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拆违大查访之四:拆违之“势”
核心提示:
浙江在线02月28日讯孙子曰:“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既是形势所逼,也是大势所趋。浙江经济一向走在全国前列,许多问题也是率先触及。对于浙江来说,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是环境的承受力。浙江本就人多地少,自然资源匮乏。这几年虽然发展很快,但很多是“低、小、散”层次的发展,浪费了大量资源。现在浙江要转型升级,这些“低、小、散”必须为新经济、新产业挪一挪地,腾出发展空间,更不用说大量的违建。这就好比一只桶里,原来因为缺水,所以把有泥砂杂质的水也舀了进去。现在有了清水要装进去,而桶里已经满了,怎么办?只能把泥砂去掉,腾出空间。
令人欣喜的是,经过前一阶段的“三改一拆”工作,不但为浙江拆出了新面貌,为发展拆出了新空间,而且在民间树立了“有违必拆”的观念,拆违的“势”已经形成。但仍有许多人对形势依然认识不清,和拆违讨价还价。督查组了解到,一些违建之所以迟迟拆不掉,是因为对违建的赔偿谈不拢,一些涉违者要价过高。还有些地方拆违决心不够坚决,以致拆违成了“半拉子”工程。更有甚者,有些人为私利,徇私情,任由违建野蛮生长……
本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对一些违建进行适当拆迁赔偿也是情有可原,但如果把它作为讨价还价的工具,那就大错特错了,毕竟法不容情。说一千道一万,你是违法在先。
通过本次大督查,民众的参与热情已经鼓动起来,我们就是要将这种“势”保持下去。“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既然拆违的“势”已经形成,就应“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一样,势不可当。
何时啃下“硬骨头”
即使是阴天,空气中还是飘浮着肉眼可见的粉尘,耳边传来的是刺耳的机器切割声——近几年来,杭州市西湖区宣杭铁路三墩段沿线的居民,一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
这里密布的近5万平方米违建,大部分是从事石材加工等污染企业,是西湖区“三改一拆”工作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2005年以来,上海铁路局将宣杭铁路三墩段沿线用地租赁给个人,逐渐形成一批厂房、仓库等营利性违建。根据西湖区2013年年中的排查数据,该地有约27处违建,涉及主体16个。
据三墩镇镇长袁明华介绍,由于多层转包,有的主体内多达几十个租赁人,因此这里牵涉到的经营户有200多个,利益关系错综复杂。
“经营户与铁路部门签订的是合法民事协议,要根本解决问题,还得寻求铁路部门的配合,从源头上杜绝新合同的产生。”袁明华说。
据西湖区“三改一拆”办副主任丁元洪介绍,从去年8月到12月,西湖区与杭州市政府先后4次与杭州铁路办事处对接协调,但无法达成一致。目前,铁路部门仍与租户续签租地协议,导致整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
记者在一家石材厂看到,数十摞石板和大量碎石块杂乱堆放在门口,厂内七八名工人正忙着加工石材。该厂承租户在约谈过程中透露,他们厂的年租金为30万元,与铁路部门一年一签。虽然区拆违办多次上门要求他们停工,但由于签有合同,厂区都在继续生产经营。
“最理想的状态是,铁路部门不再与租户签订合同,将这里的人逐步清退,然后由我们拆除违建。”丁元洪说,“但目前还协调不到这个程度。”
今天下午,记者前往杭州铁路办事处。该处一位负责人表示,与地方上确实就拆违问题进行过协商。对于铁路沿线被认定为违建的,铁路局方面会配合“三改一拆”方进行处理,但工作牵涉头绪较多,要逐步进行。
本文转自:温州网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