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曝汪峰干预报道 回应:与采访内容大相径庭

来源:腾讯娱乐作者: 2015-05-12 14:27:08
核心提示:有记者称自己采访汪峰后出了一篇报道,结果报道一出遭到汪峰本人以及团队纷纷给其打电话质疑,还要求改稿。汪峰团队则回应“报道中所发布的文字与采访内容大相径庭”。
查看评论

  汪峰(资料图)

  《消费汪峰》的专题报道引起争议

  汪峰工作室予以回应

  近日,网上曝光一封某记者写给汪峰的一封信,该记者称自己采访汪峰后出了一篇报道,结果报道一出遭到汪峰本人以及团队纷纷给其打电话质疑,该记者还表示:“抄起手机就给陌生记者亲自打电话质问具体报道的艺人,(汪峰)还是第一个。”12日中午,自称当天也接受过采访的汪峰好友董鹏贴出采访的完整内容,随后汪峰工作室则转发表示,报道中所发布的文字与采访内容大相径庭。

  记者曝汪峰团队干预报道:别想控制媒体

  当事记者表示,事件起源于4月27日发布在网上的汪峰专访稿件《汪峰的成功学》,在此之后,汪峰及其团队多次给该报道的记者打电话,提出修改稿件的要求,而汪峰本人更是与记者长聊30分钟,表示自己很伤心。关于汪峰方提出了各种质疑,该记者在这封长信里,也都一一回应。

  质疑一:开头写道“劳斯莱斯”,而艺人是另一汽车品牌代言人,写了别的牌子,会对他产生经济上的影响。

  回应:作为一个媒体记者,我根本没有义务站在你的立场上去踌躇,我描述你的言谈举止和穿着打扮时会不会与你的商业代言产生冲突。如果因为这句话给你带来了经济损失,很抱歉。如果你知道那真的会影响到你,你真正该做的就是出门时不开这款车,而不是要求媒体不去写。

  质疑二:团队要求将有关于汪峰的各种绯闻、情感史以及被公众调侃消费的部分全部删掉。

  回应:“汪峰”在当下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歌手,而变成了一个符号,你不光为公众提供动听的音乐,某种程度上还是公众的泄压阀。不管你是否愿意,你都得承担这个角色。没有办法,这是艺人的命。所以,我作为报道者,我必须把你身上被赋予的所有符号意义阐释出来,不然,那将是我的失职。读者会骂我。我为读者服务,并不为你服务,请你明白。

  质疑三:大标题是否需要同艺人商量后决定。

  回应:我现在明确告诉你,不需要。我们有权自己决定大标题。我需要对我文章里的内容负责,你对你受访时的言论负责。如果我的标题诽谤了你的声誉,你有权诉诸法律,如果没有,只是不符合你的想法,那么抱歉,只能如此。

  质疑四:采访之前为什么没有签订一份合同,要求文字和图片都必须得到汪峰方确认才可以发稿。

  回应:我是不会和你们签订什么协议或者合同的。如果你真的用一份份协议把所有媒体都变成了你的“自媒体”,那么你接受采访的这个行为就失效了。我可不可以认为,从此以后,所有有关你的长篇报道都是你的企宣稿的变奏形式?那么,还会有人去读有关你的报道吗?那也不是你想看到的局面,对吗?

  质疑五:在文章里把汪峰写得很虚伪。

  回应:我个人从未觉得你虚伪,因为我根本不能算是真的认识你。我最反感用道德化的方式去粗暴地评判一个人的情感经历。情感是最微妙和无法言明的东西,几乎只存在于两个人之间,任何外界的窥探都是失真的。所以,我不可能在文章中对你有“虚伪”这样的道德指摘。但在你身上发生过的那些事实,我必须叙述。我只叙述事情本身,有人认为是为你洗白,有人认为是给你抹黑,一万个人心里有一万个汪峰,我无法约束。

  汪峰方回应:与采访内容大相径庭

  12日中午,接受该媒体采访的董鹏贴出了采访的完整内容,而随后汪峰工作室则转发表示:“报道中所发布的文字与采访内容大相径庭,如果这就是记者朋友所谓的‘客观’,那么这种‘客观’本质上又何尝不是源于媒体需要的不对等的【消费】。 ”

  以为下董鹏《我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采访》全文:

  1.和汪峰什么时候认识的?怎么熟悉起来的?从最初通过音乐去想象这个作者到后来和他本人的接触当中,是否有重新认识的感觉?音乐中呈现的和他生活中的样貌,在你的印象里有差别吗?能否说一些细节和故事?接触这些年当中,汪峰的个性和性格以及为人处事的方式有明显的变化吗?

  答:和汪峰认识很早了,那时候感觉他比较“装”,老是一幅斜睨不可一世的样子,那时候中国摇滚都很骄傲嘛。真正熟悉起来是在我35岁生日,他通过一个朋友很有礼貌地打电话说:能否也来参加一下,特别想认识和交往我们这些朋友。认识了之后比较志趣相投,有很多共同话题,在我的印象里,他就是一个“闺蜜”和“暖男”,有点儿“奉献型人格”,比如我前阵子遭遇的生活变故,他可以一天给你打三次电话,每次聊半个小时,帮你疏解心路,出谋划策,用他的冷静客观的“理性主义”告诉你,生活怎么才能更好的继续,放电话之前重复说:这段时间你不好受,想找人聊聊的时候,可以随时给我打电话,随时啊。

  我们差不多密切接触快十年了,他始终都是这样,近些年更是感觉他越发珍惜老朋友,和所有的相处机会。

  2.汪峰音乐的几个阶段还是比较明显的,早期的一些作品相对色调比较幽暗,中期的、让他被广泛接受的作品昂扬了很多,最近的两张唱片已经找到了经典的“汪峰范式”,对于生活意义、生命意义的追问等等,在你和他的接触中,你觉得他的这些阶段性变化与他本人现实生活和心态变化是直接相关的吗?

