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6大天赋特质是怎么被家长玩坏的
核心提示:用更专业科学的解释,告诉了我们孩子与生俱来的6大天赋特质及他们是怎样被成人玩坏的……
当今德国最受欢迎的脑神经科学家及教育改革推动者葛拉德·胥特,用更专业科学的解释,告诉了我们孩子与生俱来的6大天赋特质及他们是怎样被成人玩坏的……
有每个孩子带来世上的各种天赋,是如此的多彩多姿,而让人扼腕的是其中大多数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还没来得及绽放,就渐渐枯萎了。且来看看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天赋的6大特质,而他们可能是怎样被埋没的,我们需要怎样保护好这些天赋。
1、爱/与人亲近的本能
每个新生儿,都带着一些内在知识而来,他们是生来让人疼爱的,不会做出一些有意义的行为来讨人喜欢,只会自然而然的、像大脑跟行为已经设定连接般,从内心发出本能的反应。只有“爱能产生爱”,让孩子感受到你无条件的爱,才能呵护好孩子爱的天赋。
而把自己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或把孩子当成展示品,都是把孩子作为满足自己虚荣心的工具,不是真正的爱。爱孩子,最为重要的就是“尊重孩子”,爱他们本来的样子,让他们做自己。得到这种爱的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会非常亲近,会以开放的态度与越来越多的人建立关系。他们拥有无穷无尽的探索的热情与乐趣,创造灵感的能力源源不断,但又能自由自在且独立自主。他们一辈子都能这样让人打从心底欣赏他们,就是因为,他们是如此被爱的,而他们这辈子所成为的人,就是自己
2、开发/探索的喜悦
婴儿的脑细胞容量大得惊人,而且相互连接的方式也仍有无限的可能。他来到世界的每一天都决定了脑神经细胞哪些连接日渐稳固,哪些则被渐渐忽略,也就是说某方面的能力会发展的比较好,但某些方面就显得比较弱——影响强弱的关键,就是孩子的亲身经历——他所接触的刺激、鼓励与赞扬,都会成为一种被大脑接收与评估的讯号。
安全感连接,让孩子自在探索
而让孩子能够再面临任何情况是都能放心去体验、探索的,就是与亲人建立起来的安全感的连接。一个有安全感的孩子,不会老想着专注妈妈的裙角,他们安心自在的去发掘、探索周围的大小事务,因为他们知道当需要帮助时,随时都会有大人出现在身边。
热情是影响大脑的燃料
每一个新发现、新认知和新能力,都能在孩子脑中激情一股成人再也无法想象的热情,这就是影响大脑未来发展的更重要“燃料”这些“燃料”能增强与活化中脑内的情感中枢,被称为神经可塑性传导物质的东西,就会被大量释放,他们就像肥料一般,浇灌在被热情振奋的脑神经网络上。这就是为什么孩子在感兴趣的事务上学习的特别好的原因,而他们只在对自己很具意义的事务上,才会真正产生兴趣——这也是自行探索能引起如此大热情的原因。
理性教导和权威,可能减损孩子的热情
当大人以理性的态度评论孩子的天马行空,对他惊天动地的发现浇冷水时,那刚萌芽的想象力就会应声卡住。孩子会被教得乖乖的,被大赞有教养,因为他已经知道了大人认为重要的东西是什么。然而,关于孩子自己,以及他能自行发掘的所有事物,可能已经变得越来越没感觉了。有些孩子被贴上太难搞、顽劣或任性标签,或许就是这种自我主张强烈的人,如果不走极端,让他们留在自己习惯的思考轨道里,何尝不是这个社会最需要的人。
3、发挥创意/创造的兴趣
如果我们曾经看过一个小孩如何在厨房里将一些锅碗瓢盆组装成汽车、飞机和船,认真的晚期旅行游戏,就绝不会认为创造力是一件需要教导的事。
正向鼓励,引导孩子认识自己
小孩爱尝试所有他觉得有意思的东西,而大人经常会扫小人儿的性而不自知,结局常是小小建筑师坐在自己的惊世之作旁边,露出失望的眼神……慢慢的孩子的大脑就会存储这些经验;没人对他的电子有兴趣。大脑中原本正向的动力,就渐渐跟负面感觉做了连接。当无法持续经验到鼓励和认可,他就会不想再花脑筋找乐子了。所以,我们需要给他机会,让他一步步去认识自己和自己的能力。
亲身体验与挑战,有助于提升脑力
大脑前额叶神经细胞与很多功能与能力相关,例如:冲动控制、挫折耐受力、行动计划能力、预估后果能力、设身处地理解别人,以及承担责任与专注的能力等。而这些有关未来一生的能力,孩子只能经由亲身体验获得。无论是自己解决问题,或是克服挑战,凡做过,必在脑中留下痕迹,并有助于前额叶神经细胞的成型与稳固。
4、信任/安全感
人类脑干的神经元数量,在出生前会达到最高点,前额叶神经元突触数量的增长,则会在6岁前完成。等这些完成后,那些不被“需要”、也未经使用与刺激而无法稳固的神经元,便会逐渐退化。我们本来可以随性利用那些审计员的——就像店里的货物一应俱全,只等着顾客上门消费。孩子所积累的任何经验,都是这种“消费”,这就是为什么孩子从小得亲身体验一些事物的原因。
