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最爱哪些人 大龄剩女、丁克族皆需小心
核心提示:乳腺癌似乎更“钟情”于“大龄剩女”和“丁克一族”,因为晚育、晚哺乳的女性雌激素必须长期发挥作用。
乳腺癌青睐哪些人?据媒体报道,近些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年轻化成为了趋势,不少二三十岁乳腺癌患者见诸报端,年轻女性成为了乳腺癌的最新目标?专家表示,数据显示,二三十岁的乳腺癌患者发病率和以前相比并未增多,倒是40岁以后的各个年龄段,乳腺癌病人数大幅增加。然而,必须注意的是35岁以下的女性患乳腺癌更危险,因为她们的肿瘤恶性很高,另外因为激素水平较高,肿瘤发展更为迅速。
母乳喂养降低患病几率
“女性在怀孕或哺乳期间,孕激素和催乳素会暂时取代雌激素占据主导,给雌激素‘休息’的机会。一些女性不生育或者生育后不哺乳,是诱发乳腺癌的重要原因。”在专家看来,对孩子母乳喂养的时间长短是影响妇女患病几率的重要因素,甚至超过了遗传因素。
“月经初潮早、绝经晚是乳腺癌最主要的两个危险因素。”专家表示,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岁与大于17岁相比,乳腺癌发生的相对危险增加2.2倍。闭经年龄大于55岁比小于45岁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1倍。除此以外,单身女性发生乳腺癌的危险为已婚者的2倍。丁克族以及头胎生育在30岁以上等不利因素也会影响乳房健康。
“月经初潮早于12岁,或首次生育年龄超过35岁的女性,以及母系家族有过乳腺癌患者的女性,都是乳腺癌的高危人群。”专家表示,乳腺癌还特别“青睐”知识水平高的“社会精英”,“这些女性往往精神压力较大,脂肪蛋白摄入水平也往往更高。”
值得警惕的是,我国一项乳腺癌多中心10年回顾性研究显示,患者就诊年龄平均为48.7岁,比西方白种人发病提前了10年。其中,超过1/3的乳癌患者在40—49岁之间得到确诊。乳腺癌的发病,似乎有着“城市化”、“高端人群”的特点,在东部、南部等相对发达城市,乳腺癌患病率明显高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农村;脑力劳动者的患病比例明显高于体力劳动者。
专家建议,女性应尽可能在35岁之前生育,同时保证一定的哺乳时间,“哺乳一年左右比较合适。”一些动物实验发现,没有生育哺乳过的乳腺,其实是不成熟的,很容易受化学物理等因素的干扰致癌。
大量摄入海鲜及肉类增加乳腺癌的发病率
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上升很快,与上世纪70年代相比,如今我国的乳腺癌发病率已经上升了五六倍。“上世纪70年代,我国女性摄入的肉类相对还较少,那时候的乳腺癌发病率也很低。”专家表示,沿海地区的生活习惯,如大量摄入海鲜及肉类,对乳腺癌的发病率可能造成一定影响,“尤其是鸡肉,应该适当减少摄入。”
虽然对于过多摄入动物蛋白可能增加乳腺癌的风险,医学界已经有了较统一的认识,但对于植物蛋白,尤其是大豆,究竟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还是能预防乳腺癌,目前医学界争论还很多。专家表示,上海的大型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黄豆里的大豆异黄酮可以预防乳腺癌,也可以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消灭乳腺癌需两头“堵”
目前中国乳腺癌诊治仍然存在“一快一低一差”,即发病率增长快,早期发现低,普查意识差,大部分患者是有了症状后才去医院求治的。因此,真正克服乳腺癌,早期诊断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预防乳腺癌两者必不可少
普查是乳腺癌早期诊断的基础。详尽的病史采集及乳腺癌危险因素的评估等,有助于判断患者罹患乳腺癌的危险性;体格检查有助于发现早期乳腺癌的一些细微体征变化,如乳头、皮肤的改变,腺体局限增厚,乳头溢液等。但早期乳腺癌通常缺乏明显的临床体征,要获得明确的早期诊断,主要是通过影像学检查。
乳腺钼靶X线摄影,是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乳腺影像学诊断检查之一。这种检查可以发现直径为1厘米以下的肿块或微小钙化灶,并在临床症状出现前,就检测出乳腺隐匿的病灶。但乳腺钼靶X线摄影也有缺点,就是对较高、较深位置以及乳腺尾部的病变容易漏诊。
乳腺超声检查弥补了钼靶X线摄影的不足,对乳腺的边缘及贴近胸壁的肿瘤漏诊较少。彩色高频超声探头和多普勒技术的临床应用,还明显提高了图像的分辨率和清晰度,有利于发现0.5厘米左右的微小肿块。此外,乳腺超声检查无射线损害,可在任何年龄、生理状态下重复应用,尤其适合于育龄妇女
再预防上,坚持运动。每周运动5次,每次30—45分钟,防止过度肥胖,降低雌激素和胰岛素在体内的含量。避免过量饮酒。有研究表明,每天喝两杯酒,患乳癌的几率将提高21%。不如用吃葡萄代替酒瘾,葡萄中所含的白藜芦醇能够降低体内的雌激素含量,从而起到预防乳腺癌的作用。还有多吃蔬菜,低脂饮食能够大大降低患乳癌的几率。多摄入一些十字花科的蔬菜,如花椰菜、甘蓝等,其中所含的莱菔硫烷能够抑制体内癌细胞复制。
本文转自:温州网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