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温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亮点:那些润城无声的事

温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亮点:那些润城无声的事

温州网–温州日报 2015-02-06 07:26:05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仿佛春雨润物,在过去一年里悄然融入你我的生活,滋润了这座城市的精神气质。
温州银行文化支行为文化企业授信。 宣文 摄
温州两家人开机。 宣文 摄
温州市文化礼堂才艺礼仪大展演。 宣文 摄
夜深人静,温州市图书馆县前24小时自助式图书馆里仍然座无虚席。 杨冰杰 摄
第三届中国越剧节在温州成功举办。 赵用 摄
“电视问政”栏目聚焦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苏巧将 摄 以上均为资料照片

  温州网讯 倘若问,过去365天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有哪些走进了你的生活,可能一下子答不上来。但若提起这些词:文化礼堂、电视问政、《温州一家人》、市民艺术节、“最美温州人”……相信很多人不仅知道,还“身处”其中。就是这样,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仿佛春雨润物,在过去一年里悄然融入你我的生活,滋润了这座城市的精神气质。

  今天,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即将召开。记者带你先去宣传部门“探探营”,搜罗一下那些与你我密切相关的事。

  关键词: “温州发布”“温州辟谣”

  网络,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公众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如何管好互联网、用好互联网?温州可谓下了一番心思,也打出了自己的品牌。

  去年9月,“温州发布”政务微博(微信)平台正式上线。这是以温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名义发布权威信息的官方微博微信。其中,微博平台主打“短、平、快”政务信息,辅助民生资讯,共设置15个固定栏目。上线以来,“温州发布”在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腾讯微信三大平台累计粉丝量近23万,被@和转评数超过3万条,其政务微博获得“全国十佳快速响应微博”、“2014年度浙江政务微博运营创新奖”等荣誉;政务微信公众号在中国政务发布类微信排行榜中最高排名第7。

  这是座倡导“发声”的城市,也是座坚决抵制谣言、捍卫网民权益的城市。去年11月,温州辟谣举报平台在各界关注的目光中正式上线。作为温州特色的“7431”网络管理新模式重要内容之一,该平台是全国首个覆盖200多个政府网站、新闻网站、商业网站、社会网站的联合辟谣平台,整合政府、媒体、社会各方力量,网上网下联动开展全媒体辟谣。上线以来,已经及时破除“温州大尺度婚礼视频”“某地发生恐暴案”等数个网络谣言。

  这一年里,温州还发生了许多“网事”,比如举办“温网议事厅”系列活动,举办“秀出温州范”微信创意大赛等网络文化活动,让市民的网上生活更充实、更多彩。

  关键词:文化礼堂

  要说去年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中最大的变化,莫过于文化礼堂。

  这一年,我市以深入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为主,创新开展企业、学校文化礼堂建设。全市共新建文化礼堂290家,总量599家,建设数量两年蝉联全省冠军。其中,29家评上了首批“精品文化礼堂”。

  随着教育教化进礼堂、乡风乡愁进礼堂、礼仪礼节进礼堂、文化文艺活动进礼堂,文化礼堂各类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学最美、树新风、扬正气”“晒家风、说村训、传礼仪”“唱村歌、跳排舞、办村晚”等一系列活动已经成为各地文化礼堂的常规内容。各地还围绕“中国梦”“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等主题开展理论政策宣讲、“最美温州人”讲故事活动。市民艺术团等各类艺术团体也纷纷走进文化礼堂开展活动。“精品微党课”、市民宣讲团把红色课堂上到了群众家门口。“村歌”创作演唱大赛、“爱我家乡”文化礼堂才艺礼仪大展演、“我们的村晚”文化礼堂连线直播等活动,则让喜爱文艺的老百姓登上了村里、市里、甚至全省的舞台。现在,村民都积极地在文化礼堂“晒珍藏”“晒荣誉”“晒成绩”“晒自豪”,文化礼堂不仅成为了农村的公共“会客厅”,也成为了村民的休闲“好去处”,更加成为了群众的精神“文化园”。

