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芙蓉岭古道:百年繁华落 犹忆芙蓉岭

来源:温州网–温州日报作者: 金朝丹 叶圣义 2015-03-18 09:56:34
核心提示:
查看评论
古道旁绿树成荫,涓涓溪水在山涧欢快地流淌着。 苏巧将 摄
3月,古道旁万物吐绿,满眼生机。 苏巧将 摄

  温州网讯 春阳下,暖雨中,花草树木都欣欣然张开了眼。终日为学习、生计奔忙的你,是否也“春心荡漾”,想到野外舒展身心?年年春天看花、拍照,今年,不妨去古道探访春天的讯息吧。那些散落在瓯越大地、从久远时空绵延至今的古道,浓缩了温州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厚重的人文历史。它们风格迥异,各具风情,宛若流动的诗、写意的画,静静地逶迤于青山绿水之间,默默地串起一个个古老的村落。虽然有点寂静有点荒凉,有的还被截断或改造,但这里有古树参天,有松涛竹海,有峡谷幽深,有野花烂漫,可以探春、觅夏、知秋、行冬……眼下,它们在春光里,无声地召唤你。

  岁月荏苒,世事沧桑。悠悠古道,寂寥长亭。古道探春,邀你同行。

  始建于清朝,起于永嘉县大若岩镇龙垟村茅垟自然村,经芙蓉岭,至岩头镇郑岙村,东西走向,全长约7千米,硬石铺就,目前保留完好,有着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历史。

  【古道简介】

  回望蜿蜒的历史

  初春,岩头镇郑岙村外,在41省道南复线通往大若岩山洞旁,就是芙蓉岭。68岁的陈李弥老人带我们去寻访芙蓉岭古道,如果不是老人带路,这样隐蔽的入口并不易找到。

  路口大樟树静静伫立,虽然是初春,极目所望蜿蜒的石径小道满是枫叶,清风一起,光秃秃的枫树上,叶子不断飘落叠加。

  “我是走在这条路上长大的,小时候跟着父母走这条路去探亲,年轻时去对面挑粮食,中年在山岭上种田,那些时候,路上都有很多人,热闹得很,不像现在这么冷清。”陈李弥还曾在这山上当了6年的守山人,言语之间透着留恋。

  的确,这条曾经连接大、小楠溪的交通要道,如今归于寂寞,却也成就了另外一番风景。

  陈李弥虽已过花甲,却脚力极好,他说按照他的速度估计3个小时能到大若岩,但寻访古道其他一行人却已体力不支。老人在停歇的间隙,聊起了芙蓉岭的故事。

  当地人称古道为护王岭,传说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汉室刘秀逃难至永嘉岩头,在大若岩镇龙垟村东坑,被当地农民萧明所救。刘秀平乱复汉室后,感念萧明救驾有功,封萧明为王,建石殿纪念,取名萧王殿。

  芙蓉岭作为大、小楠溪交通要道,历来为兵家战略要地。北宋卢璿保护乡民抗击俞道安起义军,南宋陈虞之、卢焕龙据守芙蓉山抗击元兵,均留下可歌可泣的故事,使得芙蓉山名声盛传不衰。

  在解放战争时期,芙蓉岭一带也是永嘉县地下党员活动频繁之地。红十三军、地下党交通员传递情报往来于此。这些故事,也在芙蓉岭沿线村里的村民中代代相传。

  俯瞰未来的生机

  到了20世纪60年代前,古道为楠溪学子铺就了一条长长的追梦路。当时全县境内未通公路,小楠溪的学子肩挑棉被、竹笼、大米、番薯干、干菜结伴而行,相互照应,往返在这条路上。交通便利后,古道才处于闲置的状态。

  越往古道里面走,越能看清古道沿着溪流、山坳铺筑,随着山岭、沟涧起伏。耳边溪流清脆,空谷幽鸣,植物也在这里野性张扬,开枝散叶,给人一种朝气蓬勃的感觉。岭上的亭、桥、碑与翡翠的山色相互映衬,古朴清幽,自然动人。

  芙蓉村村支书金彩眉介绍,以前古道不少路段都被两旁植物淹没。2013年,为举办户外运动赛,芙蓉岭是赛道,政府组织人员在芙蓉岭开路。现在沿路有了不少户外运动的广告牌,最近几年,周末开始有户外爱好者前来寻访。

  芙蓉岭石径顺山势向上,因植被丰富,山峦层叠。阳春里,杉树、月季等各色花都已开始冒蕊。金彩眉说,再过半个月过来,这古道上将会呈现不同层次的红、绿、黄色,花树相间,诗情画意萦绕其中。

  今年春节期间,41省道南复线开始试通车,从岩头到大若岩只要20几分钟的车程。“在芙蓉岭对面,是有名的芙蓉三冠,现在通往芙蓉三冠的古道正在修复建设,打算把那一片山开发成一个公园,吸引更多的游客。”金彩眉说,这几年岩头的旅游开发建设力度很大,她也希望借助楠溪江旅游发展契机,芙蓉岭古道能焕发新的生机。

本文转自:温州网

N编辑: 诸葛之伊|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