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全民参与“五水共治”纪实

来源:浙江日报作者:2015-06-08 11:25:17
核心提示:民间人士、民企组织、民营资本是温州全民治水的三张“民”牌,治水以来,温州人或自发参与治水公益,或拿出治水“金点子”,或自发捐资,或直接投资治水项目……
查看评论

  齐上阵

  污水横流,尼龙袋、饮料瓶等垃圾遍布河面,老妇人徒手挖开淤泥;半身淌着泥水,工人双手紧握水枪冲向淤泥……当这些充满冲击力的图画将温州"五水共治"中的生动画面展示在你面前,温州全民治水的热情也就不言而喻了。

  治水面前没有旁观者,正是这些有实有据的真实瞬间,使这句话在温州得到最好的证明。民间人士、民企组织、民营资本是温州全民治水的三张“民”牌,治水以来,温州人或自发参与治水公益,或拿出治水“金点子”,或自发捐资,或直接投资治水项目……一例例民间自发的治水行为,铺开了全民治水的火热场面。

  数据显示,全市组建治水志愿者队伍800多支,3万多名治水志愿者,今年以来各类民间组织开展的治水活动超过26万人次;建立“助力五水共治,建设美丽浙南水乡”社会捐助激励机制,发动温商和群众自愿捐资治水,目前已筹集6.87亿元;群众对“五水共治”满意率达81%,实现了“五水共治”全民参与,治水成果全民共享。

   全民参与治水热潮一浪接一浪

  第一次翻开石板闻到污水刺鼻的味道,乐清市北白象镇东斜村村委会主任高元辉差点被熏得晕过去。“村干部想做点事,只劝百姓是劝不动的。必须自己带头先干。”本着这样的共识,高元辉与其他村干部率先干成了“泥瓜”。果不其然,当村干部冲在前头,村民们自然也没落下。村民林国强为保护淤泥堆场的围土不被雨水冲走,主动跳进堆场中盖雨布,黑臭的淤泥没到了他的胸口。“干得怎么样,百姓心里透亮。我为什么敢下到堆场里面去铺篷布?就冲着村干部的干劲!村干部什么事情都带头,我们当村民的能不跟着冲上去吗?”林国强的话说出了其他村民的心声。

  挖掘机左右开弓,夹杂着各类垃圾的淤泥在水流冲击下被打散,黑臭的泥水四溅,一股股涌向泵机。戴着红袖套的义务清淤队员们来了,穿着高脚雨靴,拿着铁耙清理河道垃圾,村里的老人和小孩也没闲着,有的给清淤人员递茶送水,有的则做起了义务“监工”。

  “几十年没见过这样的场面了!”高元辉的娘说,清河开始后,自己经常来到河边看看,和几个老年妇女烧开水给大家喝。她记得人民公社以后,多少年看不到这么多人做一件轰轰烈烈的事了。

  治水以来,这样全民参与、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在温州各地屡见不鲜,个人参与治水的生动例子更是不胜枚举。永嘉县老人协会虞邵连依靠自己的感召力,动员附近22个村,组织了一个由150名老人组成的“五水共治”美丽水乡建设志愿队伍,成立了一支“五水共治”美丽水乡建设文艺宣传队伍,排练“五水共治”双人快板,积极下乡宣传“五水共治”工作。瓯海区瞿溪河首任河长潘胜忠每天巡河近20公里,2000多天风雨无阻,领着每月1800元的微薄工资。老潘说:“有人劝我不要折腾,但对这条河,我真的放不下……”因为治水表现突出,他入选“2014感动温州十大人物”。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上这样写道:“小小的河长,大大的使命。那道河,流过他的眼睛,河水就变清澈了;那道河,流过他的心里,水色就变明净了。”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是瑞安草根治水的共识。”瑞安市塘下镇环保协会副秘书长赵飞感慨,自从环保协会成立后,以工业强镇为傲的塘下人,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治水激情。“仅一年多时间,协会会员人数从500人迅速发展到2万多人,成为全省成长最快的公益性民间组织。”协会成立当天就筹资1500多万元资金,随后在全镇范围内牵头整治15条河道,并引导80多家汽摩配企业集资300多万元,联手建造大型污水处理系统……

