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民心工程“干涸了民心”
核心提示:一个受到“省里认可、造福于民的优良工程”何以成为“干涸了民心”的摆设工程?这样的烂尾“干涸”的何止民心?
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简称小农水工程)意在打通灌溉“最后一公里”。记者近日在产粮大县——山东省商河县调查发现,投资数千万元的小农水项目,被当地政府宣称“三十年不落后、五十年正常用”,却未经使用就大面积报废。面对这项被指“干涸了民心”的摆设工程,该县水利部门主管官员竟称是“省里认可、造福于民的优良工程”。 (10月14日《经济参考报》)
小农水工程本是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在建设之初,当地农民也是满怀期待并密切配合的。谁曾料到,这一民心工程因为质量问题沦为摆设。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如此“干涸了民心”的摆设工程竟被评为优良工程。当地有关部门如此自说自话往脸上贴金的做法,让当地农民情何以堪!
乍一看,这一小农水工程“夭折”是施工单位偷工减料惹的祸,而实质上绝非如此直白简单,其自然引发出串串追问:“夭折工程”为何能轻易通过验收?为何能评上优良工程?是当地有关部门具有高超的障眼法,还是专家缺少一双慧眼?抑或另有隐情呢?其实,无论是负责项目监管的商河县相关部门,还是负责验收的山东省有关部门,只要有一个部门“火眼金睛”一回,不主动性“失明”一回,也就不至于陷入如今的尴尬局面。
近年来,部分地方政府热衷打着“民心工程”旗号,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致因质量不合格而不幸夭折的事件屡见不鲜。究其实质,绝大多数是因为有关官员只是借“民心工程”之名,图一己私利之实,如凸显政绩、中饱私囊等。拿小农水工程来说,它并不需要什么高精尖的建筑技术,需要的仅是有关单位的质量把关意识与亲民为民的服务态度。可正如网友一针见血所说的,建设之初,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压根儿无诚意把它当作民心工程去建设,其目的无非有二:一是欺上蒙下,骗项目骗资金;二是讲究形象,显政绩保官位。至于小农水项目是否会“干涸民心”,是否有悖于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是否损害了“三农”利益,是否有损当地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他们哪里还有心思与精力顾及呢?
将小农水工程建成“干涸民心”的水利工程,山东省商河县恐怕不是“孤本”。这就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应对各地的小农水工程进行一次“体检”,以便尽早发现“疾病”,防微杜渐。同时,要严把项目审批关、工程监理关及资金使用关,重点打击借“民心工程”之名,套取、挪用、侵占及诈骗国家项目资金的违法行为,确保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不折不扣地得到执行。
本文转自:温州网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