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伟人邓小平诞辰110年 曾对温州模式作出指示

来源:温州网–温州晚报作者: 2014-08-21 09:25:29
核心提示:
查看评论

  温州网讯 一双巨手,挥写了中国绚烂诗篇。明天8月22日,是一代伟人邓小平诞辰110周年。

  30多年来,包括温州在内的浙江大地上涌动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大潮,而它的源头,就来自一位老人的坚定决心。今天,记者选辑了原省委书记薛驹亲撰的《八十年代邓小平两次杭州之行》、原省委书记李泽民亲撰的《留在西子湖畔的不朽足迹》中有关小平同志与温州的部分内容,及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副巡视员李林达在2004年8月19日的《浙江日报》上,披露的小平同志对温州发展的关心、支持与鼓励、鼓劲,以飨读者——

  “浙江、江苏应该多翻一点,因为你们条件好一些”

  据浙江省档案局等最新统计,邓小平生前至少18次到过浙江,其中改革开放后5次,对浙江的各项工作作了许多重要指示。1983年2月9日,邓小平从苏州来到杭州,这是他在改革开放后首次赴浙,此行的1个重要目的是到比较富裕的江浙沪地区验证到20世纪末实现经济发展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实现小康社会的可行性。

  一到杭州,邓小平就与浙江主要负责同志谈话:“你们浙江有什么打算?到2000年能不能翻两番,达到小康?”时任省委书记铁瑛汇报,1982年浙江人均工农业总产值600美元,到2000年翻两番半、三番是可能的。

  “你们有信心翻两番半到三番?有什么措施作保证吗?”邓小平又问。

  铁瑛花了近2个小时全面汇报了浙江的情况,邓小平听完,非常满意。他说,浙江、江苏应该多翻一点,因为你们条件好一些,像青海、甘肃这些省比较后进一些,你们多翻一点,可以拉一拉,这样全国才能翻两番。

  原邓小平警卫秘书张宝忠回忆,在返京的火车上,邓小平心情很好。1984年10月1日,邓小平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党的十二大提出,到2000年我国的工农业年总产值要比1980年翻两番。最近几年的情况,表明这个宏伟目标是能够达到的。”

  “无论发展乡镇企业,培育商品市场,还是温州经济模式,不要争论,要敢想、敢闯、敢试”

  1988年春天,邓小平又一次来到浙江。5年已过,他要看一看,浙江现在怎么样了?

  当听到时任省委书记薛驹汇报说浙江工农业总产值从1982年的300多亿增长到900多亿元,他非常高兴:“五年时间,一个浙江变成三个浙江,好!好!”

  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李林达在2004年8月19日的《浙江日报》上,披露了这一历史性的一幕——

  在刘庄,时任省委书记薛驹向邓小平汇报说:“乡镇企业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民亦工亦农,白天到工厂做工,晚上到农业方面加班,收入自然就增加了。”

  邓小平说:“这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是中国农民的一个创造,是群众的创造。乡镇企业的发展,拓宽了农民的就业门路,过去我们农民的收入完全靠农业,那是不行的。的确,乡镇企业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开辟了一条新路。”

  “乡镇企业很重要,要进一步发展和提高。”邓小平强调说。

  “把市场当作一种手段,也可以搞社会主义经济嘛!”邓小平继续说,“无论发展乡镇企业,培育商品市场,还是温州经济模式,不要争论,要敢想、敢闯、敢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经过试验,好的就加以推广,不行就重新研究,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金温铁路要列入议事日程”

  小平同志不仅关心浙江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同时也关注着浙江经济建设进程中的每一个动向。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2月出版的《回忆邓小平》,原浙江省委书记李泽民的一篇文章《留在西子湖畔的不朽足迹》,文章说——

  198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浙江代表提出了建设金华市至温州市铁路的建议,小平同志当即批示:“金温铁路要列入议事日程”。从而使浙西南和浙南人民盼望了多年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也为这一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

  如今,金温铁路已经全线铺通,铁路沿线广大人民群众将永远不会忘记小平同志对建设金温铁路给予的支持。

  -两任省委书记的回忆

  薛驹:“温州模式”问题的解决也是依靠小平指示精神

  1987年3月至1988年12月任浙江省委书记的薛驹,在亲撰的《八十年代邓小平两次杭州之行》一文中说——

  浙江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温州模式”问题的解决,也是依靠邓小平的指示精神解决的。

  浙江人口多,土地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许多农民不仅搞多种经营,向林牧副渔发展,而且办起了一大批集体乡镇企业。这些企业的特点是“轻、小、集、加”,成本低,规模小,生产群众需要的、适销对路的生活消费品,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也快。而这些小企业很多都是农村中有一定文化、有经营能力的被称作“草木才子”的人办起来的。

  另外,在温州、台州等地也有一大批农村能人自筹资金,自找门路,在农村和城镇经营各种行业,成为专业加工户或合伙联合经营的小企业,也有集体和个体联合经营的,还有的试办股份合作制企业。他们的特点是敢闯敢试,敢于创新,自力更生,千方百计,闯荡市场,他们不但生产各式各样的小商品,还开办各种类型的专业市场,如义乌的小商品市场、永嘉的纽扣市场、柳市的电器市场等等,依靠十万购销大军,面向全国各地,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商品经济路子。“小商品、大市场”已经成为浙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明显的特点。但在发展过程中,当时也有种种不同的议论:叫好的人认为,这既解决了农民的增收问题,又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有的经济学家称之为“温州模式”,是群众实践中的发明创造;也有的人认为“温州模式”就是搞单干,发展私营经济,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有的人提出,应该向“苏南模式”学习,因为苏南是集体的,而温州是单干的。

  对这些议论和争论,当时省委还是按照邓小平“敢试、敢闯,在实践中检验,争取时间干,也允许人家看”的指示精神,积极支持和引导温州经济的发展,既不要自称“模式”,也不要泼冷水,着重于总结经验,兴利除弊,逐步完善。

  1986年,我先后陪同几位中央领导同志视察温州,都一致肯定温州在人多地少、交通不便的条件下,不靠国家投资,靠群众自力更生闯出一条发展商品经济新路,使农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这具有重要意义。

  1986年10月,省委正式向中央提出建议,建立温州试验区,并提出农村改革试验区的指导思想和试验内容,使温州较少地受到现行体制的限制,进行改革探索。在探索过程中,是邓小平“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的指示,帮助我们打破了框框,找到一条符合浙江实际、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路子。

  李泽民:南方谈话的精神拨开了迷雾

  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李林达在2004年7月21日的《钱江晚报》上,记录了1988年12月至1998年9月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李泽民的回忆文章《邓小平:南方谈话点亮灯塔》——

  邓小平南方谈话,让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浙江人领略到了春的暖意。

  李泽民说,1992年12月,邓小平来到浙江,这是继1992年春天南方之行后,他第一次离开北京,也是他第15次来浙江视察。李泽民说:“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没有现成的经验作借鉴。实践证明,只有邓小平理论才能解决当代中国的问题。”

  李泽民深沉地回忆说:从浙江改革开放的进程来看也是这样。浙江人民曾有过在全国独创性的改革创举,如温州发展模式,支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支持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等,对这些经济现象,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曾发生过争论,甚至受到非议和指责。我自己对有的问题也曾感到过困惑。但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精神拨开了迷雾,打破了思想禁锢,使人们认清了方向,增添了勇气。

  李泽民强调:浙江能有今天的好局面,好形势,我们要感谢邓小平。

本文转自:温州网

N编辑: 诸葛之伊|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