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援青干部:在柴达木追求人生高度

来源:青海新闻网作者: 2014-08-29 15:23:59
核心提示:
查看评论

  摘要:浙江,平均海拔不到三百米;柴达木,平均海拔约三千米。2010年,当党中央决定启动对口支援青海藏区工作,确定由浙江省对口支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之后,浙江与柴达木两个相隔甚远的地区,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青海新闻网讯浙江,平均海拔不到三百米;柴达木,平均海拔约三千米。

  从“三百米”到“三千米”,高寒、缺氧、曝晒……一待就是数年,辽阔的柴达木盆地,考验和历练着一名名援青干部的人生高度,见证着他们的艰辛和奉献。

  2010年,当党中央决定启动对口支援青海藏区工作,确定由浙江省对口支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之后,浙江与柴达木两个相隔甚远的地区,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自从2010年和海西州结对以来,浙江省已派出两批共48名援青干部。第二批援青干部来自浙江省各级机关单位。“来了就要好好干。一定要对得起浙江的父老乡亲,对得起海西人民。”来自杭州市西湖区的陈辉,1984年出生。他早就做好了准备,要在柴达木盆地干出一番成绩。

  每一位援青干部心中都抱着同样的想法。每一位援青干部的背后,总有一个无私奉献的家庭。他们告别妻儿老小,来到了柴达木这片热土。

  刚来一周,几乎每名援青干部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浙江援青指挥部应主任说,高原反应刚过,又有干部开始流鼻血,有人嘴唇裂开了口子。但每个人都以火热的热情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当中。海西州委常委、副州长、浙江援青指挥长陈伟说,在诞生柴达木精神的柴达木,援青干部既是工作也是学习,沿着老一辈柴达木人的足迹,自觉接受理想信念和群众路线教育。

  8月23日,记者来到德令哈市东山村,鲜红的枸杞挂满枝头。枸杞烘干厂内机器轰鸣。东山村村委会主任童学成说:“枸杞烘干厂是由浙江援建的,有了烘干厂,我们再也不为晾晒枸杞而发愁了。”

  一座座现代化的幼儿园,四位一体的综合青少年活动中心,封闭式的教学大楼,穿梭在农牧区的校车,初具规模的高级中学……自援青工作开展以来,浙江省共计安排省级财政援建资金5.061亿元,为海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在柴达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几年时间,已融入更多的浙江元素。

  2014年,浙江省对口支援海西州援青项目45个,其中续建项目25个,新建项目20个,共安排援青资金1.633亿元。上半年安排项目32个,其中续建项目17个,新建项目15个,安排援青资金7920万元,目前已下达资金6670万元,主要实施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产业发展、人才智力援建等24个项目。

  陈伟说,援建工作,既要“输血”又要“造血”,当前,援青指挥部把智力援助和人才帮扶合为智力援建,并作为援青工作的重要任务予以实施。

  他们在浙江大学、浙江省委党校、地市党校、省内重点医院、中小学校建立了一座座培训基地;他们瞄准了基层干部,组织从未离开大山的人们登上飞机,到外地城市感受现代文明发展的脉搏;他们组织教师、医务工作者,到重点学校、医院学习培训,并邀请专家来海西传经送宝。

  他们架起了两地经贸合作的桥梁。4月,170多名浙江企业家参加了在德令哈举办的“百名浙商海西行”暨柴达木浙江工业园项目推介会。对涉及盐湖化工、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特色生物、文化旅游等方面的204个项目做了重点推介,部分企业现场签约。

  他们瞄准了柴达木特色旅游业。今年5月,海西州委、州政府与浙江省援青指挥部共同主办了以“醉美昆仑·梦回钱塘”为主题的赴浙江文化走亲、旅游推介活动,先后在金华、衢州、丽水、温州、台州、嘉兴等6地巡演9场,展现了海西州蒙藏风情、昆仑美景,展示了海西州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景区。

  他们将目光瞄准了柴达木特色农牧业。拟建设特色中国“柴达木馆”,整合品牌资源,打开电商销路,将柴达木枸杞、牛羊肉等特色的农牧产品推向外地,切实提高海西州农牧民收入。

  当前与长远相结合、项目建设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单向援助与互利合作相结合,今天,对口援青的领域在不断拓宽,内涵在不断丰富,质量在不断提升。一幅令人向往的画卷正在海西大地悄然展开。

本文转自:温州网

N编辑: 温网编辑|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