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有道:想孩子心理健康 先处理好夫妻关系
核心提示:“养不教,父之过”,不少孩子存在的教育和心理问题,都与夫妻沟通欠佳有关。
温州网讯 一项针对北京3~6岁幼儿的父亲的调查发现:80%的父亲认为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与孩子交往。“养不教,父之过”,沦陷在父教缺失的时代,孩子易出现心理问题。上周,温医大附一院心理治疗师就接诊了两个儿童心理问题的咨询,究其原因都与父母沟通欠佳有关。
案例一
13岁女孩心理早熟、抑郁情绪失控时,小刀自残
薇,13岁,初一女生,未进心理治疗室前先听到的是她与母亲爽朗的笑声,一进门她就半开玩笑地和我说:“医生,这心理咨询费太贵了吧!”
很难将这个小女孩此刻的表现与一个经常情绪失控时想自杀,并且手上时不时出现自残刀疤的抑郁症病人联系在一起。与心理治疗师寒暄之后,她放下警戒心开始诉说自己:学习成绩不理想,与同学泛泛之交,人生目标迷茫,这一切让她觉得生活无望。“这些我都不敢跟我妈妈说,她会变得很焦虑,她有时比我还幼稚,像个孩子,有时我还要哄她。所以,我只能在她面前假装坚强和开心。但当我的情绪难以自控时,就变得特别消极!”女孩的早熟,了解的人有目共睹,但很难相信女孩眼中的妈妈是这副模样的。
“那你爸爸呢?”“爸爸,对我来说是个陌生人,他好像对我不关心,很少笑,很少和我说话。”
咨询结束后,心理治疗师分别与她妈妈和爸爸交谈。从妈妈的口中,得知丈夫很少参与到女儿的教育中来,他只是满足家人物质需求,但对心理上的关注很少。但其实,心理治疗师和她爸爸谈到女儿的病情时,他双眼泛红,原来他一直默默地爱着家人,却不知该怎么表达爱和关心。
建议:妈妈对于孩子的事情不要全包揽,尤其是教育问题要与丈夫沟通,让他分担一些;而爸爸在生活中要从言语、行动上表现出对孩子的关爱,让孩子充分体会到父爱,有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孩子将逐渐走出抑郁。
案例二
女儿胆小不敢单独睡爸爸与妈妈分床八年
读小学二年级的小小,胆小,晚上不敢单独睡觉,一旦被批评,晚上就会尿床。最近,老师反映她整日不开心、不说话,集体活动参与不积极。妈妈求助于心理治疗师。
心理治疗师单独和小小谈话比较顺利。她很乖、很配合,说自己不自由,没有娱乐时间,偶尔被妈妈骂会很害怕。考虑到女孩的年龄小,心理治疗师就以讲故事、意象对话等开展心理治疗。
治疗结束后,心理咨询与小小妈妈单独谈。原来生活中,她和婆婆、丈夫关系并不好,如何打造优秀的女儿成了她唯一的目标。所以,但凡女儿成绩上和生活上有不如意的地方,她就会言语失控,把不良情绪往女儿身上发泄。老公每天忙于生意,朋友又多,几乎每晚喝醉,回家都睡客厅。自从女儿出生之后,妈妈就和女儿同睡,与丈夫分床持续八年了。
建议:分床背后是夫妻矛盾问题。这位妈妈应与丈夫积极沟通,缓和夫妻关系。夫妻关系和睦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另外,妈妈需要去发展除了孩子之外的空间,正常的社交活动,有利于调节情绪,也不至于把焦虑情绪传递到孩子身上。
父亲缺席+母亲焦虑
=孩子心理问题
多少孩子有心理问题,就有多少夫妻矛盾存在。中国现在的家庭表面是三口之家,其实是共有七个家庭成员(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孩子)的大家庭。而爸爸正是联系这个大家庭的枢纽带,如果这个“枢纽”工作不良,那就会造成很多问题。“祸不单行”的是当孩子拥有一个“缺席”父亲的同时,老天还会给他一个焦虑的妈妈,这样的孩子很可能出现心理问题。
家庭中,男人和女人都不懂如何处理情感问题,家庭危机四伏。男人把生活的焦虑投射到工作上,女人把焦虑投射到孩子上,都无法处理时,父亲缺席了,孩子可能出现心理问题,但这绝对不仅仅是男人的问题,如果你简单地认为是男人的问题,这只会导致孩子与父亲有更大的隔离。事实上,不少孩子存在的教育和心理问题,与夫妻沟通欠佳有关。
林之江(作者系温医大附一院主管心理技师、国家卫计委中级心理治疗师)
本文转自:温州网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