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斤澜短篇小说奖在温揭晓 短篇小说沉寂后在兴起
核心提示:中国短篇小说的现状怎样?前景如何?国内外的短篇小说发展状况有什么不同?“林斤澜短篇小说奖”有着怎样的作用?
温州网讯 从契诃夫、鲁迅到门罗,短篇小说以独有魅力成就了一批文学大师。但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长篇小说横扫文坛,牢牢占据“文坛盟主”的地位,短篇小说的衰落与边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这种“短”与“长”的冷热不均直接危及到小说的文类生态平衡,制约了短篇小说的发展。
然而,不管短篇如何“遇冷”,仍有一批热心于短篇的作家在不停地创作,王蒙、范小青、金仁顺、薛忆沩、晓苏……仍有一批关注短篇命运的评论家在不断地为之献策,阎晶明、施战军、邱华栋……
前晚,第二届“林斤澜短篇小说奖”在温州揭晓。昨天上午,第二届“林斤澜短篇小说奖”主题论坛在温州大学举行。这两年一届的中国文学盛事,让人们再度关注:中国短篇小说的现状怎样?前景如何?国内外的短篇小说发展状况有什么不同?“林斤澜短篇小说奖”有着怎样的作用?
著名作家、江苏省作协主席范小青:
“短篇小说是心灵所归之处,不写的话,
你的心往哪里放呢?”
今年,《人民文学》第9期头条刊登了范小青的短篇小说新作《南来北往谁是客》。这几年来,一般刊物不以短篇作头条,在长篇小说、纪实文学独占鳌头的情况下,一夜间,文学界似乎又看到了短篇小说勃勃升起的希望。
“我当时看到刊物后又惊又喜,特别感谢《人民文学》,让短篇小说写作者寻到了心灵的慰藉。”即便是“又惊又喜”,充满女性知性气质的范小青仍保持着恬淡的口吻,正如她在第二届“林斤澜短篇小说奖”颁奖现场的签到处,签完名后把笔和纸按原来的样子整齐地摆放好一样,从容而优雅。
“这几十年来,短篇小说的‘遇冷’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范小青认为,文学的消费性与市场化趋向在其中是相对主要的。短篇不太容易在这个信息过量的时代给人以刺激,它小小的体量也不足以建立起市场的号召力。
“可能有人觉得短篇地位不够显赫,其实短篇小说本身或许也不具备特别风光和特别轰动的因子。”尽管生存的环境和空间有些逼仄,有很多作家都去写长篇了,可对于喜欢短篇小说的范小青而言,写短篇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这是一种条件反射,没人逼着你写,但不写心里很慌。”范小青笑言,自己比较敏感,对任何社会现象都会去想能不能写成小说,久而久之有点“强迫症”的倾向。她的短篇比较关注当代人生活,反映社会发展后给人类带来的正面和负面的东西。通常创作一个短篇时间不长,但是,酝酿的时间比较长。
“短篇是安身立命之本,这是心灵所归之处,不写的话,你的心往哪里放呢?”范小青说,无论短篇处于优势还是劣势,始终有人写短篇,这才是真正能让人心存安慰的。“短篇,需要有一批把短篇当作正业而不是副业的作家。”她希望在短篇小说的世界里,既要有成熟的年长的作家,也要有年轻的茁壮成长的作家,要有可攻可守的布局,也要有前锋和后卫的配合。
著名小说家、旅加华裔作家薛忆沩:
“与国内相比,国外关于短篇小说的
美学标准稳定得多,有自己的读者群”
当薛忆沩着一袭白衫走进颁奖现场的时候,身边有人低语:“这人一看就是搞文学的,看起来很真实。”诚然,这三十年来,薛忆沩一直在文学的世界里埋头创作,此前对林斤澜小说奖也一无所知。“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我是以孤陋寡闻著名的。林斤澜短篇小说奖是我在国内的第一个文学奖。”
他听说自己获得第二届“林斤澜短篇小说奖”提名消息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评委会负责人写信,问这是不是真的?“因为是第一次获奖,所以我感觉非常开心。”
