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温州电力珠山运维站“脱胎换骨”成长记

温州电力珠山运维站“脱胎换骨”成长记

温州网 2014-11-24 15:55:54

  温州网讯(通讯员 周晶晓 张照坤)“抗击台风菲特先进班组”,安全生产贡献奖占比超60%,绩效考核屡获第一,各类竞赛独占鳌头。国网温州供电公司珠山运维站,这个平均年龄只有31.5的年轻班组,俨然已经成为“优秀”的代名词,成为公司运维班组中的先进标杆。

  然而,早在一年多以前,位于苍南县宜山镇珠西村的珠山站因为地域偏僻,在众人眼中,还是远离市区的犄角旮旯,是毫不起眼的平凡“角色”。老员工不愿被调至此,新员工急于调回市区。那么,是什么让这个原先的“后进”班组,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吴站长的“争”与“不争”

  2013年7月,吴尊飞临危受命,来到珠山站任站务。面对这个身材矮小、满脸堆笑的年轻站长,众人开始有些不服。

  第一次全站会议上,吴尊飞说:“我来不是为‘镀金’,更不是来弄业绩的,我是来工作的。虽然我们的工作不在聚光灯下,但肩上的责任一点不轻。我们早一分钟送电,千万用户就早一分钟用上电。”简单一席话,让在座众人觉得,这个站长与众不同。

  然而,珠山站的员工们渐渐发现,这个站长很爱“争”。最初一个月,只要有操作,吴尊飞都抢着要跟去。他会观察操作者的工作习惯,如果他在操作上存在的问题,他绝不纵容和姑息。

  相处久了,大家又觉得,吴站长并“不争”。年度业绩考核时,吴尊飞给自己评的是“良好”,而把“优秀”名额给了表现突出的年轻人。面对荣誉和奖项,吴尊飞总是退到最后,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年轻人比我更需要这些认可和肯定。”

  慢慢地,珠山站开始发生变化,似乎有股无形的力量,正将这个集体拧成一股绳。

  众志成城抗击台风

  10月7日凌晨1点半,强台风“菲特”在福建福鼎市登陆。苍南县和福鼎市仅相距50公里,是整个温州市乃至浙江省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珠山运维站下辖的2个220千伏、11个110千伏变电站受到重创。

  没有强制命令,也没有刻意求援,珠山站不上班的同事纷纷奔赴苍南。当时交通受阻,客车停运。王少华急着赶回站里,路上车辆寥寥无几,好不容易打到一辆出租车,也顾不上遥远的路途和不菲的车费。高海啸开车饶路,接上其他没车的同事,在风雨夹击下艰难地开在高速上。巡视场地,检查设备,清理环境;接令开票,倒闸操作,恢复运行;整理问题,统计情况,上报数据。从台风来袭的那刻起,恢复工作同步展开。

  当时,站里停水停电,吃饭成了问题。保安主动拿了脸盆接雨水,用纱巾一遍遍过滤,烧开后用雨水给他们泡泡面。“站里的运行人员就不用说了,就连司机缪招钻师傅,都自己掏钱去水果店买来两箱苹果给我们吃。其实他也连着加了两天班了。”王少华回忆道。

  经过七天七夜的奋战,所有的故障线路全部得以恢复。

  年轻人才崭露头角

  2014年温州供电公司最红的,无疑是上了央视后“一夜成名”的机器人。但是在这几个憨态可掬,出尽风头的小家伙背后,是项目组日以继夜,不断攻坚克难的付出。从简单的户外巡检,到实现户内巡检的扩展使用,从只能单站使用到研制转运平台实现多站可调配使用,珠山站的陈星和杨从赞付出了很多。

  机器人项目落户珠山站后,陈星和杨从赞主动提出,要随同厂家技术人员学习机器人调试技术,参与机器人的各项实施布点和辅助设施改造项目。有时候,上完24小时的班,其他同事都回家休息了,但他们要赶去龙港变继续他们的“额外”的机器人工作,忙的时候连续一两个星期都得住在站里。

  有个同事无意间说起,陈星和杨从赞都被机器人工作“拖垮”了,在操作车上都口不离机器人,吃饭休息想的还是是机器人的应用论文和展示。然而,当9月21日,中央四套《中国新闻》栏目对公司机器人抗台进行了长达1分28秒的报道后,周围质疑的声音终于变成对他们专研精神的认可。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