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沉船救援纪实:相扶相助跨越生死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作者: 2015-06-08 11:31:58
核心提示:
查看评论

  长江沉船救援纪实

  几乎是在一两分钟内,暴风雨中的“东方之星”就翻沉倒扣在江中。一场争分夺秒的国家救援行动,在风高浪急、雨大雾浓的长江沿线全面展开

  湖北监利,长江大马洲江段上,宽阔的江面暗流涌动。

  6月5日清晨,经过整整一夜的艰难作业,在4根钢缆的共同牵拉下,“东方之星”号客轮已被完全扶正,蓝色的船顶缓缓露出水面。当日18时50分许,船体已整体打捞出水。搜救人员进舱作业。

  几天来,这艘搭载着456名旅客和船员、已有21岁船龄的大船一直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

  5月28日下午,所属于重庆东方轮船公司的“东方之星”客轮,从南京五马渡出发沿长江而上,船上旅客多数是“夕阳红”老年团成员,年纪在50岁至80岁。6月1日晚21时30分许,当“东方之星”行驶至大马洲江段时,突然风雨大作、电闪雷鸣,一股强劲的龙卷风袭来,客船瞬间倾覆,翻沉江中。

  生命高于一切。几天来,党中央、国务院紧急决策部署,各种救援力量八方汇聚,无数普通民众积极参与。一场争分夺秒的国家救援行动,在风高浪急、雨大雾浓的长江沿线全面展开。

  截至5日10时20分,“东方之星”遇难者已确认97人,获救生还人员为14人,尚有300余人下落不明。

  截至《瞭望》新闻周刊发稿时,打捞和搜寻工作仍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对于400多个生命,人们抱着坚定信念,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不抛弃、不放弃,并将为每一个生命保留最后的尊严。

  争分夺秒抢救生命

  夜黑、雨大、风疾。几乎是在一两分钟内,暴风雨中的“东方之星”就翻沉倒扣在江中。

  船外,天空暴雨不断,水面风大浪急。加上长江正值汛期,江水污浊,水下能见度几乎为零。

  船内,舱室结构复杂,杂物倒扣,有些舱门被死死抵住。最让人揪心的是400多个生命被困其中。

  救援立即全面展开。

  党中央对救援工作高度重视。“东方之星”翻沉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国务院即派工作组赶赴现场指导搜救工作,湖北省、重庆市及有关方面组织足够力量全力开展搜救,并妥善做好相关善后工作。同时,要深刻吸取教训,强化维护公共安全的措施,确保人民生命安全。

  2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习近平总书记,率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国务委员杨晶以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即赴现场指挥救援和应急处置工作。在赶赴现场的飞机上、在岸边临时搭建的板房指挥部里,在监利县深夜的办公室里……一次次救援部署会紧急召开。

  3日,李克强再次来到了救援现场。在大雨中,总理及随行人员向遇难者遗体三鞠躬并默哀。

  4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国务院事件救援和处置工作组关于“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救援和应急处置工作情况的汇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对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负责”,“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争分夺秒”……会议消息透出的语气急迫、坚定。会议对紧张进行的救援工作提出环环相扣的五大措施。

  在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其主要议题同样也是听取关于“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救援和应急处置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打算的汇报。

  调集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不惜一切代价做好人员搜救和相关处置工作,救援在困难和挑战中加速推进。

  交通运输部启动一级应急响应,协调多艘船舶在现场搜寻。由于水文、气象等条件的不断变化,早已双眼通红的救助打捞专家们顾不上休息,反复测算、研究打捞方案。

  事发地湖北省和有关方面迅速组织力量全力开展搜救和善后工作。湖南、重庆、江苏、上海等省市也迅速反应。

  来自武警、海事、长航、消防等部门的海巡艇、航标艇、冲锋舟及渔船,在事发江段下游200公里范围展开搜救。

  数千名解放军、武警、公安、医护人员奔赴现场。2日起,海军东海、北海、南海三大舰队和海军工程大学等单位200多位潜水员被紧急抽调到现场。从各地紧急赶来的潜水员们来不及休息,即刻轮番下潜。

  中航工业、中国石化、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中央企业,全力提供通信、燃油、饮水、直升机等保障。

  湖北、湖南附近区域的群众,纷纷为前往现场的乘客家属提供各种帮助。搜救志愿者组织——蓝天救援队,共有100多位志愿者前往现场支援搜救……

  深夜的长江两岸,雨后气温骤降,饱受洪灾风疾的荆楚大地早已疲惫入睡。但是,为了多一次生命奇迹,救援现场始终灯火通明,搜救工作昼夜不息。

  科学救援方能创造生命奇迹

  江难,有着不同于其他灾害的特性,给这次大救援出了无数难题。

  事发航道环境复杂,加之天气状况恶劣,既增加了搜救难度,也给科学施救、精准施救、及时施救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降低救援现场的水位,长江防办从2日开始,三次进行调度,将三峡水库的下泄流量从每秒17200立方米减少至7000立方米,为救援创造条件。

  时间在一分一秒流逝,生命探测仪的现场搜寻,一刻也没有停歇。

  搜救现场水域深约15米,风大浪高,且暴雨不断,救援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但在与死神较量中,无人退缩。

  指挥船“航勘201”上,部长、将军、救援专家反复推演打捞救援方案。交通运输部救捞局副局长张建新说,复杂的环境、天气状况,更需要科学施救、精准施救、及时施救。

  很快,三种方案提交讨论:切割船体;吊起船体;潜水员水下探摸搜寻。

  方案一,可能最快实施,但可能造成气垫层漏气后船体下沉;方案二需要调集大型船舶,时间来不及;方案三是条件可能情况下,挽救幸存者最可行的办法。

  “一个舱室一个舱室进行检查。只要有半点希望,我们就要尽万分努力,绝不放弃!”总参谋长助理马宜明下达了这样的命令。

  同时,救援指挥部紧急调派打捞船,待到位后实施船体打捞工作。

  指挥一线救援的海军工程大学专家李其修告诉记者,“东方之星”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倾覆的,距离水面最近的船舱底层可能还存在气垫层,如果有乘客进入底舱,就有可能存在存活机会。

  2日12时52分,在水下浸泡十多个小时后,65岁的朱红美成为被救出的第一个乘客。老人喜极而泣,紧紧抓住消防员欧阳平的手,不断地说“谢谢”。

  指挥救援的湖北省军区司令员陈守民说:“救出这位老人,坚定了我们的信心,也让我们找到科学救援的办法。”

  2日下午,救起朱红美的海军工程大学的官东,再次潜入水中救出21岁的船舶加油工陈书涵。

  3日,船体切割作业被提上日程。李其修表示,在密闭的空间中,空气会越来越稀薄,空气中的部分氧气也会融入水中,拖延越久,幸存者生还的几率就越小。切割将为处于底舱的幸存者带来更多生的希望。

  

 [1] [2] [3] 下一页

本文转自:温州网

N编辑: 温网编辑|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