过往经验,让孩子建立信赖感
富兰克林曾经说“一盎司的经验跟一吨的理论一样有价值”,经验之所以有价值,在于那是自己亲身所经历的。每一个新生的经验,都会在脑海中形成新的连接,而相信一切都没有问题的安全感,则来自孩子到目前为止所积累的好经验。
恐惧、压力导致孩子行为退化
越有安全感的人,接受与愿意尝新的程度越高。对世界的投入也会越多。信任与安全感,才是孩子向外学习的基础。相反,不安、害怕与压力,会在孩子脑海中蔓延着一种焦虑与躁动,此时孩子无法学习新事物,只剩下年幼是学会、且在脑中已经根深蒂固的能力还保留着,因此,如果孩子感觉不到出口,行为就会开始退化,例如攻击、自我防卫、顽固或退缩
5、毅力/自我意识
你可曾看过小婴儿试图翻身的过程,这种想反过来的坚强毅力,不是谁交给他的,是任谁都无法阻挡的。
“自我实现”启动孩子学习热情
在挑战中成长,并发现自己能有所影响的能力心理学家称之为“自我实现”。能“自我实现”的孩子,就会发现“我是谁”,而且知道有些事,“我可以做到”。他们的大脑,将在愉悦的感觉里启动中脑内的情感神经网络。在这些细胞群的神经突触末端,将倾泻出大量的神经传导物质,这些物质将有助于新连接的稳固。正如,学习站立时,起初难免失去平衡而跌倒,但很快就能站立的四平八稳,因为他的站立模式已经塑造成功了。
想学的自我意识,启动一切发生
你急着出门,而孩子坚持自己绑鞋带的时刻,你可能就明白自我意识是什么了。孩子的这种坚持,其实只是想复习、想秀他学过的新技能,这种由自我意识衍生出来的意念,在他找寻乐趣、创新发明、发展新能力等方面,更是极其重要。如果被泼冷水,孩子就会渐渐压抑自己的需求。所以,要求孩子压抑自我意识,又要不伤及他们自由与天生的创造力,根本是不可能的。
6、觉察力/同理心
有觉察力的人,能看到许多别人轻易忽略的东西。他不带任何评断,就只是身在其中,不随便分心,他活在当下。这世界的许多微小细节他都能一一感受,生命变得丰富多彩。
觉察力与同理心的深沉价值
保持觉察也意味着能清晰思考,不论过去或将来怎样,都能保持自己的想法不迷失,因此拥有觉察力会比活得浑浑噩噩的人更适应这个世界,做起事来事半功倍。同样,一个自我感受力强的人,通常对他人的一举一动也比较能够感同身受。
天生的感知与信赖能力
全心信赖并感知他人心情的能力,是我们天生的本领。当孩子能像自己在痛一般去感受别人的痛楚时,他就会试着帮助别人排解痛苦;他从别人那感受到的是快乐,也会想努力带给别人快乐。所以,获取越多正面经验的孩子,会越想把这个经验应用在别人身上。
自在探索察觉,培养重要的能力
因为可以觉察到很大已经无法察觉的事物,每个日常生活细节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探索,他无法决定先注意什么或投入何处。也因此,我们才时时见到大人想拼命前进,而小人儿却慢慢吞吞地在欣赏路边的风景。只有在这样毫无目的的察觉中,才能让孩子养成某些重要的能力:不是谁在引导孩子该注意什么事,而是自己选择在那个片刻感受什么、发现特别喜欢、特别感兴趣的事物。当孩子能掌握越多这种自我行动的决定权时,以后等他在其他事物上需要自行做交涉时,就会容易得多。
【奶爸说】
●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女士,曾经提出“胎生的吸收精神”的理论:婴儿期的孩子大脑最聪明,刚出生的婴儿,其大脑具有惊人的吸收能力,越是接近零岁,这种吸收能力就越强。零岁到两岁之间的孩子的脑子,是任何成人也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
所以,孩子还小的父母注意:千万别让你的娃寂寞的渡过婴儿期……
●成年人都有一个毛病啊,就是说教别人,如果你留意一下就会发现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特别是男人,当然我也有这个毛病
以前和乖宝在一起时也总忍不住想给她讲述一些道理,后来慢慢的我就开始刻意留意、控制自己的说教欲望,为啥呢?一方面我发现乖宝把我当成了唐僧了啊,她看到爸爸又想开始长篇大论时就逃跑,这我哪还敢说啊,不然真在她心中定性了,以后还能不能一起玩耍了;另一方面过早、过度干预孩子、给孩子灌输一些概念,对她的探索欲、想象力等多方面都会有负面影响。所以,我就告诉自己:闭嘴!安静的做你的奶爸,让她自己去体验、感受、发现。。。更何况,你又怎么能确定,你说的就一定是对的?每个人看事物、问题的角度都不同,特别是孩子……
●对于0-6岁的孩子国际儿童教育界的通行规则只有三点:1、不伤害自己。2、不打扰他人。3、不破坏环境。在此前提下,自由的原则大于正确的原则
●朋友圈每晚一条育儿大骨汤,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想围观的小伙伴加我私人微信36491788
本文转自:温州网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