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笑华:创新是她一生的追求
核心提示:
摄影/夏剑河
自1969年参加工作以来,她曾在基层工作过10年,担任过党委、政府、政协的一把手;2001年她担任了温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2007年至今她一直工作在温州市人大常委会,从副主任到代理主任,直至主任。她还是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不论身处何种岗位、身居何职,她都将温州人勇于创新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她不仅是单位的脊梁,更是家庭的主心骨。瘫痪8年的丈夫说:“没有她,早已没有我的生命。”她用柔弱的肩膀坚强地扛起了事业和家庭的双重重担。
她待人和蔼亲切,总是微笑着,一如她的名字。她就是温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笑华。
人大不是二线 是民主法制建设的一线
在一般人的眼里,人大机关是仕途之旅的最后一站,有如退居“二线”。人大工作只需按部就班,难以像政府部门或者企业那样进行创新。但陈笑华却不这样认为。温州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温州人的血液中天然蕴含着创新的因子。温州人大工作如何与时俱进,与时代的脉搏、温州的发展同频共振?如何发挥好人大的作用,彰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巨大优越性?这些成为担任温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之后,陈笑华思考最多的问题。
在她看来,温州市人大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市负有重要使命,处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第一线。为此,陈笑华不仅毅然挑起了“第一线”的重担,而且还“逼”得常委会和整个机关的同志们都冲到“第一线”,集思广益,大胆创新。在她的领导下,温州市人大常委会推出一系列的新举措:在温州人大网及《温州日报》上全文公开审计工作报告,在集中评议政府部门办理代表建议基础上开展建议个案评议,推动专题询问走向常态并延伸至专委会,将具体挂牌督办项目融入审议意见,科学制定满意度测评办法,通过网络直播专题询问会,等等。
陈笑华特别惜才,任人唯贤。她不仅注重培养人大机关的同志,还注重提高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她紧贴一线,密切联系代表和群众,下基层、跑调研、听汇报,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举措。代表见到她就像见到一位和蔼可亲的大姐,毫无顾忌地畅谈自己的想法。
陈笑华的语言极具魅力。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在人大建议办理的评议会上,代表们激情昂扬地向政府官员“发炮”,一些部门的领导有点如坐针毡。这时,陈笑华语重心长地说,代表是“爱之深、责之切”,简单的六个字不仅缓和了会场的气氛,更让代表和政府官员都理解了其中的含义。然而,对个别政府官员敷衍代表建议时,她也会毫不留情地指出。她曾经说过,威信有时就是在得罪人中建立起来的。
她就是这样一位睿智的女干部,温柔中寓刚毅,坚韧中含信念。
改革预算监督 首创部门预算分项表决
陈笑华知道创新需要智慧,创新更需要勇气。有效发挥财政在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中的重要作用,替老百姓管好政府“钱袋子”是人大的重要职责。温州市人代会会期短,议程多,市政府提交审查的预算报告及其几大本“辅读资料”,往往“外行看不懂,内行看不完”,代表们难以对预算草案提出实质性的意见,客观上造成流于形式的程序性监督。
针对这一情况,2011年下半年开始,陈笑华牵头组织对公共预算体系进行调研,分析了温州财政预算的一些情况,拿出调研报告。2012年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市人大制定出台了《温州市市级部门预算审查监督办法》,并建立了部门预算听证、分项审议表决、预算追加与部门决算审查批准等机制。通过设立预算工作委员会,成立预算审查专家委员会,加强了预算审查力量。
按照规定,每年10月份,市人大常委会开始组织各专委和专家两个层面的审查。在审查过程中,组织部门预算公开听证,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市民代表意见,引入民主参与和公众监督,要求市财政局和相关部门修正预算草案。2013年共调整项目715个,调增项目经费5280万元,调减项目经费6851万元,清理结余资金1.67亿元,很好地体现了政府工作的目标要求和重点,提高了政府理财的科学化水平。与此同时,市人大常委会还选择了市人力社保局、国资委等6个单位作为试点,进行分项审议表决。这一系列举措为市人代会的预算审查打下了良好基础,使财政预算监督真正从程序性向实质性迈进。