薛忆沩直言,作为一名旅加华裔作家,在他的印象中,中国短篇小说的情况并不乐观。究其原因有三点。一是大多数有影响的作家都在埋头写长篇小说,对短篇小说这种体裁已经没有什么兴趣和感觉;二是许多有强烈写作欲望和出色写作才能的年轻作者,却没有多少机会在有影响的文学杂志上发表自己的作品;三是中国的写作者们对短篇小说这种体裁的美学标准缺乏共识,这与中国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在中学和大学里,都没有很规范的短篇小说教育。我们的美学标准往往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小圈子’而异……”薛忆沩认为,事实上尽管短篇小说的创作可以各显神通,应该百花齐放,但是,关于它的结构和语言等的美学标准应该是“普世”的。
“相比起来,国外关于短篇小说的美学标准就稳定得多。”薛忆沩介绍说,尽管国外没有统编教材,但那些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作品往往会被不同的老师选中让学生阅读。这样,短篇小说这一个读者群体,便从此培养起来了。另外,国外还有像《纽约客》杂志那样的短篇小说“最高权威”,以及像爱丽丝·门罗和与她齐名的马薇丝·噶兰特等在加拿大家喻户晓的短篇小说大师,这对读者群体的形成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比如说爱丽丝·门罗。”薛忆沩说,去年爱丽丝·门罗以“短篇小说大师”的称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位对中国读者而言稍显陌生的作家获得了不少爱书人的追捧,“或许,门罗的获奖让一些读者幡然醒悟,已经好久没有阅读短篇小说了。”
著名评论家、《人民文学》副主编邱华栋:
“这个奖若能一直坚持下去,
它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林斤澜短篇小说奖’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当代短篇小说最受人瞩目的奖项。这个奖若能坚持下去,它的影响会越来越大。”身为《人民文学》副主编,邱华栋参与了两届林斤澜短篇小说奖的评选。
“林斤澜先生有短篇圣手之称,他的短篇小说境界高而旷达,造诣极深。”邱华栋认为,林斤澜先生出生在温州,成名于北京,是享誉南北的名家。他以自己的短篇写作实践和文学主张,为中国文坛尤其是短篇小说创作开创了一片新天地,具有引领和开拓的作用。设立以林斤澜先生名字命名的短篇小说奖,既是对林先生的怀念和致敬;同时,又表现了对短篇小说这个文体的重视,对短篇小说作者的鼓舞和支持。
“短篇小说是手艺活,稿费也不高。”邱华栋希望这个奖能鼓励更多的短篇小说家,着眼于创作出更纯粹的短篇小说本身。
他介绍说,在该奖项设立的“杰出短篇小说作家奖”和“优秀短篇小说作家奖”的人选方面,评委会基本会选择长江以北和以南的在短篇小说领域创作成绩斐然的作家,并均衡人员比例,将林斤澜先生“从南到北”的特点凸显出来。
纵观这两届“林斤澜短篇小说奖”,邱华栋用了“阵容愈发宏大,分量愈发厚重”来概括。“这一届涵盖了老、中、青三代人,年龄相差40多岁,更能引起社会的关注。”
谈及短篇小说的发展趋势,邱华栋表示非常看好。“短篇小说这几年热起来了。或许是受爱丽丝·门罗等凭借短篇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影响,或许是因为作家发表短篇小说的阵地变多等缘故,总而言之,这几年是逐渐兴起了。”邱华栋说,王蒙80多岁仍坚持创作短篇,范小青30年创作了400多篇短篇,蒋一谈每年出书而且只写短篇……这些活跃于当代短篇小说文坛并且对短篇情有独钟坚持创作的作家们,让人看到了短篇小说的希望。“此外,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也会使得广大读者喜欢看短篇。从阅读心理上讲,短篇小说有兴盛的理由。而且,如今短篇小说基本都形成了系列,主题集中不零碎,容易出版。因此,有人写也有人看。目前这个大的文化背景,特别有利于短篇小说的发展。”
本文转自:温州网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