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拆迁疑难户终成改造拥护者 是谁改变了他的想法
温州网讯 “大拆大整”专项行动中,干部们需要拿出什么样的行动,才能打赢这场硬仗?今天,我们一起听一听杨府山涂村一名当了三年的拆迁疑难户,遇到了怎么样的干部,令他改变了想法,最终成为了一名拆迁改造拥护者。
王松芳今年已经60岁了,一直居住在杨府山涂村,对老房子特别有感情。2013年,政府部门说要拆迁,他当时并不了解政策,也不清楚拆了到底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只想着自己住了大半辈子的房子,怎么说拆就要给拆了。为此,他铁心当起疑难户,这一当就是三年,来做思想工作的人都换了好几拨。
转机出现在去年,去年下半年我市掀起新一轮城中村改造热潮,村里又来了一批新干部,不少还是从市级单位直接下派过来的。
“我都活了大半辈子了,来的几个都还是年轻干部,我当时真没把他们当回事。”王松芳说。
为此,他又用起了老套路,一听说干部要来做思想工作,他就避而不见,哪怕是有干部给他打电话,他也称自己不在家,或是太忙,反正就是不配合。
但一段时间下来,老王发现自己这招有些不灵了,新来的干部似乎特别有毅力也有干劲,一次不成来两次,两次不成来三次,白天不成黑夜还来。
渐渐地,他也心软了,“人家也不图我啥,看到他们这么没日没夜地跑,我心里也不是滋味。”王松芳说,后来他也就有点松动了,便抱着先聊聊看的想法和新干部有了第一次接触,接触慢慢多了,他发现这批新干部的说法也有道理。
“他们来到我家,会先和我聊聊家常,然后问问我成为疑难户的具体原因在哪里,并一起想办法帮我解决问题。几句话下来,我觉得他们说话特实诚、也特贴心。这使得我愿意和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他们把我的困惑、问题解决了,事情也就好谈了。”王松芳说,他最佩服这些干部的是做事细心,说话算数。
他举例自家一幢厢房说,房子在1994年台风打过来时房顶瓦片等结构物都吹落了,航拍底片显示是简易房,这在拆迁认定中成了一个难点。结果,新来的干部了解到情况,几个人征得他的同意后亲自爬到房子上面把墙敲掉,帮他对房屋性质做判定。后经专家组认定,该幢房确不属简易房,可以获得补偿。
很快他这个疑难户也就同意签约了。昨日,忆起这些事情,王松芳说,他喜欢和这些做事认真,对工作、对村民负责的干部打交道,现在都成了好朋友。
永中村民
龙湾区永中街道朱垟村王聪
晚上9点拆迁办灯火通明他们也真够“拼”的
王聪家原本住在朱垟村,她说自家老房子已有41年历史,而周围邻居原本居住着的房子则更加老旧。
如今,朱垟村的旧房已经完成拆除,新的安置房被选定在永定路北边,万达广场西侧的地块上,可以说是“黄金地块”。回想起一步步走过城中村改造之路,王聪心里仍惦念着拆迁干部的良苦用心。
“政府对于城中村改造的事情越来越重视了,比如前期签订搬迁协议阶段,村干部们挨家挨户地来跟我们交流,确保大家都能及时签约。”王聪回忆说,更让她佩服的是,为了按时按量完成城中村改造工作,街道干部与村“两委”成员等负责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干部们,基本上都处于无休、无周末的状态。王聪记得,曾陪同一位老邻居在晚上前去拆迁办签约,当天已是晚上9点多,但是拆迁办里还是灯火通明,很多干部仍然在岗。王聪点赞村干部的负责、有担当:“大家为了城中村改造,也是‘拼’了!在那两三个月里,他们基本都处于这种‘工作狂’的状态。”
王聪同时表示,自己希望安置房建设成为绿化多、间隔大、通风日照好、现代时尚的住宅,同时也希望政府能够把这股劲一直坚持下去,在安置房建设、摸文入住新房等城中村改造的后续环节也能一如既往地将老百姓的利益摆在第一位。
李立/摄
基层干部
鹿城区南汇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林泉澄
想真正打赢这场硬仗我和同事们要更加努力
作为一名分管城中村改造征拆工作的街道干部,当天我在街道内和其他同事一起通过视频方式参加了全市“大拆大整”专项行动动员大会。会上徐立毅书记的讲话掷地有声,发人深省,让我深刻意识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在工作中应该更加勇于担当,主动作为。
目前南汇街道负责的划龙桥村、横渎村等村的改造工作推进虽较为顺利,但从鹿城双屿农房倒塌事故教训中,我认识到城中村改造工作依旧任重道远,要想真正打赢这场“硬仗”,我和同事们都要更努力才行。
我们街道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也会自我加压。比如,把原定于明年开展的埭下村改造签约工作提前到今年进行,年底前各旧村的腾空旧房拆除户数要提升到3100户,并加快拆迁村民的安置房建设等工作。
这样的计划具体实施起来虽有难度,但在全市“大拆大整”专项行动的热潮中,我们需要这样的干劲,我们有决心也有能力完成好这份任务。(温州晚报 记者李庭王亮肖建永)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