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底”治水破困势 “粮仓”得灌迎丰收
核心提示:
温州网讯 夏种时节,瑞安马屿天井垟连片的农田里,村民们驾着翻土机,突突地掘开土壤。不远处,缓默流淌着的天井垟河,清澈的河水通过阡陌沟渠,潺潺流入两岸44平方公里土地。
如此和谐而美好的场景来之不易,得益于长达4年的天井垟河整治工程。
天井垟,顾名思义,四面环山,中间低洼。这里是温州有名的粮仓,同时也是有名的洪涝灾害区。“这里地势就就像一个锅底一样,一下雨所有的水就汇集在这里。”当地水利站工程师许斌说,“三年两头灾,旱涝都成灾。”而这,成为沿河两岸61个村庄以农业为生计村民百姓们最头疼的事情。
上世纪90年代,由于农作方式的改变、大量化肥的使用和沿岸违章作坊增多,天井垟河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河床不断升高,河宽锐减。曾经亲近的母亲河,变成了人人经过时捂着嘴匆忙经过的黑臭河。旦有风雨,必定泛滥,98年一场强台风造成的颗粒无收的惨境,至今这里的村民们难以忘记。
河道情况不断持续恶化,“到了非整改不可的地步”。2009年4月,一场破“锅底”困局的战役在马屿镇打响。“第一步首先是对河道进行疏浚和拓宽。”许斌说。彼时,他和同事每天清晨就到施工现场,天黑了才收工,机器十几个小时连轴转,每天清淤万余立方。对于这些土生土长的马屿人来说,没有什么比一天天看着母亲河一点一点变得干净起来更令人高兴。
几年下来,连同支系总长60余公里的天井垟河道,已完成马岙河、吴堡河等22公里的河道疏浚,河道宽度从原来的20米拓展到现在的40多米,河床中央挖深至2米多,增加蓄水量100多万立方米。
这些数据,很快就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去年台风“菲特”来临之前,瑞安部分地区遭遇旱情,有些原本使用小水库的村都喝不上水,而整治过后的天井垟河照样清流依旧,不仅满足两边河道两旁农田的供水需求,还能“外援”。不久“菲特”光临,大雨瓢泼,按以往经验,台风后两岸总要满水3、4天,而那次24小时内就基本退去。
疏浚之外,护岸也是天井垟河治理的一大工程。为了恢复河道自我调节的生态功能,又能固堤护坡的功效,当地治理人员借鉴了杭州西溪湿地护岸成功经验,引进松木桩生态护岸。这种方式比一般砌块护岸造价低廉,又能形成风吹草低,水清见鱼的自然生态景观。目前,沿河生态护岸已建10.5公里,下游增垟段的护岸工程也已完成招投标,即将投入建设。
艳阳之下,村民辛劳的汗水,和天井垟河水共同湿润这片土地,灌溉和孕育着下一季的希望和丰收。
本文转自:温州网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