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牛山下腾带村

来源:温州网–温州都市报作者: 彭海萍 2014-06-13 09:20:19
核心提示:这里有商周时期的卧牛山文化遗址,有南宋爱国诗人林景熙墓及霁山碑林,有与霁山碑林相毗邻的中国棋王碑林,更留下了历史上繁华的亭子路、低矮的卵石围墙以及弯曲的羊肠小道。
查看评论

  温州网讯 “卧牛山下农家子,牛背讴歌带溪水。欲砍青阶竹作鞭,牵牛去耕天下田。”这是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写的《卧牛山谣》,一语道出这位农家子的凌云壮志,同时也描绘出了平阳县腾蛟镇腾带村有山有水的田园风光。腾带村这个远在浙南山区的小村落因苏步青而远近驰名,深入了解才发现,这里不仅仅是苏步青的故里,更是蕴含深厚历史底蕴及丰富人文景观的地方。这里有商周时期的卧牛山文化遗址,有南宋爱国诗人林景熙墓及霁山碑林,有与霁山碑林相毗邻的中国棋王碑林,更留下了历史上繁华的亭子路、低矮的卵石围墙以及弯曲的羊肠小道。夕阳西下、炊烟袅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种传统的生活方式在逐渐发生变化,但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历史积淀却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显深厚。

  缠腰玉带带溪水

  腾带村位于腾蛟镇东部,与腾蛟镇中心仅一溪之隔,距平阳县城35公里,距温州市区62.5公里,57省道位于村落南面,交通便利。腾带村地处浙南山区,属新华夏构造一级隆起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山地、丘陵,南面为平原。村落三面环水,水流属带溪水系,带溪是腾蛟镇的主要河流,发源于龙井、包垟、大隔、柴头等山,至鹤溪镇鹭鸶湾汇入鳌江干流。

  带溪古称“大溪边”,与腾蛟镇仅一溪之隔,两地间以“联安桥”相连。腾蛟是个历史悠久的古镇,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在晋代,腾蛟就已经形成相当规模的村落。五代至两宋,除东瓯遗民外,陆续有大批外籍人迁入,自成村落。宋时,郑氏自闽迁河尾(即腾蛟)、人丁繁衍,称为“郑家堡”。明末清初,又有大批移民徒入,人口大增,郑、周、苏、白、王、林等诸姓杂处,市面渐臻繁荣。此时的“郑家堡”已名不副实,原单姓之“郑家堡”亦逐年增为多姓之堡,当地一些乡绅文人认为原地名与地貌不相符,遂取《塍王阁序》中“山川毓秀,腾蛟起凤”的“腾蛟”二字,因“腾蛟”与当地方言“郑家”谐音,遂将“郑家堡”易名为“腾蛟堡”,同时将“大溪边”易名为“带溪边”,沿用至今。

  据《平阳苏氏通誌》载,因闽荒岁歉,怀泉公闻温多沃壤乃谋迁徙,明万历丙辰年(1616)从泉州南安迁往平阳带溪。又据《平阳吴氏通誌》载,吴氏闽始祖南进公,字建从,自福建泉州南安转徙安溪宫溪边,其子文彬、文若兄弟二人于明万历历戊年(1618)自安溪迁徙浙江平阳四十二都大溪边定居,腾带村也因外籍的迁徙繁衍而不断兴盛发展。吴氏及苏氏虽迁徙至此的时期相仿,但发展却截然不同,吴氏一族各有转徙,现村中已少有吴姓者,苏氏一族自此扎根,后裔昌盛,现村中居民以苏姓者居多,村中方言也以闽南语为主。

  据民国《平阳县志·建置志》载,腾带村此处清时属四十二都宰清乡。民国十四年(1925)前后属北港镇,后属北港区。民国三十年(1941)属腾蛟乡,隶水头区管辖。1950年,成立带溪乡,该村名始称“腾带村”。1992年,带溪乡撤区扩镇并乡后,并入腾蛟镇,此地划分为腾带村、腾溪村两村。

