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支癌症疫苗在国内上市 发明人周健的温州印记

来源:温州网-温州日报作者: 通讯员 陈伟 王丹红 记者 舒畅 余丹2016-07-20 07:16:00
核心提示:得知疫苗获准在国内上市,远在澳大利亚的周健遗孀孙小依悲喜交集:这一刻,距离周健离世已经整整17个年头,但这造福祖国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伊恩·弗雷泽与周健

  前天,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消息,全球医药保健公司葛兰素史克(GSK)制造的“希瑞适”(Cervarix,人乳头状瘤病毒疫苗[16型和18型])获得上市许可,明年初将正式登陆中国内地市场,成为大陆首个获批用于预防宫颈癌的HPV(Human Papillomavirus,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宫颈癌疫苗是人类发明的首支癌症疫苗,正在造福数以千百万计的民众。它有两位共同发明人,一位是澳大利亚科学家伊恩·弗雷泽(Ian Frazer)博士,而另一位,正是毕业于温州医学院(现温州医科大学)的中国科学家周健博士。

  得知疫苗获准在国内上市,远在澳大利亚的周健遗孀孙小依悲喜交集:这一刻,距离周健离世已经整整17个年头,但这造福祖国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夫妻一起找到关键突破口

  发明历程

  一世伟业真真切切科研巨擘,毕生勤奋坦坦荡荡学者楷模。在周健的追悼会上,他的岳父写下灵堂挽联。1999年,42岁的周健积劳成疾突发肝病英年早逝。

  1982年本科毕业于温州医学院(现温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后,周健对HPV的分子生物学产生了兴趣,并在1984年浙医大读硕士期间,开始HPV的研究,随后他通过在河南、北京、英国剑桥等地继续求学,成为该领域的专家。1990年,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免疫与癌症研究中心主任伊恩·弗雷泽教授的力邀下,周健和孙小依前往昆士兰,研究人工合成HPV疫苗。

  研制宫颈癌疫苗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获得HPV。有什么方法能够制造出这种病毒呢?在昆士兰研究的前6个月,周健和孙小依几乎是一无所获。

  孙小依清楚地记得合成病毒的想法诞生的那一刻。那是1990年的一个夜晚,周健在和孙小依散步时突然说:“已经有表达和纯化了的L1、L2(HPV晚期蛋白、病毒壳膜的主要构成)蛋白,何不把这两个蛋白放在组织液里,看看它们能否合成病毒样颗粒?”一个月后,孙小依照着这个想法做了,他们将合成的东西拿到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结果两个人都傻眼了,一个病毒颗粒合成了。

  这个乳头状瘤病毒(HPV)样颗粒,成为宫颈癌疫苗研制关键突破口。1999年,宫颈癌疫苗在全世界各地进行临床试验。然而当年3月,42岁的周健却积劳成疾去世。

  在周健的研究成果基础上,2005年底默克公司成功研制宫颈癌疫苗,并于2006年6月在美国、墨西哥和澳大利亚上市。去年,周健和他的合作伙伴伊恩·弗雷泽因为共同发明全球首个宫颈癌疫苗而荣获欧洲发明奖“最受欢迎发明奖”。

  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Kevin Rudd)在周健的纪念文集中亲笔作序,向合作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预防宫颈癌疫苗的周健博士表示崇高敬意,称赞他“使全世界千百万妇女包括200万以上的澳大利亚妇女得以受益”。

  站在温州百货货架前学英语

  执着追求

  周健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温医招收的第一届学生。大学五年间,他和其他同学一样刻苦学习,却比他们任何一个人都更加注重英语的学习。他买了无线电元器件将自己的收音机改装,接收到“美国之音”,并坚持每天早晨6点收听学习,雷打不动。

  周健的这段过往,其遗孀、同为温医大77级的孙小依仍记忆犹新:“他每天拿着收音机在操场上听英语,而且一听就是很久。”他甚至每个周末都步行去当时的温州第一百货公司,跟着货架上的电视机播放的英语节目学习英语。

  他的同学、温医大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陈波蓓为周健孜孜以求的科学态度而动容。在纪念周健的文章《永远活着的周健》中,陈波蓓写道:“一次上药理实验课,老师讲解尼古丁的毒理作用时,拿来一包香烟去熏关在笼子里的一只小老鼠,但实验没有成功。老师接着讲课中的其他内容,后来发现那包香烟没有了,原来是周健拿去把小老鼠熏死并做了解剖。他告诉同学,他就是想知道小老鼠中毒后血液的颜色是否改变。直到后来他在实验室里度过了他的大半生,将最美好的光阴都献给了他热爱的科学实验。”

  温医大学习生涯中养成的勤奋与刻苦,在他今后的日子中一直延续着。1987年冬,孙小依带着两个月大的孩子去郑州,聆听丈夫在河南医科大学的博士论文答辩。在郑州火车站刺骨的寒风中,她简直认不出眼前的丈夫:“他就这么细细条条的,穿着棉大衣,在风中摇着。”答辩结束,她才从别人口中得知,为了准备答辩,周健连续3个星期不出实验室,每顿都是方便面加大白菜。

  温州情怀

  竭尽所能助推温州医学科研

  无论走到哪里,周健都以自己是一名温医大毕业生而自豪。他曾说过,在温医的5年对他的影响是很大的,时间也是最长的。后来到了国内外其他高校,他从没有忘记母校,一直尽力为母校做些事情。

  1994年,得知时任温州医学院副院长瞿佳在美国波士顿学习,周健主动联系上对方,并寄送了往返于波士顿和芝加哥的机票。“几天的时间我们一直在讨论如何帮助母校开展科研,每天晚上我们都聊到两三点钟,甚至更晚。”瞿佳回忆说,学校许多科研的起步,跟那时候周健的帮助和指导是分不开的。

  1997年,周健还带着伊恩·弗雷泽教授来温,促成了温医大与昆士兰大学免疫与癌症研究所的合作。作为最早与周健接触的科研人员之一,温医大分子病毒与免疫研究所所长张丽芳不会忘记,周健为了能让她们尽快进入HPV在温州地区感染和预防的研究,特别从美国寄来了研究所需的试剂、最新的研究文献等,“这在当时真是雪中送炭!”张丽芳说。

  之后几年,温医大与昆士兰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在科研、学者交流、学生互换等方面开展了深入广泛的合作。学校在HPV致癌机制及防治疫苗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HPV感染及其预防的研究等合作项目获得了WHO(国际抗癌联盟)和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研究成果曾获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等多个奖项,并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

  2013年,在周健去世14年后,温州医科大学为他竖立了雕像。周健也成为温州医科大学历史上第一个被塑成雕像的校友。

  得知疫苗得到在中国上市的许可后,周健博士的儿子周子晞说:“我们多么高兴,试验表明这种疫苗百分之百有效,这是一个幸福的时刻,人们终于可能接受这种疫苗,但这也是一个悲伤的时刻,因为我的父亲今天不能够和我们在一起。”

  今天,我们同样希望,世人都能记住这一个名字——周健,记住这一位对科学以及全世界妇女的健康和幸福做出杰出贡献的中国科学家。

扫描下载

本文转自:温州网

N编辑: 姜蕾蕾|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

拜尔口腔医院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