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个个感动的镜头 仿佛在谱一首流淌真情的歌

温州网 2017-02-05 09:34:14
26小时里发生的一切,让无数人感叹生命的奇迹,同时也为现场800多名救援人员、后勤组人员、自主自发的民间力量点赞。
查看评论

  探照灯被升至10米高空,为救援提供“生命之光”

  毛肖静在现场当志愿者

  温州网讯 2月2日上午8时2分,文成县百丈漈镇外大会村发生一起四间四层半农民自建房坍塌事件。到2月3日上午10点,9名被困人员的搜救工作完成,其中7人遇难,2名伤者正在医院全力救治。这26小时里发生的一切,让无数人感叹生命的奇迹,同时也为现场800多名救援人员、后勤组人员、自主自发的民间力量点赞。

  昨天,温州晚报记者前往外大会村,在采访与村民、志愿者、救援人员的过程中,一个个动情的救援镜头重现。

  镜头一村民陈碎芳家成后勤服务总部为救援人员倒水、泡方便面,她家的电热水壶一刻不停歇

  昨天下午,记者走进文成县百丈漈镇外大会村。陈碎芳家离发生坍塌现场不到30米,不远处一条警戒线依旧拉着,将她们隔离在救援现场之外,也隔离在了那日的危险之外。

  陈家一楼和门口至今都摆着平日家里聚餐用的木质圆桌,上面放着三个热水瓶,里面是满满的热水。

  事件发生后不到10分钟,外大会村村委会主任陈方义就来到现场,因为救援人员还没到达,是他第一时间组织附近的村民进行救援。而在专业救援人员达到之后,陈方义又带领熟悉被困人员位置的村民们,为消防官兵们做现场指引。

  在因安全原因撤离出村后,陈方义和村民们又自发做起了后勤工作。“你现在在这里,随便拉住一个人,他们都参与过那天的烧水、泡面的过程。”陈方义说。

  因为距离上的接近,陈碎芳家就成了村民后勤服务的“总部”。2月2日上午11点多,参与救援的第一波人员撤下来休息,陈碎芳家的那只买了多年的电水壶便开始“呼呼”工作,烧一壶水大概需要3分钟,但从烧开第一壶水开始,电水壶和陈碎芳几乎一刻不歇。这些热水做啥用?给帮助救援的人员喝,用来泡方便面,还用来暖八宝粥。

  村民陈美芳家距离发生坍塌事件的地方隔着一大片田地遥遥相望。发生事件后,陈美芳穿着拖鞋跑来,参与到后勤服务中去。“大家都出来了,搬出了自家过年时亲戚朋友来吃饭的木圆桌,一字摆开,整个通道都是人,我提着热水瓶跑了多少趟都不记得了,只知道热水几乎是一烧开就分完了。”

  因为怕消防官兵们吃冰冷的八宝粥胃冷,陈美芳还和村里的妇女一起,在锅里烧开了热水,将八宝粥放在里面暖着。为了确保每一波撤下来休息的救援人员都有热水喝、热饭吃,村民们还实行了夜间轮班制度。

  正是村民们这些暖心的行为,让救援人员更全力以赴,投入其中,才诞生了救援奇迹。

  镜头二供电所所长徒手清理周边电线

  9盏1000瓦探照灯被升至10米高空,

  为救援提供“生命之光”

  2月2日上午8点多,文成县南田供电所所长王亦俊正打算送提早开学的高三儿子前往温州,随身携带的手机突然响起。

  “你们所辖区内的外大会村四间民房突然倒塌,赶紧去现场。”王亦俊放下电话,拦下了一辆出租车送走儿子,便立马驱车从位于文成大峃镇的家中赶往现场。

  8点45分,由王亦俊带队的6人应急救援队伍已抵达现场。为实施救援创造安全条件,消除触电隐患,王亦俊与救援队员拎着工具箱,立马对倒塌房屋周边电线进行清理。

  当时现场,到处是散落的碎石砖瓦,很多线路被埋在了废墟之中,为彻底地清理,王亦俊只能徒手进行,虽然带着手套,可尖利的废石仍会刺破手套划伤手,但是王亦俊顾不了这么多,在抢修队员的共同努力下,仅用半个多小时,就清理好了现场。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现场救援在紧张进行,而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为确保夜晚救援,现场需要架设足够的照明设备。

  南田供电所外线班班长钟贤正从位于泰顺的家中赶到坍塌现场,和王亦俊一起对现场进行反复勘察,确定架设应急照明设备的地点和数量。经过查看,他们发现,坍塌现场周围只有2个可用的电线杆,远远无法满足需要,便把目光放在了坍塌现场周围的几棵大树上。经过测量,10米多的树,高度足够,承重足够,抢修人员便穿上日常作业用的脚扣,爬到树上寻找安装点。

  “快,抬上移动照明灯!跟我走!”钟贤正带领外线班队员,抬起移动探照灯,一路小跑赶往救援现场。最终,下午5点,在天色完全变暗前,6盏1000瓦的探照灯被升至10米高空,确保为夜里开展的搜救工作提供“生命之光”。

  随着救援力量的不断增加,王亦俊又增补了3盏探照灯,紧急调来了10盏移动灯。正是这亮光,才为事后的救援奇迹提供了可能。

  镜头三温岭天鹰救援队驱车8小时赶来

  救援队成员称救援和爱心从没有界限,

  只希望被困人员获救

  2月2日上午9时,温岭人林国荣正在家中上网,弹窗跳出文成民房坍塌的新闻时,这个天鹰救援队的成员坐不住了。天鹰救援队是成立于2015年的民间救援队,曾组织一线搜救100多次,成功找回91名失踪人员。

