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时代温州士子信仰习俗

来源:温州网作者:2015-04-16 14:10:00
核心提示:温州,自古以来文风兴盛,文人墨客辈出,史称“东南小邹鲁”。科举年间,温州共考中进士1976名,其中文科进士1583名。
查看评论

  温州网讯 温州,自古以来文风兴盛,文人墨客辈出,史称“东南小邹鲁”。科举年间,温州共考中进士1976名,其中文科进士1583名。在唐代,温州地理位置闭塞,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低,属于落后地区,在外人看来还是“僻远下州见闻最晚”的地方,科举考试对民众生活还没有过多影响。到了宋代,尤其是南宋时期,温州文化迅速发展,成为科举考试较发达的地区,在这一带,名流辈出,出现了“温多士,为东南最”的盛况,可见,科举考试对士子的重要性已经逐渐融入了民众的日常生活,这种生活方式主要表现为士子从科举备考到考后的信仰、祈祷等一系列活动。

  一、温州士子的信仰对象

  士子信仰的考试神主要有自然神和温州当地的历史人物两种,他们都是将神灵人格化、神格化,使其成为掌管自己考试的保护神。

  1、 “人格化”的自然神

  在温州,一些自然神被“人格化”,成为考生考试的保护神。中国传统文化有“北祭孔子,南拜文昌”的习俗,文昌是天上六星宿的总称,掌管功名、文运,后与梓潼的地方神相结合形成文昌帝君的信仰。在实行科举制度的封建时代,受“耕读文化”传统薰陶的楠溪江流域,士子将田园山水与耕读生活相结合,亦耕亦读、亲近自然、寄情山水,在青山秀水间吟诗提赋、修身养性。一般读书人家里,都供奉着文昌帝君的神像,每逢考试之时,祈求保佑科考成功,金榜题名,并受到士子及亲属的顶礼膜拜。

 
文昌帝君的神像 资料图
 

    清末国学大师孙诒让:“而竟若是则遥遥九十余年,其演没而不可考者又可胜道哉,迺於戊申请和吉日开局於邑之文昌阁。”可见文昌帝君信仰在温州当地之兴盛,文昌阁数量之多。与文昌信仰相似,魁星神崇拜也源于天上的“魁宿”崇拜,明代温州乐清县进士章纶在《期举人江、方、刘三生中进士》诗中云:“问道当年共执经,文场并举应奎星”,魁星被古人附会为主管文运之神。温州翠微山魁星阁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蛰隐于翠微山高处树柏簇拥的绿色间,上下二层,六角飞檐。阁中央上方有一魁星像,蓝面赤发,一脚向后翘起,以一脚踏鳌,意谓“独占鳌头”;一脚向后翘起。一手捧斗;一手执笔,表示“魁星点斗”,即点定状元。

  2 “神格化”的历史人物

    科举时代,士子除了将自然神供奉为考试神,还将一些历史人物“神格化”,希冀他们赋予其神奇力量,保佑自己考试顺利通过。如孔子,众所周知,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因此,温州士子就把孔子作为自己的崇拜对象对他加以供奉。在南宗祭孔仪式中,祭祀仪式的主祭人由族长担任,族长的确认,以“贤而不以长”,即以贤德为首要标准,排行长位的、年龄辈分大的不一定能担任族长,故历代任南宗家庙族长的人都是品学兼有者。祭孔仪式体现了人们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尊崇,更是士子们信奉的对象。


胡公大帝 资料图

  除了孔子,据史料记载曾在温州谋职的官员或科举状元也被供奉为考试神灵,受到士子的顶礼膜拜。如胡公大帝(胡公即胡则),他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曾任温州知府,因治理有方,深受温州百姓的爱戴,他死后,民众为了纪念他,建庙供奉,希望后代做官如胡公一样,为民着想。准备通过科举考试走入仕途的考生也以胡则为榜样,考前纷纷到胡则庙里祭拜以求取功名。不断被神化的胡则,被士子附着上更多神奇而正义的故事,从而成为士子考试的保护神,进而形成了波及整个浙江的胡公大帝信仰圈。

  与胡则相似,刘基因其卓越的才秉、高洁的品行、通究天人的学术而被庙宇与民间有意无意地神化,不断被历代文人和民间渲染与深化的刘基事迹,经民众口头流传、加工与创造,形成了与民间道德、民众智慧和民间信仰密切相关的刘伯温传说,受到后世士子的膜拜。民间有以刘伯温为对象的家族和地方先贤的祭祀习俗——“太公祭”,后形成农历六月十五刘伯温诞辰地方举行的先贤祭祀和农历正月初一举行的家族祭祀。自明迄今,礼仪相沿,春秋二祭的形式一直保存至今。

  二、士子与神灵沟通的仪式规制与庆祝活动

  温州的士子崇拜地方神的仪式,多半是通过口耳相传流传下来。这些仪式通常较为简单,主要包括焚香、致礼和默祷。除了向神灵敬奉牲果或金钱外,许多考生也倾向以敬献文章或请愿书的方式来向神灵祈愿,请愿书上通常将考试日期、考生姓名、考试地点与科目书写与请愿书中。此外,占卜、算命、看相也是士子在考试前经常对考试结果进行预测的一种活动。无论是哪一种仪式活动,都是用相应的方法探知考试结果,力图防患于未然,对士子命运过程中的恶运、灾异有所回避或防范,从而在心理上得到一定的慰藉。


瑞安曹村灯会 资料图

  闹花灯是中国传统元宵佳节的庆祝活动,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温州瑞安的曹村,元宵节闹花灯还有求取功名、登科及第的涵义。瑞安曹村有“神灯现,名士出”之说,曹村人将花灯视为神灯,它可以照亮士子的前程,为士子的科考之路指明方向。曹村人认为因为有了元宵节闹花灯习俗,才使曹村人历史上人才辈出,进士达几十人。民间对考生的祝愿寄托在花灯身上,借助花灯勉励士子勤奋刻苦、祈求金榜题名的美好愿望。

  “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乃青年人人生两大喜事,科举考试的成功需要士子的勤能补拙、夜以继日,更需要在士子考试与复习中给予鼓励和信心,而他们把神灵当作自己的保护神,也可以视为一种精神慰藉。

  作者:王鹏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13级民俗学专业研究生)

    版权声明:本文章仅限温州大学与温州网合作专栏《瓯越纵横》刊载。其他媒体刊载请注明原出处、作者、标题等,并经原作者同意。

扫描下载“我们”APP

本文转自:温州网

N编辑: 鲍苗苗|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

拜尔口腔医院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