  如今的瑞安,几乎每一个沿河村居都成立了护河队,开展河道及沿岸卫生清理、宣传和监督工作,“草根力量”日益成为瑞安治水护水的“主角”。为了聚集草根民智,瑞安市还举办了“吾水共治”圆桌会,围绕温瑞塘河等重点河段整治,定期召集政府、企业、公众三方代表共商治水大计,并组织重点企业签订《环境保护承诺书》,邀请群众对政府和企业治理情况开展监督。

  随着治水工作的细致深化,企业间既出钱又出力的例子如雨后春笋蜂拥而出。森马集团不仅向治水基金捐资1000万元,同时主动承担森马集团新桥旧工业区、娄桥新工业区以及未来森马学校周边河流的清淤、驳坎、美化工作。

  凝聚力量共同治水,不断被激发的群众热情点燃了全民治水的治水自觉,参与治水人群之庞大涉及各个年龄段。“从在校学生到退休在家的老人,不论男女,皆加入全民治水的队伍中。”这俨然是一种共识。

  社会各界积极为“五水共治”捐款

  政府搭台打造治水+

  3月22日,世界水日。这天,温州成立了一个全新的治水组织——“治水公益联盟”。联盟由相关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及治水专家共同组建,搭建起了全社会参与治水的平台。在之后的治水过程中,联盟成员开展水环境公益诉讼项目,对原先较为薄弱的“法”的力量进行补充。

  作为治水主导的政府,怎样更好地引导整合社会各类资源参与治水?互联网背景下,温州政府通过打造平台,吸引一大批社会组织、温商企业、科技人才踊跃投入到治水浪潮中。

  鹿城区“五水共治”两新社会组织公益联盟是温州市首支由政府主导组成的专注于“五水共治”的民间治水平台。依托专业水环境保护公益组织,“五水共治”公益联盟引入社会治水专家、人才,探索全社会参与治水的全新模式。联盟所聘请的“技术顾问”通过实地考察,为鹿城辖区内的河道开展“五水共治”问诊活动,提交诊断治理参考方案,发挥智慧参与治水。

  “既为河道‘开方治病’、也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民间力量参与水污染治理开辟了新平台。”温州市水乡促进中心娄一青博士这样评价。

  这样的联盟组织还有专门提供技术服务的“温州智库”——温州市“五水共治”技术服务团。35家技术支撑单位、206名技术服务专家、75项适用技术,构成了温州市“五水共治”的首批技术智库,汇集了来自相关市直部门、温州大学、浙江竟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机构。包括水污染生物监测技术、黑臭河道微生物治理和修复技术、雨水利用技术、透水性路面技术等在内的75项适用技术,涉及治污水、防洪水、抓节水等多个方面。

  “随着温州治水工作的不断推进,技术瓶颈也开始逐步显现出来。部分工程项目的推进受制于一些复杂的技术性难题,急需一批懂理论、有经验、有技术的治水技术人才献计献策。”温州市“五水共治”技术服务团团长、市治水办副主任李红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介绍,“技术服务团,除了服务于‘五水共治’工程项目建设,以及为一些重大的技术项目提供决策咨询,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基层解决治水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难题。”

  既要充当治水智囊团的角色,又要努力打造成为技术服务资源交流汇聚的中心和主平台,以及培养和锻炼基层治水人才的重要基地的任务,这是平台的共性,也包含各类治水活动的初衷。2014年以来,温州市先后举办了“五水共治”群英会、“五水共治”问计于民专家咨询恳谈会等,邀请社会各界共商温州“五水共治”大计。

  问计于民不仅有专家的贡献,还有来自于民间的“金点子”。市民王明华通过“我为治水献一策”金点子征集评选活动阐述了一套“循环与平衡法”,并提出“河岸石缝不要用水泥勾缝”、“农民可以捞点轻度污染的河道淤泥做肥料”等建议。

  “群策群力协助解决治水难题,广泛发动各行各业就如何科学治水建言献策,除了以上活动、平台,还有各类专家恳谈会、治水微讲座、市民监督团、河长论坛,真正做到依靠民智,注重民富,发动群众,实现民享。”

河长论坛


市民监督团“联督百河”

  两手发力社会组织有担当

  治水实践中,温州还出现了像乐清市仙溪溪流环境保护协会一类带有官民共治底色的实验性组织。这是温州首个民间发力、政府支持的纯公益社团,从它的组建到运作,有乐清市人大常委会的力挺,有仙溪镇党委政府的扶持,也有乐清市镇两级人大代表、当地企业家、村官及普通村民的热情参与。

