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自“组团” 贷款“零坏账”

来源:温州网–温州日报作者: 林迎颖 2015-02-05 16:53:55
核心提示:
查看评论

  “提供信用贷款,不再需要联保互保。”这并不是一句广告词,如今在温州农村地区得以实现。名为“合作社信用部”和“融资担保体”的两种创新模式在温州相继出现,引起了全国的关注。

  尽管农村成为现代金融的边缘地带,但农业企业、农户对资金的需求有增无减。随着金融改革的推进,温州率全国之先开辟的融资新模式,试着绕过“抵押”和“两链”两大融资“拦路虎”,破解三农融资难题。

  承担“有限”责任

  农业企业融资不再难

  位于平阳的浙江金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迎来了一次特殊的“审查”,负责人王茂德指着前方他日夜呵护了十多年的园林介绍道,“这30多亩的苗木价值一千多万元呢。”

  金桂园林是一家专业从事园林公司设计的企业,经过这些年发展,去年年产值已过亿元,发展势头迅猛。但是,这家被当地评为农业龙头的企业同样存在“贷款难”。王茂德希望眼前的几十亩园林能得到银行的认可获得贷款,但总卡在没有土地证这一关上。看着苦心经营的公司进入发展的关键期,王茂德心里总是期盼,“哪里才能贷得到款呀,多100万元的流动资金,可以多接1000万元的订单呀。”

  在温州,这并不是个案,农业企业对融资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去年1月,为了解决企业的融资需求,平阳县农业产业联合会率全国之先试点“农村有限责任融资担保体”模式。

  记者了解到,该“融资担保体”由32家农业会员企业自筹引导资金1615万元,组建首期引导资金贷款风险保证金。不同于联保互保,在融资担保体内的企业只为出险企业承担很少一部分“有限责任”,平阳县农业局产业发展科的吴胜告诉记者,经过筛选的优质农业企业组成了一个“联盟”,由贷款企业出资建立引导资金,同时这笔引导资金也为企业贷款起到担保作用。

  比如一家轻资产的会员企业想要贷款100万元,交纳10万元的资金额度作为担保金,并归入引导资金。从整个规则设置来看,不良贷款赔偿实现“三步走”,第一是政府首先将出资20%的资金作为风险补偿资金;第二,剩余部分由共同筹集的引导资金以筹资总额为限来承担风险;第三,如果引导资金全部代偿还不够,最后则由银行来负责。

  赔偿机制让原来压在企业身上的风险得到了转移,作为全国独创的“农村有限责任融资担保体”,它的出现成为破解“两链”的一把利器。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无需为其他问题企业的出险承担直接风险,王茂德显然对这个模式很满意,他告诉记者,“最坏的打算就是承担交纳担保金的那一部分,这对企业来说就如卸下了一个大包袱。”

  今年,金桂园林向平阳县农业产业联合会提出了500万元的贷款申请,上述的“审查”其实就是贷前实地调查。如果顺利,王茂德将很快拿到贷款。

  股金+信用贷款放大6倍

  农户贷款可随时申请

  与企业相比,农户的需求单笔总额小、数量多,操作更加繁琐。但这些看似“复杂”的难题并未阻碍人们金融创新的热情。同样在平阳,一个由民间自发形成的“合作社信用部”受到了农户的高度关注,理由很简单,那就是农户缺资金,可以在这里得到满足。

  近日,频繁和“合作社信用部”联系的就有一位名叫林传付的种植大户,他承包了340亩土地专业种植大米,规模化的生产让他对机器设备的需求越发迫切。“一开春,我想增购几台插秧机加快效率,令人烦心的是还差20来万元的资金。”在农村地区,像林传付一样缺乏生产资金的农户十分普遍,别说是扩大生产,甚至有些想搭个大棚种植蔬菜都会遇到资金紧张。林传付也曾经跟银行贷过款,但是光有百亩的耕地,不能做抵押,也贷不到钱。

