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开水浇头”可以有N个角度
核心提示:有些小是小非并非无关紧要,即以媒体发掘朱某的成长经历来说,就可以对社会、对广大的家长起到警示作用
因言语冲突,温州某火锅店服务员朱某将一盆99度开水浇在顾客林女士头上,造成全身42%的面积烫伤。因为有视频,情节奇特、暴烈,瞬间成为网络热点。媒体对朱某本人及其家庭进行了采访,对其成长历程进行了发掘;还有媒体引入专家发言,对朱某的性格、心理进行分析。
但上述媒体的报道引起了争议,不少网友认为,媒体应该更加关注受害者,而不是去渲染加害者朱某的童年如何不幸,更不应包含暗示受害者“咎由自取”的潜台词——朱某再不幸,可以作为加害他人的理由吗?即便林女士言语中存在辱骂字眼,朱某就可以以滚烫的开水浇她的头吗?有评论认为媒体如此报道,显然“走偏了”——此时应该做的是对朱某的行为进行谴责,而不是对其“不幸”寄予同情。
谴责是必须的,这是“大是大非”,不容混淆。但“大是大非”之外,还有“小是小非”。有些小是小非并非无关紧要,即以媒体发掘朱某的成长经历来说,就可以对社会、对广大的家长起到警示作用——朱某这样一个“坏孩子”是怎样炼成的?
讨论一件事情,可以有多种角度。同一个角度,观点或许有对错,但角度本身没有对错。
如果我与女儿讨论“浇头”事件,我会告诫她:“讲话注意分寸,小心伤害到人,这既是一种美德,也是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智慧。”这是我从作为一个父亲的角度,从保护女儿不受伤害的角度,说出的老实话。我绝对不会鼓励女儿:“就是要呵斥他,投诉他,微博曝光他,这是你的正当权利,即便被对方开水加身也在所不惜!”坚持大是大非没有什么错,但并不是唯一选择,也未必是最正确的选择。
当然我也一定会告诫女儿以朱某为戒:即便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有些事还是不能做,不许做,因睚眦之怨而对他人做出特别严重的伤害,这不是情绪问题,而是善恶问题。即便不谈善恶,那也应该对行为后果有一个起码的认知——你可以不懂得爱别人,至少要懂得爱护你自己。
心理学家可以去研究朱某事发时的心理状况,社会学家可以通过这一案例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教育学家可以去求解年方17岁的朱某为何放弃学业而选择了打工,危机处理专家可以对该火锅店的危急处置能力提出质疑(值班经理已发现朱某意欲实施报复行动),时事评论员可以去关心该饭店究竟有没有对员工进行过足够的培训,让他们懂得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对顾客保持尊重、克制。放在更大的一个背景下看,朱某身上的暴戾之气,冲突所凸显的人与人之间缺少起码的尊重与忍让,究竟是一种社会病还是时代病?
这些角度的重要性可能有先后、有轻重,但所有这些角度的讨论都有价值,都有意义。我们要让这个社会更温暖更和谐,这些讨论就都是不可或缺的。
本文转自:温州网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