  文化礼堂有人管、经常开展活动的背后,是“月月主题制”、传统文化“礼事日”制、“总干事驻堂制”、“文化大使联系制”等制度机制在发挥作用。目前,全市共有文化礼堂总干事599名,八大员4792名。“总干事驻堂制”和“文化大使联系制”列进了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创新案例。“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被评为我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十大群众最满意整改项目”之一。

  关键词:“电视问政”

  给区长送“皮球”,现场曝光黑臭河,网友自编MV讽喻“停车难”……这些“电视问政”上的麻辣片段,让人记忆犹新。

  “电视问政”直播节目,诞生于去年3月,是一个“部门述政、媒体问政、专家论政、群众评政、领导指政、组织督政”的问政平台。到去年底,已经推出五期节目,话题涉及治水、创卫、县市区百亿工程建设、作风效能建设、滨水公园建设等,有力推动了中心工作和社会热点难点的解决。

  “电视问政”单场平均收视率最高达到5.6。节目不仅在市民中赢得好口碑,也吸引了外界目光,丽水市、台州市、广东肇庆纪委等单位专程来温学习。“电视问政”在2014年度全省市级台电视问政节目评比会上荣获一等奖和创新团队荣誉,在我市教育实践活动中被评为“十大群众最满意整改项目”之一。

  “电视问政”中场场都有市民监督团上场。实际上,在“台下”,这支草根监督团队也十分活跃,开展了监督活动800多次,其中群众反映强烈的560多个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或跟进,为推进中心工作、服务基层群众发挥了重要作用。市民监督团获得了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第三届浙江省公共管理创新案例等多个奖项,还作为全省唯一的案例入选了中宣部编写的《全国2015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选编》。

  不仅“电视问政”,全市新闻创优、重大主题宣传在过去一年里也取得了斐然成绩,捧回国家级、省级多个重量级奖项。

  关键词:外媒看温州

  温州一直是境内外各级媒体关注的热点地区。外界怎么看温州、评温州,与每个温州人息息相关。

  过去一年,我市围绕“五大改革”、“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振兴实体经济、温商回归、时尚之都建设等中心工作,组织开展了“全国媒体改革开放温州行”、“聚焦美丽温州——2014年海外华文媒体采风活动”、“全景中国——温州周”、“浙报探秘温州企业转型”等10多场“外媒看温州”系列外宣活动,邀请各地媒体讲好温州故事。据不完全统计,全年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和境外媒体为温州刊播了9630多篇“好声音”,其中19条在央视新闻联播上展示了温州形象。

  塑造温州好形象,也离不开领导干部优质的媒介素养。去年,我市启动“5年时间对全市副县以上领导干部实施媒介素养提升计划”,一年内举办了三期领导干部媒介素养提升培训班,邀请国内知名学者、媒体人授课和模拟演练,培训全市副县以上领导干部近200名,有力提升了领导干部在突发事件状态下的信息发布、舆情研判、接受采访等能力。

  与此同时,我市进一步完善了对外报道的激励机制,激发各级媒体帮助温州传递“正能量”的热情,放大温州的“好声音”。

  关键词: “最美温州人”

  近年来,“最美温州人”已经成为温州的形象品牌。如何鼓励更多人加入“最美”行列,让“最美”从盆景伸展成风景?温州在不断思索与创新。

  去年3月,全省首家“最美”公益基金成立,就是对“最美”的一种有力支持。基金具有公益化支出、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等特点,首期注入200万元,之后每年投入50万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资助被授予“最美温州人”称号的感动人物和英雄模范人物。目前,该基金共支出20万元,资助对象7人,对“最美教师”胡小丽一次性资助10万元。全市10个县(市、区)也相继成立了类似的基金。

  如何唱响“最美”声音?温州用一首歌来回答。这首歌叫《最美在温州》,是面向全国征词征曲、精心创作的。该歌曲在广播、电视、网络、户外LED、车站、码头等各类宣传阵地播放,全市1695辆公交车上滚动播放,在市民文化节、文化艺术节等公益性文化活动中传唱,受到市民欢迎。

  “美”的身影中还有这样一群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义务讲解员。这支队伍成立于去年6月,由老红军、老革命、老党员及社会热心人士组成,共304人,服务于15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此外,我市以杨府山公园为依托,打造温州道德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更多温州人向善向美。