  协会专门聘请8名宣传监督员对溪流进行日常保护宣传监督,发挥老年协会的余热,以沿溪29个村为单位进行分段包干,完善监督。之后,协会尝试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新型方式保护溪流生态环境,促成仙溪南阁段三个村同乐清市华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生态保护利用开发承包协议,尝试经济效益创造和溪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新型方式保护生态。

  全民参与治水的大环境下,像乐清市仙溪溪流环境保护协会一类的社会组织活跃于治水的各个重要环节。如何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治水作用?温州尝试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

  2013年12月中旬开始,苍南县“壹加壹”社区服务中心与该县金乡镇签署协议,接手该镇4个社区范围共长113公里河道的保洁和河道清洁宣传教育巡视监督工作。“组织承接河道保洁业务后,配备专职社工和河道保洁员工,以及巡逻船只等设施,每天进行河面杂物打捞保洁。同时,承担起宣传教育和巡查监督的使命,每周到菜市场、易出现抛扔垃圾的河道周边等地,向居民发送宣传单,张贴宣传标语等,教育居民不要向河道抛扔杂物等不文明行为。”“壹加壹”社区服务中心理事长张炳钩介绍。

  金乡镇河网密布,多年来,政府部门也在倾力治理水环境,但收效甚少。“在此之前,河道都交由保洁公司来做,但带来的弊病是,村民环保意识没提高,你捞你的,我扔我的,僵局始终没有破解。”金乡镇副镇长张志宏此前介绍,“购买服务的创新使得河道环境明显改善。”

  “壹加壹”社区服务中心先行先试承担河道保洁,让政府看到社会组织参与治水的作用。温州市治水办的一位负责人表示,苍南“壹加壹”公益组织积极参与河道的保洁管理,是一项非常值得肯定的做法,一方面践行了全民惜水、爱水、护水的号召,形成了全民治水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出钱买服务,解决了原先政府包揽一切的弊端,为巩固河道治理成果做出有益尝试。

  “政府通过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合作等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形成良性互动。”温州市民政局民间组织登记中心主任蔡建旺介绍。

  温州市率先推行水利工程运行维护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也得到了省主要领导的肯定,并作批示送全省各市县参阅。

  政府与民间力量形成一种有效合力,相辅相成打出组合拳取得意想不到的新成效,作为浙江省唯一获得2013中国公益节最具公益精神奖获得者,温州市绿色水网环保公益中心理事长白洪鲍对此深有体会。从孤军奋斗到合力治水,他参与治水的经历正是温州全民治水的发展路线。

  多年前,因为鳌江边环境恶化触目惊心的一幕,白洪鲍等人成立绿色水网环保公益中心,致力于把这个组织打造成公众表达污染治理诉求的“中介”。中心运营之初,因为白洪鲍等人的治水努力很快赢得口碑,但现实存在的经费不足问题,也让“绿色水网”陷入只剩白洪鲍一人孤军奋战的尴尬局面。

  温州深化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为他一筹莫展的环保事业带来发展的春风。2013年,温州市成为民政综合改革试验区,政府出台“1+7”文件,解决社会组织登记难、培育难、资金难等问题。“借机第一家登记注册,没花一分钱。成长时期又赶上全省‘五水共治’,‘绿色水网’因此得以发展。”白洪鲍说。

  此后,白洪鲍带领这个全国首家由政府委托第三方社会组织承接运营的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开展各种治水行动,不断实现项目资源分享。比如他与有关部门合作发起“小鱼治水”公益行动,与家长、孩子一起放生10万尾食藻鱼鱼苗,通过食藻鱼吃蓝藻等水生浮游生物来完成治水。他也把自己比做一尾小鱼,在温州多个学校开展“小鱼课堂”活动,结合亲身经历,向孩子们讲述关爱江河的故事。他还举办各种培训、沙龙,向全市以及各个县(市、区)社会组织开放……

  来自温州市绿文环保公益中心主任每年组织百场“治水”宣讲活动,走进农村文化礼堂和中心小学。

  温州全民参与的氛围也正是在诸如此类、形式各异的活动中,一次次得到烘托。打响治水战役,还清于河,还绿于民,温州走出了一条治水+模式,真正推动了全民治水的热潮。

“五水共治”走进文化礼堂

 小鱼治水

本文转自:温州网

N编辑: 诸葛之伊|责任编辑: 黄作敏
拜尔口腔医院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