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少年公益光环破灭 民间公益组织如何“成长”

来源:温州网作者:2015-03-13 07:42:00
核心提示:活跃在网络论坛、微信朋友圈里形形色色的公益组织,经常以救助的名义发起募捐,究竟是真慈善还是伪公益?
查看评论

  温州网讯3月13日讯(记者 胡建国)“瘦瘦的身板,浓浓的黑眼圈和凌乱的头发”,这是少年小向(化名)在媒体眼中的形象。一年多来,这名据称热衷公益事业并有侠义心肠的17岁少年,名声大噪。而一则网络控诉,掩去了他的所有光环:3月9日,因涉嫌以公益之名诈骗数万元善款,他被温州警方立案调查,现已被取保候审。

  这或许是一起偶发事件,但活跃在网络论坛、微信朋友圈里形形色色的公益组织,经常以救助的名义发起募捐,究竟是真慈善还是伪公益?他们所募集的善款何去何从,如何监管?民间公益组织该如何实现制度化、规范化?这起事件留给公众诸多值得思考的话题。

  他因公益出名,在媒体频频亮相

  却借公益之名,私用2万元善款

  1998年出生的小向是市区人。2013年12月,当时还是某职校初三学生的他,因坚持不懈去围堵乱收停车费人员,经媒体报道后,逐渐进入公众视野。

  当时组织“温州市民间停车乱收费打击队”的韩先生,看到报道后,找到了小向,并吸纳他进入这支队伍。

  但韩先生很快就发现小向身上的小毛病,比如有点好大喜功,不守规矩,有私心,“他个人英雄主义很重,后来我把他从队伍里除名了。”韩先生说。

  后来,小向成立了一支“温州市爱心志愿者公益服务队”。三、四个月前,他以给永嘉一所小学募捐为名,在微信上大肆宣传,并将自己的账号到处发布。随即,陆续有好心人汇钱进来,总共两万多元。但这笔善款,并没有流向那所学校,而是被小向私自挥霍了,拿去购买了一部苹果6Plus手机、一部佳能单反相机和一台华硕笔记本电脑等物品。

  他在网络发帖,请求“原谅一次”

  孩子母亲说,这是他“应该承担的”

  得知受骗后,汇钱的部分好心人先是在网络举报,随后向警方报案。3月9日,迫于舆论压力的小向到鹿城公安分局江滨派出所交代情况,承认自己所做的一切。次日,他在网络论坛上发帖,呼吁网友“最后原谅我一次”、“给我一次重新改过做人的机会”。

  对小向的这份忏悔,韩先生认为其行为或许可以原谅,但绝不应再让小向从事公益活动。毕竟,他还只是一个17岁的孩子,当务之急还是回校读书。

  “有人认为不应该毁了这个孩子做公益的心,我不赞成,他虽然也做了很多好事,帮助了很多孩子,但我认为他的本意不在于此。”韩先生说,从他对小向的了解来看,小向的真正意图其实不是为了公益,而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和利益,“他以前在做活动的过程中,就推销自己在卖的摄像头。”

  小向的手机一直处于关机状态。昨天,身在外地的小向母亲在电话中称:“他的手机等物品都交给公安了,该受到怎样的法律惩处,都是他应该承担的。他现在还小,接受教训还有改过的希望,将来长大了,怕是会来不及。”其他的事情,小向母亲不愿再过多提及。

  爱心人士存疑,以往的善款去哪了?

  公益人士担心,负面多了信任感弱了

  在市区某国企上班的王女士,听说了小向的事情后,开始对自己之前的捐款去向产生怀疑。她说,去年底在微信上,她看到一个朋友转发了一个患白血病孩子的求助帖,并留有募捐的银行账号和支付宝账号。

  “那上面还有孩子的照片,看着很可怜,于是我就汇了100元。”王女士说,后来她就没再关注钱的去向和那名孩子的病情。王女士有点担心,那个帖子到底是真是假,会不会也流入个人口袋?

  王女士的疑惑,正是不少从事公益活动的人所担心的。“虽然这是个案,但给我们公益组织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主要是大家对我们的信任度降低了。”多年来一直热心组织各类募捐救助活动的黄先生认为,小向所产生的后续影响还在加深。

  民间公益组织大多没有公募资质

  市慈善总会秘书长李春芳告诉记者,近年来,温州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公益组织,这是一座城市向善的力量,本身值得肯定,如果涉及向公众募捐,就有点变味。他表示,这些公益组织有无登记、有无建立财务制度、有无配备专门的财会人员,都是云里雾里。所募集的善款去向,有没有及时向外界公示,也是稀里糊涂。

  “他们的出发点或许是好的,但如果没有取得公募的资质,公然向社会索捐,就是违规的。”李春芳认为,当然这也不能一概而论,像一些社会伏茶点、施粥点,接受一些好心人的捐款,理论上也是违规的,但无偿献茶施粥者由此增添了行善的动力,道义上又是值得提倡的。

  市民政局民间组织登记管理中心主任、社会组织管理处副处长蔡建旺表示,社会上林林总总的公益组织,如果要开展正常活动,都需要在民政部门备案登记,“但即便登记了,也不意味着就获得了公募的资质。”

  那么如何才能获得公募的资质呢?市民政局行政审批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一般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成立一个公募基金会,有400万元以上的出资额;二是从事范围是公益事业。据统计,目前温州市区经批准的具备公募资质的,仅有市慈善总会一家。

  多名在市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的组织者告诉记者,目前虽然大多数公益组织没有公募资质,但这个群体的很多人甘愿牺牲个人时间和精力去奉献社会,这对维护“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也是添砖加瓦的,“只是公益组织应当如何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希望小向事件今后不再发生。”

扫描下载“我们”APP

本文转自:温州网

N编辑: 鲍苗苗|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

拜尔口腔医院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