  关键词:文化点亮生活

  画展、音乐沙龙、舞蹈大赛、戏曲汇演,去年温州的空气里弥漫着文艺气息。每当夜幕降临,携一家老小去看一场演出已成为不少市民新的生活习惯。

  去年3月到11月举办的第二届市民文化节推出“视觉艺术季、音乐艺术季、舞蹈艺术季、戏曲艺术季”,市本级共举办各类演出及赛事85场、展览33场,观众近20万人次。其间打造的126个“百姓微舞台”让15万余社区居民直接参与演出,使文化在生活中触手可及。

  去年我市还首次迎来了中国越剧艺术节。《二泉映月》《甄嬛》《大唐骊歌》等19台参赛大戏和5台展演剧目纷纷与市民见面,你方唱罢我登台,整个越剧节票务实行市场化运作,一票难求,为南戏故里又添一把火。

  热闹之余市民也希望安静地给自己充充电,“深夜”书房是个好去处。我市去年在县前头、水心菱藕社区、东瓯智库、瑞安图书馆等地开办多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市民只需手持借阅证或市民卡即可随时借书还书,随时文艺起来。

  此外,电视剧《温州一家人》捧回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姊妹篇《温州两家人》已正式开机拍摄;市图书馆率全省之先探索理事制走在全国前列;市民艺术团发展了68个分团,2928名团员,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00多场……过去一年文艺事业的繁荣、成长与创新都让我们有底气对明天的文化生活充满期待!

  关键词:文化产业崛起

  在白鹿洲公园文化村买小时候玩的糖人,到黎明92文集区看动漫园游会,去红连创意园欣赏西泠名家书画……去年11月举办的温州时尚文博会虽然仅为期一周,但各色文化活动轮番登场,给市民呈上了一场本土时尚元素盛宴。

  文博会是我市创意园区活力与实力的一个缩影。放眼全城,白鹿洲公园文化村、国智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新园区如雨后春笋般纷纷破土;瓯江路原面粉厂的“米房cei”创意园、红连文创园二期等园区也蓄势与市民见面。

  发展文化产业少不了人才、资金等要素支撑。去年,温州第一所培养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和创意设计人才的专属学院——温州文化创意学院正式成立,首批招收了37名新生。与此同时,温州首家文化企业专营金融机构——温州银行文化支行也揭牌成立,这也是全省首家专业文化支行,为文化产业“量身定制”了著作权(版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等多种金融产品。温州正栩影视有限公司凭一部电视剧版权质押获得贷款500万,尝到了文化银行的甜头。

  文化产业当然也离不开时尚元素,用微电影讲故事正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时尚。去年,我市成立微电影产业联盟、温州市微电影协会,开设了温州微电影电视栏目等平台,还举办了首届微电影节,命名首批28个微电影拍摄基地,开启了温州的微电影传播时代!

  关键词:打造人才大军

  这座城市能让市民享受到怎样的精神生活,一大关键在于宣传文化人才有着怎样的素质和数量。

  为此,我市大力实施宣传文化队伍能力提升工程,着力打造一支宣传文化人才大军。一方面,加快领军人物培育,重点培育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和文化重点创新团队。2014年,全市共选拔市“四个一批”人才25名,遴选市重点创新团队5支,入选省创新团队2支,入选省“五个一批”5名,列全省各地市前茅。其中,市“四个一批”人才陈伟和蔡晓秋分别荣膺“兰亭七子”称号和省戏曲表演“金桂奖”,“文化教育创新团队”带头人丁金昌和黄兆信被授予“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民间优秀文艺人才陈忠达荣获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

  另一方面,积极探索人才锻炼新途径,开展宣传系统干部“体验式互挂”,把新闻媒体骨干记者派到基层,也把基层干部选派到媒体去,通过“体验式互挂”建立干部成长提升新模式。

  此外,我市尝试开辟更多发挥宣传干部作用的途径。如,市委宣传部每位党员干部结对认领一个文化礼堂,一年来共征集“开展文化礼堂管理专业培训”、“藏书种类不够丰富”等问题困难85条次,解决了一批实际问题。最近,他们每人还分别结对了一个重点民间网站和一个网络“大V”。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