  带溪是块钟灵毓秀的风水宝地,整块地形酷似一条伸出的巨型蛟龙舌头。舌形正后方有一座起伏绵延数十里龙形巨山,“蝉翼开帐穿心”伸出三座凸起的小山峦于舌根部位,俗称蝙蝠山、青芝山、卧牛山。卧牛山前的“龙舌”平地,即此带溪村(腾带与腾溪村合称)。带溪自南向北环抱整村而过,弯曲的河道从“水反边”看,像一张弓,从“水抱边”看,像大官们蟒袍腰际的玉带,称之“玉带水”。风水学上说,在“水抱边”造房子,河道像玉带缠腰,村中必出高官。

  古桥古建亭子路

  腾带村是腾蛟镇文物遗存较为丰富的区域,其范围内保存了较多的文物古迹,以及保留了大量的历史建筑物。

  卧牛山遗址位于腾带村卧牛山南向山坡,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发现,面积约2000平方米,内涵丰富。在一翻新的坟墓断面发现一处近五十公分的文化堆积层,发掘出许多陶片,有泥质灰陶、泥质印纹红陶、泥质黑陶、印纹硬陶等,以印纹硬陶为主。纹饰类型丰富,有直条纹、曲折纹、云雷纹、方格纹以及细绳纹,还有一些平时少见的纹饰。石器有石锛、石镞头等,根据采集标本特征分析,此处遗址属新石器晚期至商周的古文化遗址,这也是继腾蛟凤山遗址后被发现的另一重大的古人类文化遗址,也体现了此地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2010年被平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十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亭子路位于腾带村的村头,东西走向,道路蜿蜒,路宽约五米,总长约230米,路两旁商铺林立,西半部为单层木结构,部分建筑沿带溪南岸而建,东半部多为两层木结构,排列整齐。亭子路以亭为名,因此地为交通要道,古道上建有一路亭,供往来行人休憩之用,但现今已难以找到亭子的踪迹,曾经的五间路亭已改建为民房。亭子路兴盛于明末清初,当时为鹤溪、凤巢与腾蛟往来的必经之路,这里曾经是当地繁华的商业街,街上商铺众多,设有纺织业、制茶业、山什店等等。现在这里虽已失去了往日的繁华,却依然延续着前门开店、后屋作坊、下店上寝的山区传统小农商铺格局,保存着手工作坊豆腐店、打铁铺、药材铺等店铺。

  联安桥位于腾带村亭子路路口,由苏步青的胞兄苏步皋先生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建造,系花岗岩石板桥,东西走向,横跨带溪上,总长160米,共有五十九孔,每孔跨度不同,用三块花岗岩条石呈侧脚并立,上置帽梁,下流方向每处桥墩用一块花岗岩加固支撑。桥面用五块花岗岩石板平铺而成,宽1.6米。大桥碑记立于桥一侧,为浙南名儒刘绍宽先生撰写。

  苏步青故居位于亭子路一侧,距联安桥约五十米,始建于清代晚期,建筑坐东北朝西南,由正厅、台门、水井、围墙组成,总建筑面积295平方米,占地面积3245平方米。正厅原五开间,后上世纪四十年代由苏步皋于东侧加建二间,现存七开间。台门位于正厅西侧,门额上悬有“苏步青故居”匾额,为华国锋题字。四面围墙,前庭广阔,后院深幽,院内种植有紫藤、榕抱琵琶树、翠竹等树木,环境优美,是一座典型的一门一户式浙南民居。

  林景熙墓位于腾带村卧牛山南麓,为砖室结构,始建于元代,清乾隆十二年(1747)平阳邑令徐恕重修并亲书墓碑,墓碑刻有“南宋忠义林霁山先生之墓”。1987年,修葺时在墓前新建“仰霁亭”,仿宋亭阁式石木结构,八柱三间,亭匾“仰霁亭”三字为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所题。1991年陵园西侧续建“霁山碑林”,刘海粟、沙孟海、方去疾、陆俨少等书画大家留迹其中。