不断创新形式 增强监督实效
在如何体现和增强人大工作的实效上,陈笑华认为,关键要围绕审议意见落实和代表建议督办实效来抓创新。她主要致力推动以下几种监督方式方法:推动专题询问步入常态。温州市人大常委会是从2010年开始组织专题询问的,在浙江来说是比较早运用这一监督方式的地级市。自那以后,每年都选取监督议题组织专题询问,有时甚至一年两次。
从这3年多时间的运作来看,其在实践中主要把握好了三个“充分”:首先是询问前充分准备。做深入的调查,对相关问题作透彻的分析研究,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是询问前充分沟通。人大常委会询问不是与政府过不去,也不是为了考倒政府,它的目的是协调一致,更有针对性地推动工作。所以,专题询问十分注重与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前期沟通。再次是询问会上充分互动。几次询问会后,政府也明白,这种询问没有客套寒暄,而是开诚布公,直奔主题。互动过程中有对问题的积极回应,有对工作的中肯建议,有理解上的认同与共鸣,又不缺乏观点的碰撞和交锋,气氛热烈、民主。同时,通过网络视频直播,社会各界和市民对询问会给予高度关注,反响非常好。2012年,他们还将专题询问这一监督方式延伸到专委会层面,不予时间上的限制,在运用上更加灵活。在温州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中,专题询问这种监督方式已经从最初的探索尝试,逐渐引向深化、步入常态。
把挂牌督办项目融入审议意见,可以提高审议意见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过去不少审议意见比较笼统、宽泛,貌似很全面,其实不好落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实效也不好。陈笑华提出,要对审议意见督办方式进行创新,改进审议意见的内容和形式。比如,在2012年食品安全调研中,他们梳理出6大类35个问题,并在审议意见中确定年度挂牌督办8件事项,这些问题点得具体且明确,对人大而言好监督,对政府而言方便操作。2013年在审议相关监督议题时,陈笑华要求相关委室要与“一府两院”作认真沟通,要列出几个具体的挂牌督办事项,充分体现工作实效。
代表建议凝聚了广大代表的智慧和心血,也承载着人民群众的愿望与呼声。为进一步增强代表建议的督办实效,温州市人大常委会还通过召开“不满意”建议件的督办会议进行再督再办,有力地推动了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推进民主政治 吸收市民和媒体加入监督团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国人最为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温州市人大几届领导都为此做了不少的努力。2012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对食品安全的管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把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列为省市县三级人大联动的重要监督工作,全省形成了上下重视、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大环境。陈笑华认为,人大一定要趁势而为,主动亮剑,创新监督方式,凝聚监督力量,全力破解食品安全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有效捍卫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迅速行动起来,通过暗访找到问题的根源。由人大代表组成的暗访小组列出了群众不满意的38个项目,制表交给市政府,并将最不满意的诸如无证无照、地沟油等问题在专题询问会上“亮出”。与会代表慷慨陈词,政府领导诚恳承诺,询问会经网络现场直播,引起了群众极大的反响,民众自主参与了监督活动,倒逼政府部门形成合力推进问题整改。配合改进和加强审议意见落实情况满意度测评方式,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仅如此,温州市人大常委会还把这项工作列为本届人大跨年度跟踪监督的重点。
为了使食品安全的监督更有实效,2013年8月,温州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了食品安全专家组,组建了“市人大食品安全监督团”,由市人大代表、市民监督团成员、媒体记者组成。监督团以暗访为主、明察为辅的形式,对食品安全工作进行监督。如今,监督团不仅成为实现人大监督与市民监督、媒体监督相结合的重要载体,这项创新的举措也进一步增强了温州市人大监督的影响力与有效性。(文/夏莉娜郑奇芳)
(本文转载自全国人大网 原文地址:http://www.npc.gov.cn/npc/zgrdzz/2014-03/17/content_1855978.htm)
本文转自:温州网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