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汽修店猫腻大起底 支招:如何提防五类陷阱

2014年03月14日 09:45:57来源:温州网-温州都市报查看评论
核心提示:有车族们可能经常会需要汽车维修,但据一些车主反映他们经常会遇到维修陷阱。专家支招提醒市民注意维修保养的五类陷阱。

  温州网讯 3·15特别报道《记者暗访:汽修店猫腻大起底》一文见报后,引起多方关注。昨天,一些读者、网友纷纷来电或发帖,诉说自己曾遭遇的汽车维修陷阱,同时给出建议和意见。温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消保分局方面表示,将联合相关部门约谈暗访中暴露出问题的企业,近期还将在全市范围内对汽车销售和维修行业进行检查。

  温州宏顺司法鉴定所主任、高级工程师郑易昨天支招,提醒市民注意维修保养的五类陷阱。

  读者反映

  读者蔡先生反映,他的车定期在4S店做保养,“虽然每次都有保养清单拿出来”,但自己还是消费得不明不白,因为汽修知识太专业,汽修店的“水太深”。

  一位网友称,去年下半年,她车子半途出现故障,只好就近开到一家维修店修理。维修人员检查一遍后,说车子一个零部件坏了需要更换,报价称原装的(配件)1000元,不是原装的500元。

  “为了保险起见,我选了贵的。想不到,后来我把车开到4S店,4S店的人说,原装配件也就500元。”后来,该网友打听到,很多维修店都这样,抓住车主“从好”心态,乱报价格,让不懂行情的车主钻进圈套。

  就汽车维修行业存在乱象,一些读者和网友给出建议和意见,包括:

  1、监管部门该加大力度,制定奖惩制度,实行积分制,例如扣掉多少分,企业年审不予通过。

  2、汽车维修行业需自省自律,建议行业协会制定黑名单制度,像餐饮业一样设立信用等级,在经营场所悬挂等级标识。

  部门反馈

  对暗访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涉及企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消保分局局长陈朝霞表示,他们将联合相关部门,近期内对问题企业进行约谈,接下来还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汽车销售和维修行业的检查。

  汽车销售与维修服务领域维权工作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2014年重点专项维权行动之一。此前,我市已经开通了为期一个月的汽车销售与维修服务维权专线——12315热线转3,专门受理市民在汽车销售、维修方面的消费投诉。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质监、保监、运管、车管、市消保委等部门及汽车流通和维修两个行业协会进行的温州市汽车销售及维修服务消费者满意度调查结果,也将很快公布。

  汽修五类陷阱

  在对车子进行维修保养时,车主容易遭遇哪些陷阱?又该注意哪些事项?昨天下午,温州宏顺司法鉴定所主任、高级工程师郑易为广大车主朋友支招。

  以次充好

  不良维修人员在更换汽车配件时,可能会将副厂件甚至“三无”产品替代正厂件进行更换。

  支招:故障车子在进行配件更换时,车主最好要求修理厂告知配件来源,在更换之前出示未开封的配件,并注意保留配件包装等。

  以换代修

  不良维修人员常以汽车相关配件损坏为由,对车子原本的小故障原因扩大化,以此收取高额的配件费用。

  支招:对一些配件是否损坏持有异议时,车主可以到多家修理厂检查故障原因,以确定故障是否真的是由配件损坏引起。维修后可索取旧件保留备查。

  混淆视听

  因为很多车主不太懂维修知识,不良维修人员就利用这点劝导车主更换好的配件、加更好的机油。

  支招:汽车的相关配件和机油牌号,原则上应按原厂保养手册或经有关部门认定的同类产品执行,并非牌号好、价格高的配件和机油就一定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应多考虑必要性。

  偷工减料

  维修清单上列出的维修项目,不良维修人员并没有进行维修,但照样收取维修费用。

  支招:车辆维修时车主尽量在场,对修理厂提出的维修内容一一查看确认。维修结束后索取车辆维修工单及配件清单,并要求修理厂对每个维修项目及费用进行详细解释。

  过度维修

  小修即可的故障非要整体都修,不是导致故障原因的问题也要附带维修。

  支招:车主可以多去几家修理厂进行检测,各自列出维修项目清单,进行对比后再选择合适的厂家维修。但要注意修理厂可能会要求收取一定检测费用。

本文转自:温州网

N作者: 记者朱奕 云峰 叶淦 |编辑: 金道汉|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