  与上述“融资担保体”类似,“合作社信用部”同样也只允许会员缴纳担保金,需要贷款时候可以最高放大6倍,担保金池为会员的贷款进行担保。不过有很大的不同,平阳“融资担保体”接受会员贷款申请每年只集中一个时间,而创立水稻“合作社信用部”则更像一家金融机构,每周工作6天,随时可以接受农户入会的申请、贷款审核、实地考察及放贷等相关工作。

  经过近三年的探索,“合作社信用部”的模式已经在温州各农村地区扎根发芽,出现了一些适应当地需求的模式,在龙湾区瑶溪杨梅专业合作社信用部,出现了一种名为“资金调剂型”模式,会员只需交纳会费300元,却可贷到几万乃至几十万的资金,对于当地的农村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依托“熟人社会”

  有效控制贷款风险

  不管是“融资担保体”还是“合作社信用部”,风险防控一直是这一轮改革的“游戏规则”。

  平阳产业联合会会长、平阳“融资担保体”负责人鲍承美告诉记者,他都快练就“火眼金睛”的绝技了,这几天第一批贷款到期,企业正开始申请第二轮贷款前,作为负责人他总要每个企业都去看看,企业是否正常经营、行业是否受到国家鼓励、同行是否对其发展有信心等。

  虽然鲍承美没有学过专业的“风险防控”知识,不过这些来自民间的智慧让这个组织远离了坏账的“骚扰”,经过一年的运作,平阳“融资担保体”已经发放贷款8340万元,贷款月利息仅0.65%,未发生坏账。而这个优异的成绩同样发生在“合作社信用部”,从2012至今,信用部已吸纳了农村社员482户,担保金池达到1100多万元,为当地农户释放出了5420万元的金融“活水”,没有发生坏账。

  “规模小、风险可控成为了关键,业务只针对社员开放,最高贷款额度不超过20万元,月息8厘左右。”作为平阳创力水稻信用部的负责人邱珍君也在尝试不同的方式,能让这个组织实现高效、可持续发展,他告诉记者,由于贷款社员大多是当地的农户,对其日常生产经营的情况及信用情况都很了解,在这样一个熟人社会里,信用审核也相对变得简单和高效,减少了风控成本。而且,发放贷款速度很快。

  承担“金融外包”服务

  这个模式到底能走多久?

  不管是对于企业还是对于农户,这两种“有限责任”担保模式表现得极为相似,可以做这样的一个比喻,这样的组织像一座架接在三农和银行之间的桥梁。对于银行来说,它就如一个“金融外包服务机构”,承担了部分贷前审核、担保以及风险。那么把专业的“风险防控”的业务交给非专业的“农民组织”去做,这条路是否可行?

  这两年,邱珍君探索这条路时所经历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社会对这种模式的态度。他说,2012年时,我们在偷偷摸摸地干,甚至还经常被相关部门“约谈”,随着国家‘三位一体’概念的提出,我们开始受到关注,农业局还授予我们“合作社信用部”的牌子,到现在为止,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尝试到信用部申请贷款,同时帮助农户实现增收580万元。

  事实上,这两种模式都以星火燎原之势进入温州各地农村地区。截至目前,温州还有苍南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鹿城农信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单位成功组建了29家融资担保体,平均拥有会员50余人,筹集担保金195万元,由涉农银行按照5-10倍的贷款规模予以授信;“合作社信用部”已经在温州全市24家合作社内开展试验,平均每家筹集互助金137万元。

  这样的速度与全市这两种模式“零坏账”有着直接的关系,截至目前,两种模式全市的贷款余额近2亿元,尚未发生坏账。温州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说,不得不说这样的模式有着更深远的意义。事实上,在温州农村对金融的需求非常强烈,但这并不能一味强调政府来供给,而是应依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通过农村金融的不断探索,不光是银行、保险等传统涉农金融机构,“融资担保体”、“合作社信用部”及资金互助会(社)等各种各样的非正规金融组织的诞生也成为传统金融的一种补充。

本文转自:温州网

N编辑: 鲍苗苗|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