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2014成绩单:提前完成农业“两区”建设任务

来源:温州网–温州都市报作者: 2015-01-19 09:35:12
核心提示:1月14日召开的市委十一届全体(扩大)会议上透露,2014年我市农业增加值增长3%,在全省排名上升6位。
查看评论

  温州网讯 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指出,要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建成一批农业“两区”。所谓“两区”,指的是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1月14日召开的市委十一届全体(扩大)会议上透露,2014年我市农业增加值增长3%,在全省排名上升6位。记者昨天从市农业局获悉一组数据——

  “两区”建设(截至2014年底)

  粮食生产功能区:

  建成570个、面积57.43万亩

  现代农业园区:

  建成市级以上301个(其中现代农业主导产业示范区38个、特色农业精品园198个、休闲农业观光示范园区42个、森林旅游区19个、现代农业综合区4个)、面积68.36万亩,比原计划提前1~2年完成农业“两区”建设任务

  全市参与农业“两区”建设的农业企业(组织)和种养大户有800多家,辐射带动面积71.37万亩

  ●实施“生态强农”工程。

  目前已通过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5个,示范企业5个,在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2个、示范区4个、示范企业2个;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380个、绿色食品60个。

  ●实施“创牌富农”工程。

  开展农产品商标品牌创建,加大产销对接力度,农产品创牌营销的增价、增值、增效作用显著。全市拥有农产品注册商标10200只,其中获市以上知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的达158件。

  ●实施“绿剑护农”工程。

  积极创新农资经营店身份证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黑名单制度、农产品市场准出准入制度,以绿剑护农系列行动为载体,全面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目前全市11个县(市、区)及101个镇街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室已全部对公众免费开放,农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父辈们用竹竿搭大棚,效果不好;而他用标准化的钢管搭,台风吹不倒

  农户陈兴济说,智能增温节水微灌培训所学高科技让草莓销路不愁

  昨天中午,37岁的瑞安市马屿镇马中村村民陈兴济来到田间地头,看看自己种的10来亩草莓、茄子和青椒,这是他每天的例行工作。再过不久草莓就成熟上市了,陈兴济特地从邻村雇来几名农妇帮忙。

  台风袭来,吹不倒大棚的钢管支架

  陈兴济说,早在十多年前,村里就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将村民手中零散的农田回收,加以整合,形成了如今超过200亩的农业园区。这几年,村里通过对外承包种植,吸引了本地和山东等地具备一定种植技术的农业大户。

  陈兴济的祖辈都是农民。“那时候,村里人大多种水稻,亩产650公斤已经很了不起了,亩产值也就是两三千元。”陈兴济说,当时父亲也用上了大棚技术,不过是用竹竿搭起的简易大棚,效果欠佳。

  4年前,陈兴济也向村里承包了10亩地,用来种植番茄。“当时种番茄的人很多,收益一般。”没几年,陈兴济又开始种植草莓等作物,亩产能在2万元以上。

  显然,相较于父辈的大棚,陈兴济的要“高大上”得多,用的是标准化的钢管支架。而这,几乎是园区里所有农户的标配。陈兴济说,2013年10月的“菲特”台风,没有吹倒钢管大棚,也让他减少了不少损失。

  科技造福,一人管理十亩地绰绰有余

  再过一个月,就是草莓大量上市的季节。和往年一样,陈兴济前不久买来一箱蜜蜂,放在草莓大棚里给草莓授粉。陈兴济说,每年农业站会组织他们这些农户到高校培训,这些都是他从课堂上学来的。

  草莓大棚四个角落里,各有一个漆黑色的“家伙”。陈兴济说,这是去年当地气象站向农户们推荐使用的“温室大棚智能增温器”。“这种增温器,可以调节温度。如果夜里温度降到0℃以下,就会自动燃烧里边的酒精,给大棚里边增温。”他估计引进的这项新技术,能给今年的草莓带来好收成。

  除了临时雇来的那几个农妇,在陈兴济的十几个大棚里逛了一圈,记者没有看到其他工作人员。这10多亩地该如何浇水施肥呢?陈兴济说,只要不是收成季节,平时他自己一个人就足够了。

  “滴管埋入土里,通过高效节水微灌技术,不论是浇水还是施肥,不需要走到地里,就可以完成。按照以前的办法,一亩地浇水施肥至少需要花费我一天时间,而现在我一亩地浇水施肥只需要1个小时,一个人看管10亩地也完全不成问题。”陈兴济笑着说。

  不愁销路,农企在田垄旁直接收购

  去年,村里的农业园区增挂“温州现代农业园区梅屿蔬菜产业示范区”的牌子。根据规划,这个产业示范区面积有5100亩,涵盖包括马中村在内的梅屿社区的11个行政村。

  大规模种植的农产品,销路是否顺畅?陈兴济说,他们村早在2004年就被列为“温州市常年蔬菜基地”,产出的农产品多销往温州市区的商超和农贸市场。另外,像万科农业等农产品收购企业,还在示范区旁建立收购中心,像芹菜、花菜、番茄等农作物直接由企业按照市场价统一收购。

  采用科学种植的办法,像草莓这些产值较高的作物,就更不愁销路了。陈兴济是园区里唯一一个种植草莓的农户,为了吸引温州市区的游客,陈兴济今年还特意在草莓大棚里撒上稻谷皮,方便采摘。他估计,今年仍然会是个草莓丰收年。

本文转自:温州网

N编辑: 诸葛之伊|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