来,五个人一起住。

  巧的是,谢岩斌和他的弟弟也租住在这个四合院里。“他做的活和我的一样,也是进布料、做成衣,然后拿到市场上卖或者托他人代销。”徐益芬笑着说,那时的谢岩斌手脚有点笨,因为是老乡,经常跑到她家里请教。

  久而久之,两人好上了。1993年,两人在四合院里摆了一桌,两家人吃了一顿结婚酒。之后,夫妻俩在同村租住了另外一个四合院,算是有了自己的小家。

  羊毛衫生意失败,欠广东债主18万元

  “生意最好的时候,应该是1995年。”徐益芬记得很清楚,那年生意特别好,他们赚到了第一桶金。1996年,听说羊毛衫生意挺赚钱,夫妻俩停下了成衣生意。谁知,由于种种原因,生意失败,两人多年的积蓄一下子赔了个精光。

  当时几千件羊毛衫积压在仓库,夫妻俩没钱付货款。因此,当林榜雄和辛扬德从汕头赶到北京讨要货款时,看到这样的现状,也没有逼着谢岩斌还债。

  不过,谢岩斌二话不说,写了欠条给两人带回去。徐益芬说,丈夫一向守信,此后他千方百计将积压的货物折价卖出去,但凡有一点余钱,就立马付货款,陆续还了一部分。

  1997年,谢岩斌夫妇实在无力偿还剩余的18万多元欠款,他们回到了温州。徐益芬向父亲借了两万元,在瓯海梧田开了家洗衣店,一家人勉强能维持生计。

  改行做仓储物流,东山再起

  在温州待了两年,2000年,不甘心的谢岩斌再次回到北京,开的还是洗衣店这样的小本生意。

  “阿斌做仓储这行,还要多亏房东指了一条明路。”徐益芬说,2003年,他们租住房子的房东是做仓储物流这行的,收入不错。夫妻俩一合计,决定关了洗衣店,投身仓储物流这一行。

  “我们回温把房子做了抵押,向银行贷款30多万元。”徐益芬说,不过这笔资金只够承包土地,根本没法继续盖库房。后来,他们发动亲戚朋友投资,总算让生意步上了正轨。

  千里寻人还债,了却多年心愿

  两三年后,谢岩斌的事业逐渐有了起色,夫妻俩萌发了继续还债的念头。2006年,他回到温州的家中,特地将这张18万元的欠条带在身边。此后,这个用塑料袋包好的欠条一直放在他的包中,随身携带,时不时地给林榜雄和辛扬德两名债主打电话,但电话不是打不通就是没人接。

  “我跟他说,今年无论如何一定要把钱给还上。”联系了这么多年,谢岩斌还是没能联系上债主,徐益芬给丈夫下了最后通牒。今年春节前,家住瓯海梧田的谢岩斌,找到梧田派出所寻求帮助,但没能成功,之后他踏上了前往汕头的旅程。

  2月4日,也就是正月初五,谢岩斌独自赶到了汕头。在汕头市公安局澄海分局澄华派出所民警的帮助下,谢岩斌联系上两名债主,还掉了17年前欠下的18万元。

  亲友问候电话响不停,邻居拿着报纸来串门

  “第一个朋友发短信‘恭喜’他的时候,我们正在爬大罗山。”徐益芬说,《新闻联播》播出的当天晚上,他们家简直乱成了一锅粥:家里的电话响个不停,谢岩斌的手机也响个不停,打不进电话的亲友干脆发来问候短信。谢岩斌坦言,当初去汕头还债,根本没想到会受到媒体这么大的关注。“我是从大山里出来的人,还钱的想法很单纯,就想让自己能心安理得。”

  徐益芬说,2月14日,报纸报道谢岩斌千里寻债主的故事,当天有好几户邻居拿着报纸来到他家,连称谢岩斌的行为让人敬佩。那天,谢岩斌将三个还在上学的儿女召集在一起,开了一个家庭会议,以自己的经历为例,给孩子上了一堂以“诚信”为主题的德育课。

本文转自:温州网

N编辑: 诸葛之伊|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