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展望和阐释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改革生态仍面临挑战

来源:深圳特区报作者: 2014-12-17 16:35:45
核心提示:
查看评论
中国GDP总量位居全球第二。图为货轮在山东日照港矿石码头卸载进口铁矿石。新华社发

  在昨天举行的2015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上,美国前财长、哈佛大学前校长萨默斯就美国和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发表见解,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等近百位全球顶级经济学家和企业家就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进行了展望和阐释。与会专家认为,在世界经济深度调整的周期下,中国改革需要不断推进,全方位打造健康的改革生态系统,尽管目前改革已经呈现出新气象,但存在的压力和挑战仍不容小视。在同期进行的“年度最具影响力经济学家”评选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当选。

  -记者王晓晴

  中国仍将享受改革带来的收益

  萨默斯用“史无前例”来形容过去35年中国经济的表现,他说,中国实现了年均9%的增长,每8年生活水平翻一番,在过去35年里,人们生活水平增长了16倍,“方式发展之迅速、涉及面之广,这在整个工业史甚至世界历史中是绝无仅有的。”

  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仍有更大的可能。萨默斯分析,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5倍,如果从人均GDP角度来看,中国的人均收入是美国的22%,换个角度,即中国现在的人均收入相当于美国30年代的人均收入,中国现在并不算一个富裕的国家,还有发展空间。他指出,持续的经济发展是个巨大的挑战,面临改革的压力,“全世界的经验都已经说明,经济的改革就像投资一样,它是有成本的,你要付出代价才能获得收益。经济首先要经历衰退,然后才能够强大,那些坚持下来进行经济改革的国家才能够实现非常大的经济改革所带来的收益。”

  值得欣慰的是,中国正在改革的路上。萨默斯称,中国已经开始更加关注网易这些充满活力的互联网企业,更加依靠服务业,而不是依赖非常大的基础设施项目和制造业,更少地依赖于出口,这将是非常重大的改变。他说,在此过程中,经济有可能经历一些起起伏伏,但趋势会一直存在的,“我相信现在中国所进行的经济改革可以带来巨大的潜力和展现的活力,中国能继续保持发展的态势和强劲的态势。对于美国和中国来说,我们要在全球的体系框架下开展合作。”

  萨默斯乐观看好中美合作的未来,他预判,未来一段时间,欧洲和日本经济将会疲软,面临的困难较多,在金砖国家中,巴西经济处于停滞,俄罗斯更糟糕,基本上处于倒退状态,印度过去几年发展不错。“美国的经济在2009年经济危机后开始反弹,未来增长率可能会到3%,这是比较鼓舞人心的,如果中国与美国的合作能够持续,中美会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纪。”

  中国对与美国的合作是敞开怀抱的。在昨天的年会上,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称,今天的中美关系不仅仅是每年的5200亿的贸易量,也不仅仅是中美双方超过1000亿美元的双边直接投资,也不仅仅是中国持有的超过一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中美双方经济关系的核心,是两国人民利益的交融,它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合作共赢的体现,它是中美两国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他说:“我们注意到美国的智库提出了‘建立中美自贸区’的设想,我们对所有有助于全球经济融合,推进全球经济一体化,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倡议持开放的态度。”

  新常态更强调质量

  论坛上,新常态是最热的关键词,多位经济学家围绕新常态进行讨论。

  厉以宁在主题演讲中开宗明义,明确指出新常态就是要按经济规律办事,转入新常态,就是要根据中国的实际需要,改为中高速的增长,重在经济增长的质量,重在结构的调整。他强调,结构比GDP的总量更重要,“中国现在的GDP总量是全世界第二,但从结构方面讲,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能源、各种制造品,都应该把重点转到结构调整上来,让高新技术产品占更大的比例。”

  国研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认为,新常态一个最重要的、最引人关注的特征就是速度放缓了,“以GDP增长速度论英雄的时代过去了,过去我们高增长的时候其实是有个质量问题,但被掩盖了,现在速度下来了,质量问题就水落石出。”他分析,过去两三年和今后两三年,中国经济将会发生一个历史性的转折变化。“服务消费的比重已经超过了投资,这个趋势已经确定了,去年第三产业的比重已经超过了第二产业,过去出口经常是20%以上的增长,现在已经非常稳定地回落到10%以下,5%到10%可能是将来的常态;要素投入、劳动力的总数在前年已经开始下降,由此可见,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

  刘世锦指出,质量发展也需要具体指标的衡量,“我提了一个‘六可’指标:就业可充分、企业可盈利、财政可增收、风险可控制、民生可改善、资源环境可持续,和它对应的速度就是好的、合适的速度。”

  朱光耀则认为,新常态的核心点在于三个基本要素点:一是可持续发展,包括环境的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二是推进结构性改革,通过经济结构的深化改革,使经济的内在活力、经济增长的潜力进一步得以焕发,从而使中国经济在健康、持续的轨道上向前发展。三是坚定不移地改变过去由要素驱动为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

  守住7%的发展底线无悬念

  新常态下,经济增速不再是最核心的指标。萨默斯在讨论中提出,考虑到改革的压力,未来中国经济一定会有非常突然、猛烈的减速度,增幅可能会放缓至3%左右。对此,中国一众经济学家齐声反对,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明确表示,未来10年中国GDP守住7%底线没有问题。

  邱晓华认为,当前整个中国经济内在的增长潜力远远还没释放完,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区域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趋势依然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中国的工业化才走完了2/3的路程,中国的城市化一半的路程还不到,从基本面的角度来说,足以有巨大的潜力能够继续推动中国经济的成长。

  与会专家认为,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正在深化,改革的红利远远没有释放出来,依然会继续成为中国经济成长的最基本的动力。

本文转自:温州网

N编辑: 温网编辑|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