  答:他早期的创作可能更加个人角度,但他始终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注重“生活样本”的采集,通常找到人们时下繁复的困惑所在,和这个时代的问题。所以,他拿出什么样的作品,我都丝毫不觉得意外,他的创作能力就像他在日常生活的表达能力一样出众。

  我只能说,他的情歌创作是因为这两年的现实生活,的确“爱情不错”,我个人以为,汪峰的情歌在华语流行乐坛是属一属二的,能写出如此数量众多、流行范围之广的情歌,光靠角度和技巧是不可能的,一定是心理和情状的“讲真”和“写实”。

  一直让我感觉到的是,汪峰即使现在的唱片,也至少有70%的比例,是他日常的映射、思考、矛盾、焦虑、所行所悟的瞬间记录,至于另30%,是他本身拥有的天赋吧,能力和技巧。

  3.作为音乐台主持人,你对中国流行音乐的走向把握应该比普通听众精准很多,在你看来,汪峰能在当下脱颖而出,除了他音乐本身的可听性很强之外,他的歌词和情绪肯定也和这个时代发生了强烈的共鸣。在你看来,他作品中的情绪把握住了这个时代的哪些特质?你自己被他音乐打动的原因是什么?能描述一下吗?比如,具体那几首歌你个人最喜欢,你能分析一下原因吗?

  答: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情绪化的表达和传递,他的作品抓住了信仰、梦想、爱情这些主题,我被他音乐打动的原因当然是“走心”,一个好的创作者始终伴随在你身边,讲出你心里一直所想而又表达不出来的话,足够勇敢、足够智慧。他的作品在创作之初一定没有抱有写出什么惊世之作的想法,你知道他专辑的创作,都是先写大半年的歌词,写出来几十首之后,才写旋律……所以在几十首里有那么几首,让公众认同并流传,对于他这样一个高产能的创作者来说,也在情理之中吧。

  我最喜欢他的歌是《十二月的泪》,我觉得旋律特别美,汪峰在旋律上的写作能力真是得心应手,经常有出彩儿出众的作品。

  4.他后期的作品在广为传唱的同时,也开始有一些质疑的声音,最主要的是认为他“成功之后的矫情和无病呻吟”一类,在你看来《春天里》这类作品会有这个倾向吗?

  答:《春天里》的问题是传播范围太广泛了,这跟人们习惯的思维模式不一样:一个摇滚歌手的作品,怎么可能跟《小苹果》一样流行呢?这说明在中国:摇滚并不被确认为“主流”和“大众”,这是人们对音乐理解的局限。

  矫情?这个时代有谁不矫情?“好的矫情”是生理的正常反映,能让人感觉到生活的美好和希望;“病态的矫情”是一种“仇视病”。

  无病呻吟更扯不上,汪峰一直在“讲真”和“写实”,有可能“尺度”不那么美妙,甚至大胆诘问你心里的“脏乱差”,思考的重度和量级有些强化刺激的色彩,但这就是一个时代的歌者的责任和使命。

  5.汪峰本人的现实生活的改变可能会愈发让他脱离普通人生活的基本面,你觉得这种现实中的变化对他的音乐创作会有影响吗?你是否担心他以后的音乐可能无法精准地描摹大众的感受?

  答:不可能。首先他对时间的“精控”是一种非凡的管理自己的能力,绝不消耗时间精力在无谓的人和事上;他对创作的热爱和偏执,自律和苟刻,更是不可以让自己呈现所谓“退步”迹象,至于精准描摹,我刚说过,那是他的“超能力”和“通感”,我们必须承认他在音乐创作上的天赋。

  当然,“勤苦”这一点,我想他在中国流行乐坛也无人能敌,你能想象他在专辑创作期,早上九点就开始抱着IPad写歌词,一写就是五六个小时吗?走到哪儿都带着吉他,一写就是好几个月吗?

  严谨的强迫症患者,计划性非常强,执行能力非常出众,全力以赴,每天的效率都很高,善于学习(经常问你最近什么电影好看,那本书有营养)又不断激发自己的潜力,这是自身的素质,还有就是对音乐有敬畏的态度。

  6.在汪峰的各种绯闻出现之后,一些乐迷开始觉得他的音乐当中书写的那些精神性的追求和他本人现实生活当中的那些经历,似乎产生了明显的对立。在您看来,会有这样的感受吗?那些绯闻会影响你对于汪峰本人,以及对于他音乐真诚度的判断吗?为什么?

  答:在我眼中,汪峰始终是个“言行合一”的人,他对生活的解决能力也通常是果断和明智的,那些绯闻?我总说:汪峰为别人着想得太多,有时候还把自己逼到墙角儿……这种“清者自清”态度,有时候在现时代并不讨好,也说明了他的心理洁癖,缺乏必要的娱乐精神,哈哈。

  至于音乐真诚度,他在创作上始终以自己为“实验品”,你恰好有了共鸣,是因为他经历了生活,跟大多数一样,他不是少数分子,他也不是精英主义者。

本文转自:温州网

N编辑: 李思思|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