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苍南蒲城 做不一样的“城里人”

来源:温州旅游网作者:2015-09-16 09:21:38
核心提示:生活在苍南的一个偏远小镇的一个小城乡里的人,当地人也习惯以“城里人”称之。
查看评论

  我们对“城里人”一词的理解,似乎就是生活在现代化大都市的城市居民。他们的四周,钢筋森林、车水马龙。然而,生活在苍南的一个偏远小镇的一个小城乡里的人,当地人也习惯以“城里人”称之。但是他们口中的“城”,更像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在祖先筑起的城墙里,世代沿袭,以自己的方式,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蒲城城堡——天圆地方

  这个被称之为“蒲壮所城”的地方,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已在岁月的长河中走过600多个年头。当时兴建这座城堡建筑,主要是为了防御横行的海贼和倭寇。现如今这座城墙被完整的保存下来,并于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第四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堡南方正、北弧圆,暗含“天圆地方”之意。2公里的城墙由墩实的石条和石板内外三层包砌筑成,在东、南、西各设一道城门,城门上均筑有瓮城和城楼。当你还未走进城堡,两三百米外的石铺路就让你感受到这座古城所散发出的历史的味道。进入东门,便置身于四周环绕的高墙堡垒之中。四四方方的古城墙,似乎在向世人宣告自己的悠远历史。城内密布着众多大大小小的街巷,排列成“四”字行。街道相贯,巷巷相通,仿佛是一座人造的迷宫,一不留神,就会迷失在这大街小巷里。城内古迹众多,有城隍庙、文昌阁、东林寺、西竺寺、守武真官墓等等。来到这里,不需要刻意去寻找,可能你一个转身,在一个拐角,就收获一处意外的风景。

  蒲城方言——蒲城话

  古时,蒲城人常年生活于城内,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渐渐与外界断绝了来往,因而,他们自成一家,拥有了一种自己独特的语言——蒲城话。虽然现在他们与外界恢复了正常联系,与城外的人讲着共同的闽南方言,但是他们还是将“蒲城话”代代相传,沿袭至今。一种专属于他们的交流方式,一种只有他们“城里人”才懂的“城里话”。

  蒲城民俗——拔五更

  在蒲城,最热闹的要数每年的正月初四至正月十六了。在这十三天里,相继有抢彩球、放花灯、猜灯谜等活动,还有戏曲、音舞、扎灯等多种艺术活动。其中最热闹的,便是正月十五晚的“拔五更”。在十五夜里五更时分,城里的男子会抬着晏公庙中的八尊晏公在城里的大街小巷飞奔,口中不停喊着“顺啊!顺啊!”以求来年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拔五更”最激烈的环节数抢夺抬晏公的竹杠和披在晏公身上的红布了,城内男子光着膀子在鞭炮的轰炸下激烈开抢,抢到者意味着来年诸事顺利,阖家安康。但是,十五晚的“拔五更”是女人不准观看的,这是一直沿袭下来的禁忌。所以女人只有等到十六晚上才能出门,一睹“抢杠”的刺激场景。

  蒲城美食——肉面、继光饼、葡萄

  蒲城人对于吃也有自己的一番特色,许多人来这里不仅为了见识这座历史城堡,也为这里所独有的美食。

  就拿蒲城肉面来说,“城里人”从小吃到大,但依然百吃不厌。既然叫“肉面”,当然它的制作原料离不开肉了,它主要原料是猪肉或牛肉,绞碎之后跟面粉混合揉成,最终加工成长条的面状。它比一般的面要粗,再加上肉的质感,所以吃起来更有韧性更有嚼劲。许多在外求学的孩子,回家第一顿饭就是一碗葱油青菜汤肉面,如果加点海鲜浇头那就更完美了。

  还有蒲城继光饼,一听名字自然而然就会想起民族英雄戚继光呢?据记载,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抗倭英雄戚继光率军入闽追歼倭寇,连日阴雨,军中不能开伙,戚继光便下令烤制一种最简单的小饼,用麻绳串起挂在将士身上充当干粮。后来,这小饼流入民间,不但普遍食用,而且还成为祭祀神灵祖先必备的供品。后人感念戚公,便把这种小饼叫作“继光饼”了。现在的继光饼有甜、咸两种口味,既充饥又解馋。

  此外,蒲城葡萄的美名想必人尽皆知了。一到七八月葡萄成熟季,许多外来游客就会自驾来此采摘,既品尝到新鲜的水果,又享受了一场乡野之旅。

  交通贴士:

  自驾线路:温州市区出发——G15沈海(甬台温)高速——观美路口——78省道——马站镇——到达景区

  公共交通:苍南火车站——县城灵溪汽车站——马站——蒲壮所城;温州(客运中心)—马站—蒲壮所城。

本文转自:温州网

N编辑: 鲍苗苗|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