  棋王碑林位于腾带村卧牛山南向山麓,霁山碑林的左侧,建于1985年,是为了纪念百岁棋王、爱国象棋家谢侠逊以及弘扬中国象棋文化而创建的文化设施。碑林占地1800平方米,共有碑刻六十余座,题写者均为清末或民国时期的名人,有梁启超、林森、白崇禧、冯玉祥、萨镇冰、熊式辉、于右任等六十余人,字体涵盖了草书、行书、楷书等。

  卧牛山下农家子

  腾带村悠久的历史和秀丽的山水孕育出古老的文化和淳朴的民风,耕读世家,尊师重教的良好学风使得腾带村文风鼎盛,人才荟萃。

  苏步青(1902-2003),出生于腾带村,原名苏尚龙,著名数学家。1919年中学毕业后赴日本留学,1931年获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受聘于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任数学系任教授、系主任,后任复旦大学教务长、副校长和校长。并在教学期间,与陈建功一起创立了“徽分几何学派”。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多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职。

  苏步皋(1896-1990),腾蛟镇腾带村人,名尚峤,字步皋,号云骞,化学家,为苏步青的胞兄。1917年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博士。曾任大中纸厂技术部负责人,上海、杭州造纸厂工程师,上海兵工厂制药厂技师兼代主任,负责制造无烟炮弹供应北伐战争,1934年调任浙江铁工厂工程师兼化验室主任。1937年日寇侵华,沿海地区能源被切断,奉命研制人造汽油,成功解决抗战军需,获省政府重奖,升任浙江省化工厂厂长。抗战胜利后,受聘赴台任职,对台湾工业的崛起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旸,号霁山,南宋爱国诗人。宋咸淳七年(1271)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隐居归里,教授生徒、探研经史、漫游江浙、从事著述。他热爱祖国,反抗民族压迫,深受百姓称赞,人称“霁山先生”。当得知元朝僧人杨琏真伽盗宋皇陵墓,并抛残骸于草莽时,他与友人冒死收拾遗骨,葬于兰亭,植冬青树为标志,作诗《冬青花》和《梦中作》以抒忠愤。其时乾隆御批曰:“霁山先生采药拾骸,风高千古,堪称东瓯第一人,其诗文风骨清秀,实乃宋末之稀也”。著有《白石稿》、《白石樵唱》,后人并为《霁山集》,清时入编《四库全书》,《中国文学史》称:“霁山先生之爱国热情并不亚于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又书曰:“南渡之后,堪与山阴放翁(陆游)媲美者,唯霁山也。”。

  谢侠逊(1887—1987)原名奕算,字宣,号卿元,腾蛟凤巢乡碉桥头人,中国象棋运动的开拓者。6岁从父学棋,10岁开始读象棋古谱《韬略元机》,棋艺享誉乡里,人称“棋中神童”。1916年任上海《时事新报》、《大公报》象棋专栏编辑。青年时代曾把清道光以来的国耻事件编排成象棋残局,以倾吐爱国之心。1928年首创大棋盘,积极向国外介绍中国象棋。1934年在广州获得中、英、美、德、奥五国“银龙杯”国际中国象棋大赛冠军。抗战时,两度赴南洋以弈棋形式宣传抗日救国,动员侨胞为祖国募捐,历时三年,被誉为“古今以来以象棋报国第一人”,周恩来曾称赞他为“爱国象棋家”。

  苏昧朔(1900-1966),字融和,号睡螺居士,祖籍腾带村,为平阳“三苏”之一。苏昧朔画作题材广泛,曾得刘海粟、姜同书等名师指导,先攻西画,后攻国画。当代名画家刘旦宅、林曦明等为其入室弟子。苏昧朔工画人物,融西洋技法于国画之中,擅长民间风俗画,师法上官周、黄慎,能诗工书,每画必自题,于文史哲有较深的造诣,诗、书、画三者俱佳,被誉为“温州派人物画鼻祖”。

本文转自:温州网

N编辑: 叶双莲|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