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赶赴一场畲族文化节:对山歌、品乌饭宴

来源:温州网作者:2015-04-21 10:13:00
核心提示:近年来,畲族文化已经成为温州地方文化的一道独特风景,其中以畲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最具特色。
查看评论

  温州网讯 “山哈”意为住在山里的客人,是畲族人的自称。畲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散杂居民族,在历经近千年的迁徙过程中,足迹遍布我国东南山区。据记载,最早迁入温州的畲族,大约在明万历至清乾隆年间,主要由福建罗源、霞浦、福鼎、福安和浙江的丽水等地迁入。

    如今,畲族在温州主要聚集在文成、平阳、泰顺、苍南四县,其中有两个民族镇和五个民族乡,一共17万余人。近年来,畲族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畲族文化已经成为温州地方文化的一道独特风景,其中以畲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最具特色。


畲族特色歌舞 资料图

  “三月三”不仅是时间概念,也是民俗节庆的称谓。就其时间范畴来说,节庆并不局限于农历三月三日这一天,有的在二月二十八,有的在三月初六,还有的在三月初九,因此,三月三日前后这段时间都称“三月三”。

     关于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华夏古代的上巳节。上巳节是周代民间辟邪祈福的日子,是属于汉族的节日,但汉族三月三由于受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和官方的排挤,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而随着文化的变迁、同化和适应,三月三逐渐成为南方少数民族(包括畲族)的传统节日。现今,汉族的这些习俗也只能“礼失求诸野”,在少数民族中寻找一些遗迹。因此,畲族三月三的传统习俗活动有吃乌饭、对山歌、婚恋习俗等。

  一、乌饭宴

    畲族三月三又称“乌饭节”。乌饭,早在唐代就有,杜甫诗云:“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青精饭,就是乌饭。乌饭是畲民从山地里采来野生乌稔树的嫩叶,置于石臼中捣烂后用布包好放入锅中浸熬,然后捞出布包将白花花的糯米倒入乌黑的汤汁里烧煮成了饭。乌米饭乌得名副其实,吃起来就连碗筷也被染粘成乌黑色,是一种很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保健美食。


乌饭 
 

    关于乌饭的来历,在畲家流传着几种不同的说法:一是,“三月三”为米谷生日,畲民要给米谷穿上衣服,涂上一层颜色,祈祝丰年;二是,三月三虫蚁大作,畲民吃了乌饭,上山下地不怕虫蚁;三是为了纪念畲族英雄雷万兴。据传唐朝时畲族英雄雷万兴率领畲民抗击官军的围剿,粮食吃尽了,就以粘米乌的果子充饥;畲民靠它坚持了体力,最后终于取得了胜利。后来,有一年三月三雷万兴想起要吃粘米乌果,可是这时粘米乌尚未结果,畲民就摘采它的叶子做成乌饭食用;以后这就成为一种习俗,每年三月三都要吃乌饭,畲家人也因此将三月三称为“乌饭节”。

  二、对歌节

    畲族三月三又称“对歌节”。畲歌是畲族人民的口头文学,是畲族文化的重要部分。在畲族,畲族只有语言而无文字,常借用汉字记畲语音法手抄歌本。畲民喜爱山歌,常以歌代言,沟通感情;以歌论事,扬善惩恶;以歌传知,斗睿斗智,形成了一套上山劳动、接待来客、婚丧喜事的对歌习俗。

对歌 资料图

    畲族人民能歌善唱,有“畲族生来爱唱歌”之说。“三月三”成为畲族最大的聚会机会,不少青年男女借此机会谈情说爱,对歌更走向另一种形式。大路上,清澈的溪涧边,田间,亲朋好友家……互不相识的畲族青年男女相见之后,都会借助情歌,大胆直率地试探对方。有时是男的主动,更多的却是姑娘首先发问。青年男女除通过父母定亲外,更多的是自由恋爱,选择对象,取得父母同意后,再托媒定亲。

    因此,畲族青年选择对象的主要特点是“山歌为媒”,所唱的这类民歌,畲民叫情歌,也有叫缔结姻缘的“缘歌”。歌会活动使他们理直气壮,是一种集体的精神依托,畲歌也是理解畲族传统文化的一部百科全书。

  三、婚恋习俗

   在古代,三月三是男女的狂欢节,它是以婚恋和求育为主题的节庆,其传统意义就是以巫术信仰为依托举行的祈婚配、求生育的习俗活动。现在,三月三作为畲族的重大节日,很多畲族青年仍然会选择在这一天结婚。新娘这一天会头戴凤冠,戴耳环银项圈,尤其是左手无名指要戴一只九连环的银戒指(寓意日后有九子十二孙)出嫁;在离开娘家前,新娘要“溜筷子”和吃“千斤饭”。


婚礼 资料图
 

    当天,桌面上会放着两把筷子,一满碗饭。新娘一手拿起一把筷子,交叉着递给站在身后的哥哥,哥哥接筷后,从新娘的腋下把筷子放回到桌上。然后,新娘低头弯腰把那碗饭衔上三口,吐在桌上的手帕里,由哥哥包好手帕,装进新娘衣袋带到夫家去。据说,新娘带去千斤饭之后,年年都能养一只千斤重的肥猪。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婚俗仪式,如杉刺拦路、抱上花轿、猜赤娘头、长夜对歌等,这种独特的婚礼活动体现了畲族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这些传统习俗在现代文化的有意改变下,与以前相比有很大差异。在过去,畲民过节是自发的,自娱自乐的;而现在的节日活动,主要是政府安排的内容,其更象是一次畲族文化的展览会,一个成功的文化博览,一个得到观众认可的博览。这种安排,虽然能让观众能够体验到文化环境的场所,受到切实有效的教育,带给他们美的享受,但它在一定程度上使畲民的话语权丧失,所以,在保护时,应该把保护放在尊重畲民的传统文化内在上,这样才不至于让畲族文化的独特性丧失,才能让三月三更好的传承下去。

  三月三作为畲族最为重要的传统节俗活动之一,承载了畲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它的开展增强了畲民之间的民族精神与文化认同,具有较强的教化和娱乐功能。畲民们用飘香四溢的乌饭、欢乐的歌舞、明丽的山光水色衬托出“三月三”的美丽传说,而这充满情意的风俗传说又与“以歌为媒”的婚俗巧妙的粘合在一起,使人的美好心灵与秀丽的山水相互增辉,从而把自然美、民俗美、艺术美融于一体,构成了一幅明媚秀丽的畲家风情画。

  作者:李晓云(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民俗学专业研究生)

  版权声明:本文章仅限温州大学与温州网合作专栏《瓯越纵横》刊载。其他媒体刊载请注明原出处、作者、标题等,并经原作者同意。

扫描下载“我们”APP

本文转自:温州网

N编辑: 鲍苗苗|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

拜尔口腔医院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