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勺果冻引发的情绪

来源:温州网–温州晚报作者: 刘雪松 2014-12-18 08:47:04
核心提示:“果冻迫降”事件引发的网络情绪,其实是传播责任、企业责任、社会责任的一次错位交织,也是“复杂中国”状态下的人性反映。
查看评论

  温州飞往北京的航班上,育儿经验不足的周先生给2岁的儿子打开一杯果冻,结果闯了大祸——孩子噎着了,危在旦夕。

  “虽然乘务人员有基本的急救知识,但这种复杂的情况是无法处理的。立即广播寻找医生未果后,飞机就近在南京禄口机场备降。抢救及时,孩子转危为安。生命高于一切,赞!”央视新闻官方微博对于出自温州本地的这条新闻如此描述。

  谁知这么充满正能量的新闻,并没有收到网友热情的点赞,相反,各种吐槽如滔滔江水汹涌而来。这条百把字的新闻加赞美,因为未加链接、没标出处,引来“不明真相”的受众百般挑刺。结果连同这“温州老爸”、机组人员一起,被网友齐齐给损了,所有的相关主人公,都没有一个正面形象。

  其实这是一场不必要的误会。按照本地媒体表述,孩子被果冻噎住之后,周先生是一边施救一边向机组人员求助的。国航当班乘务长随即采取单手腹部推挤法和拍背法交替对孩子进行应急救治,同时通知乘务员用广播找医生并报告机长,10多分钟后就脱离了危险。至于旅客配合备降、机场工作人员紧急待命之类的事,则是在这10多分钟时间内,机上人员做好的另一番准备。

  但是,“央视新闻”这条消息背后收到来自网友貌似很不厚道的吐槽,话分两边说,央视新闻官微首先自己事情做得不厚道,其次才有网友劈头盖脸的嘲讽。央视新闻不厚道之处在于混充新闻的原创而“贪污”了新闻来源与细节详情;网友的不厚道在于只要读到宣传腔,就吹胡子瞪眼睛,连报道中的主人公都似乎成了他们眼中“洪洞县”里来的人。

  一勺果冻引发出这么一番负面情绪,这恐怕是传播者始料不及的事情。它至少说明,传播者与网友的成长性都不够,都没有“耐心说”的基本性情,是一种相互失望、又不愿调和的持续掐架,结果两边都是受害者,双方都没得到想要的东西。

  其实这条新闻,真相的内涵在于细节。果冻对于孩子的危险性,几乎人人皆知,但这个冒冒失失的父亲恐怕在国外生活时间长了,对国内果冻产品的危险性知之甚少,因而失之防范。网友不怪中国的商家不长记性,却将责任一股脑推给周爸,这是一种莫名其妙的躺枪。

  作为这次航班的机组人员,在孩子生命危急时刻做好备降打算,网友看来可能是缺乏基本的常识,比如一般情况下窒息20分钟以上抢救几率的大小,比如“急救知识”与“无法处理”之间的矛盾究竟是谁的责任,等等。一个将万分之一的可能也当成生命的希望来追求的行为、一个明摆着即便迫降救不了孩子生命但也明显做对了的事情,之所以在网友眼中能够找到这么多毛病,说明人们对于服务行业的苛求、对于这个行业的埋怨情绪,已经失去了应有的理性。

  “果冻迫降”事件引发的网络情绪,其实是传播责任、企业责任、社会责任的一次错位交织,也是“复杂中国”状态下的人性反映。它很现实地告诉我们,任何一方的缺失,造成的不只是一场误会,也不只是一个孩子生命的安危,而是对于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向的集体迷失。

本文转自:温州网

N编辑: 陆向东|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