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装燃气供应体系建设多年难落地 引来各方热议

来源:温州网–温州日报作者: 刘曜 2014-10-17 09:40:46
核心提示:
查看评论

  温州网讯 连日来,《瓶装燃气乱象该治治了!》系列报道,对瓶装燃气市场乱象丛生、供应站建设迟迟难落地的现状进行连续报道。报道刊发后,引发社会各方关注。几天来,记者采访了相关燃气主管部门负责人、社会管理专家,共同探讨市区瓶装燃气市场乱象产生的根源和治理关键。

  正视困难

  李晓群(市城管与执法局副局长):

  市场存在乱象、难根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瓶装燃气是百姓生活的必需品,市场本身有利可图,是个大市场,从原来一直从事煤气行业的从业人员,到现在想进入市场的人,都非常多。市场大,滋生很多非法经营者。

  二是瓶装燃气供应站太少,规划90个,现在只有22个,远远难以满足市场要求。供应站缺位,导致非法经营者乘虚而入。

  三是这些非法经营者违法成本太低。执法部门打击黑窝点,除了没收气瓶等,本可对非法经营者处以1万元到3万元不等的罚款,但这些非法经营者根本不理会处罚,逃之夭夭。公安难介入,我们行政主管部门的打击威慑力就非常有限。处罚力度不够,让这些黑点屡禁不止。

  四是部门间尚未形成合力。煤气非法经营行为,除执法局外,还涉及质监、运管、安监、消防等众多部门,常态化的合力难形成,让打击力度大打折扣。

  五是众多瓶装燃气企业本身行业自律还亟待提高。管理体制不顺、人员管理不严、服务质量难提高等,在客观上增加了黑窝点的生存空间。

  李逸(市城管与执法局城管二处副处长):

  供应站建设难的问题,长期困扰温州瓶装燃气行业的发展。

  之所以难,一是相关法律法规对供应站设置的标准非常严格,比如要求最低的三级站,房子也必须要单层,与主、次道路间距必须在8米或5米,房屋产权要清晰等,温州符合要求的房子很少。外地一些突破标准的做法,我们毕竟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不能轻易突破。

  其次是新建供应站很难。尽管修编的温州城区燃气发展规划设置90个供应站,但供应站建设涉及规划、土地等多个部门和属地政府,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也出台一些政策,但真正落实起来非常困难。此外,从长远来说,管道天然气是发展趋势。温州市区天然气今年就要进入,天然气比较瓶装液化气更方便、安全、便宜,随着天然气的到来,市区管道燃气的覆盖率将会大幅增加,瓶装燃气的市场份额会急剧压缩。

  省内部分地方将瓶装燃气供应站建设纳入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有先天优势,他们的瓶装燃气企业基本都是国有企业,规划、布点、建设等操作相对更顺。而温州不同,以私营企业为主。

  对黑点打击难的问题,正规燃气企业提升服务也很关键。市民选择黑点,无非是因为方便、快捷、便宜。燃气企业应该在这些方面多下工夫。

  知难而上

  毛毅坚(温大瓯江学院法学系主任、市政府法律顾问):

  因为公共安全和规范市场秩序,关闭有隐患或不合规的煤气店,无可非议。但关闭后,符合条件的供应站建不起来,以至于长期填补不上这个民生刚需的空白。这种明哲保身的“鸵鸟政策”,因噎废食,主管部门固然可因此减少安全责任风险,但无形中助长地下煤气店泛滥,将未知风险转移给了百姓。在重大民生利益面前,一个服务型的政府,着力解决的不仅是加强安全监管,更要解决的是民生问题,两者不可偏废。

  瓶装燃气供应体系建设,规划有了,为什么迟迟难落地?

  温州土地资源的确紧张,同时对土地利用更偏重市场价值的取向。有些需要土地支撑的民生工程被搁置了,甚至是被人为地忽略了。规划要落地,就必须在土地功能规划的过程中,对民生功能的土地强制性地纳入控制性规划,才能有效地解决这类矛盾。

  煤气瓶是易燃易爆危险品,布点建设的确增加政府安全责任,但民生无小事,更要勇于担当,进行科学统筹,加强监管与引导,将各项责任落实到位,提高科学管理与执政水平。

  此外,瓶装燃气作为重大民生行业,规划与建设,不能将工作和责任都推给企业,比如选点、建设程序等环节,政府掌握更大量的信息,完全可以加强服务,主动公布相关信息,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与此同时,燃气企业也应该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在审批等环节,对政府部门推诿扯皮、故意刁难等问题,按照行政许可法、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依法监督和促进政府相关部门工作。

  徐旭东(温大行管与社工系主任):

  当市场失灵的时候,就必须靠政府来解决问题。靠企业自身力量,调节效果有限。

  更何况瓶装燃气,是一个公共产品、生活必需品,是重大的民生需求。让一个重大民生问题处于目前这样的现状,尴尬的是政府,伤害的是百姓。

  从现状看,乱象丛生难治,最关键的因素还是站点不足,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催生地下经济——非法经营者丛生,进而又加大了安全隐患——几年前政府整治关闭大部分煤气店是为了确保安全,而现在,不安全因素转移到地下,反而更不安全了。

  要治病根,还要对症下药。最有效的办法肯定是增加站点,满足供应,同时完善市场机制。正规企业占据市场了,地下经济自然失去了生存空间。

  供应站建设,标准高,难找点,难新建,这些不应该成为理由,因为我们面对的是重大民生问题。因燃气行业是市场行为而政府不愿做或不能做太多,更不应该成为理由。这是相关主管部门对服务和民生的认识问题。

  从报道和相关信息看,发展规划,市政府、主管部门相关文件很多,说明对这个问题还是很重视的。为什么难落地,关键还是看政府具体执行部门有没有决心去解决问题。我们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去约束政策落实。在督促落实的同时,科学统筹、详细规划尤其重要,对这样一个系统的、行业性的问题,不能一句话、一个文件了事,更需要组织系统的协调机制、制订完善的计划、落实责任部门和人员,布置具体细致的工作。

本文转自:温州网

N编辑: 诸葛之伊|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