  林国荣将新闻发到了60多人组成的天鹰救援队微信群,呼吁救援队赶往文成进行救援。

  因为正值春节假期,很多救援队员不是在家庭聚餐,就是在外旅游,在看到林国荣的呼吁后,有人立即响应。中午12时半,包括林国荣在内的6名救援队队员,已经开着队里的救援车,带着头盔、穿着救援服、拿着铁锹,整装待发。

  从温岭到文成,先是国道,再到山路,因为不熟悉路况,当救援车开到离坍塌现场不到4公里的地方时,一条限高杆挡住了救援车的去路。林国荣一行人又通过一番绕行,最终于2月2日晚上8点多才抵达现场。

  顾不上远途奔波的劳累,救援人员立即投入到救援中,在现场背废墟,并参与了被困人员搜救的全过程。提起此次救援过程,林国荣直言:“很多人会说,我们为什么要这么远赶来,但对我们而言,救援没有地域限制,爱心也没有,我们所做的一切,只是希望被困人员能第一时间获得救助。”

  镜头四小学音乐老师冲到现场当志愿者

  现场的救援故事让她感动,

  一名70岁老人帮忙倒掉了20桶垃圾

  事件发生时,文成县黄坦镇培头小学老师毛肖静正坐在开往文成县大峃镇的班车上。她作为“你我同行志愿服务队”的一员,一听说外大会村出事了就时刻关注着志愿者群,果不其然,群里正在召集去外大会村的志愿者,她马上报名并被“录用”。

  她说,有三件事让她很感动。

  “废墟堆里的灰尘很大,救援队员们整张脸都被灰尘覆盖。那时候的天气很冷,救援人员想喝口热水、洗个脸。可他们都等不及热水烧开,直接用冰冷的矿泉水解渴、冲脸,转身就回到现场继续救人。”这是让毛肖静感动的第一件事。

  20多名志愿者最重要的任务是分发伙食,好在救援队员们多经过训练,严守纪律,分批来吃饭。这个过程出了一件奇事,每一批人用完餐,都会产生大量垃圾,但装垃圾的三个垃圾桶怎么填也填不满。直到一名细心的志愿者发现端倪。原来,村里一名70多岁的陈老伯,在志愿者忙前忙后时,悄悄地徒手把垃圾桶拉到附近的垃圾中转站。一声不吭的陈老伯到底帮忙倒掉多少桶垃圾,志愿者们算不清楚,他们粗略估计,20来桶应该有的。知道这个消息,毛肖静再次被感动。

  到了晚上,气温越来越低,后面几批来吃晚饭的官兵,不得不吃冷菜。这让一旁的村民很是心疼。一名村妇找到毛肖静,对方先把女儿的外套借给她御寒,还提出一个要求,“我可以帮你们热菜”。后勤送来的一桶桶红烧肉、炒茄子等,都上了这名村妇家的灶台。因为她,上百名在寒风中奋战的官兵吃上了热汤热菜。

  让毛肖静印象最深刻的是,这名村妇有个还在读高一的女儿,小姑娘看到现场的志愿者们的举动受感染,也想加入志愿者队伍,跟他们一起去各地做好事。

  镜头五陪伴幸存者女儿让其安抚好母亲

  常务副指挥废墟前26小时没合过眼,

  两名幸存者获救后现场沸腾

  2月2日,正在文成县公安局值班的常务副局长季知章一听到“有四间民房出事”,就知道事情小不了。

  在现场,季知章临危受命,成为“现场救援常务副指挥”。“你没看到当时的场景,不知道有多危险。我们在危房的四周设置观察哨,消防队员还在墙体上贴起胶带状的设备,如果墙体开裂移动,那些‘胶带’会发出声音。”季知章心有余悸地说,直到最后一个被困人员被抬出来,整个过程,他都拿着喇叭站在废墟前,没合过眼。

  最让季知章感到振奋的是,有一名女士来告诉他,她那埋在废墟里的妈妈打电话求救。还有人活着!这个消息,如一针强心剂,提振了几百名官兵的士气。这位老太太就是引发全城关注的胡庆华。

  “我一直陪着老人的女儿,让她安抚好母亲,我们外面的人如果慌了里面的人会更慌。”季知章说。在季知章的提示下,老人的女儿告诉妈妈,大家都在等她出来,“没关系的,你有女儿有儿子,会照顾的。没关系的,我们不走。等一下跟你讲,你保持手机电量……”3小时后,被埋压超过14个小时的胡庆华被救了出来。

  之后,又有一名被困群众在被埋压23小时获救后,现场瞬间沸腾,他们继续用双手挖、吊机吊、挖机挖的方式不间断进行搜救,2月3日上午9时56分,在废墟最底层救出最后1名失踪人员。

  一场突如其来揪人心肺的变故,无疑让人心头沉重。但,那一个个感动的救援镜头,却也给惨痛中的人们带来一抹暖色的慰藉。在关爱受难群众之时,我们也要向那些真情付出的援助者表达深深的敬意。

  来源:温州晚报

  记者范晨叶雄伟 通讯员程勇

下载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李思思责任编辑:黄作敏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